李三和 李后勤 戴風庭 萬正煌 游艾青 焦春海



摘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中,湖北省建始縣已有水稻、玉米、馬鈴薯等254份作物種質資源收入國家作物種質庫。分析了建始縣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糧食作物、果樹、蔬菜及經濟作物栽培面積、種植方式及產量等變化,發現建始縣自然資源豐富,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地方品種迅速減少甚至消失,其余各類農作物仍保存有一定數量的地方品種甚至以地方品種為主;糧食作物種植總面積有所浮動但比例不大,玉米一直是建始縣糧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作物;果樹及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迅速增加且增加幅度大,而蔬菜種植面積嚴重萎縮。普查中收集到44份地方作物種質資源。建始地方農作物資源豐富但農業基礎建設薄弱,農業科技含量低,由此提出了加強現有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加快農業新品種的培育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科研單位應加強農業技術服務,加大政府扶持與宣傳等對策。
關鍵詞: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地方品種;新品種;湖北省建始縣
中圖分類號:S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04-0025-10
Abstract: In the third national general survey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254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cluding rice, corn and potato have been collected into the National Bank in Jianshi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area and yield of main food crops, fruit trees, vegetables and cash crops in Jianshi county between 1956, 1981 and 2014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Jianshi county wa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varieties of rice, wheat and rape reduced rapidly, and some local varieties even have nearly disappeared, but the other kinds of crops still preserved some local varieties and some minor crops were planted mainly with local varieties.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of food crops changed a little in these three investigations, and cor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 in Jianshi all the time. The planting area of fruit trees and main cash crops increased rapidly, but the planting area of vegetables decreased seriously. 44 local resourc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Jianshi county, the weak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low el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crop resources,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varieties and the extension and training of new technologies,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ropagation.
Key words: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local varieties; new varieties; Jianshi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建始縣位于鄂西南山區北部,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臨近長江干流,長江支流清江穿境而過,東連巴東縣,以野三河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陽河為界;南鄰鶴峰縣,以長河、茶寮河為界;北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連;西北與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接壤。海拔213~2 090 m,平均海拔1 152 m,經度109.533 3°~110.200 0°,緯度30.100 0°~30.900 0°,年平均氣溫15.5 ℃,年降雨量1 416.4 mm,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立體氣候特征明顯[1,2]。
建始縣轄5鄉5鎮409個村,縣人民政府駐業州鎮。2014年全縣總人口51.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12萬人。目前除漢族外,土家族人口眾多,有16.6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2.38%。建始縣的總面積為2 660 km2,耕地面積3.44萬hm2,草場面積7.27萬hm2,林地面積14.96萬hm2,濕地(含灘涂)面積0.33萬hm2,水域面積0.67萬hm2。2014年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結果顯示,全縣生產總值為70.99億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5.2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1.41%[1]。本次通過對建始縣農作物種質資源開展全面普查,摸清了該地區各類農作物的種植歷史,種質資源種類、分布及品種更替規律,地方特色資源等信息,為建始縣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及建始縣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1? 普查方法與內容
1.1? 普查方法
由湖北省種子管理站負責組織全省農業縣(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參與組織普查人員培訓,建立省級種質資源普查與調查數據庫。建始縣農業農村局承擔本縣(市、區)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種質資源進行普查,并將數據錄入數據庫。由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詢問、調查、摸底了解本鄉鎮所有農作物種質資源類型及種植情況,匯總上報至建始縣農業農村局。建始縣的普查人員包括建始縣農業農村局、建始縣種子管理站、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相關工作人員。
1.2? 普查內容
按照1956、1981、2014年3個時間段進行信息統計調查。普查信息內容包含全縣基本情況和包括糧食作物、果樹、蔬菜、經濟作物等在內的各類農作物種植情況(主要是種植面積、代表性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的相關情況),突出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多樣性程度與利用。
2? 普查結果與分析
2.1? 國家作物種質庫已收集建始縣農作物種質資源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網(http://www.cgrchina.cn/)[3]已收集資源統計,建始縣截至2015年已入國家作物種質庫的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254份,包含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也包含大豆、油菜等作物。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建始縣主要作物種類及其變化
2.2.1? 建始縣主要糧食作物種類及其變化? 根據資源調查要求,糧食作物包含稻類、玉米、小麥、雜糧、豆類、薯類等。建始縣3次資源普查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品種和產量情況見表2。
關于作物類型和種植面積,從3次普查情況來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農作物的大多數(表3)。作物種植總面積有所浮動,但浮動比例不大,且玉米一直是最重要的作物,1956年玉米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39.69%,馬鈴薯占13.9%,至1981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與玉米相當,達2.33萬hm2以上,2種作物種植面積分別占41.52%和41.36%,供應了建始全縣老百姓的絕大部分糧食。2014年,這2種主要糧食作物面積略有下降。在該縣,水稻的種植面積維持在0.33萬~0.40萬hm2,所占比例也較小。小麥種植面積在1981年比1956年增加了150%,達到5 533.3 hm2以上,產量也有大幅度提升,但至2014年下降嚴重,面積僅為300 hm2,品種使用的培育品種,產量處于較低水平,僅2 250 kg/hm2。此外,種植面積變化較大的還有大豆。1956年,建始縣大豆種植面積達1.07萬hm2以上,僅次于玉米,隨著油料作物類型的增多和油料加工工藝的進步,大豆的種植面積也降到1981年的0.23萬hm2,至2014年增加至0.32萬hm2。新的培育品種的種植使得大豆的產量也出現了增長,即使是老的地方品種,由于栽培技術的提升和切實有效的肥水管理,一直沿用的地方品種六月黃產量由1956年的每公頃375 kg提升至2014年的675 kg。
從種植的作物品種來看(表2),1956年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甘薯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并存,品種類型較多,后來大豆的種植出現了新的培育品種。普遍而言,地方品種種植的時間相對較長,培育品種則可能只在一次調查中出現,下一次調查就已經少有或沒有種植了。2014年大部分糧食作物都沒有地方品種或只保留了1~2個地方品種,取而代之的是新培育品種。由于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農業生產及市場對品種的高產優質及抗性等的要求提高,導致農民淘汰掉大部分性狀和產量都跟不上市場需求的地方品種,改種效益更好的新培育品種,因此,從單產上來看,培育品種普遍產量較地方品種高。
2.2.2? 建始縣主要果樹種類及其變化? 建始縣果樹資源豐富,品種繁多,但大多種植面積不大,沒有規模種植形成產業(表4)。果樹主要集中在梨、桃、獼猴桃、柑橘、柿子、板栗、核桃,少量杏和李、棗等。這些果樹大多以地方品種為主,只有獼猴桃有海沃德獼猴桃和米良1號獼猴桃兩個培育品種,以及日本甜柿和羅田板栗,其種植面積分別為533、67、133、133 hm2,單產分別為33 000、22 500、30 000、7 500 kg/hm2,這些品種由于其產量方面的優勢而發展較快。其他果樹類型,如枇杷、石榴、櫻桃、林檎、山楂、野荔枝、海棠等大多數只是很小面積的種植。因此,要發展建始縣的果樹產業,還需加強果樹新品種的研發和野生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加大果樹行業的生產投入,成立果樹行業的企業,積極引進智力資源,加強各方面的技術培訓,擴大果樹的種植和水果的保鮮、運輸等,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2.2.3? 建始縣主要蔬菜作物種類及其變化? 建始縣主要蔬菜作物類型豐富(表5),各類蔬菜品種也較多,但蔬菜一般都是分散種植,滿足自身生活需要,所以總的種植面積并不大,且未能查到1981年普查的蔬菜種植情況相關數據,2014年普查涉及到的蔬菜類型也非常少,不方便進行相關比較。隨著社會的發展,地方品種正在快速消失,只保留下來部分地方品種。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用于自給的蔬菜及其他作物有相當一部分地方品種因沒有人種植和缺乏科學合理的保存方式而迅速消失,專業菜農或企業為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等都選擇種植新培育的品種,這也是加強種質資源普查和收集調查、繁殖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2.2.4? 建始縣主要經濟作物種類及其變化? 建始縣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煙草、茶樹和甜菜(表6),近年來魔芋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傳統經濟作物苧麻總種植面積萎縮,僅有約3.33 hm2,未見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種植的情況。2014年普查結果中,油菜種植面積為6 967 hm2,較1956年的2 647 hm2增長163%,較1981年的6 093 hm2增長14.3%,是建始縣第一大經濟作物。品種方面,芝麻和苧麻一直使用的是地方品種,沒有培育品種的種植,其他作物如油菜則由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并存發展到后來全部使用培育品種,體現了培育品種的產量、抗性和質量等方面的明顯優勢,也是農業科研發展的結果。茶樹和煙草業出現培育品種占主導地位的趨勢。經濟作物面積快速增加帶來全縣經濟作物總產值由1956年(41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2 528萬元)的16.26%提升到2014年(分別為4.94、15.20億元)的32.5%。
2.3? 建始縣特有資源及其利用情況
建始縣現有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農業企業1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 065家、家庭農場114家[4],21世紀以來,全縣糧油生產穩定增長,全省產糧、產油大縣地位持續鞏固,魔芋、茶葉、干鮮果特色產業鏈初見成效。成立于2004年5月的湖北花果山實業有限公司已生產出魔芋膳食纖維及雙歧因子系列產品。皇猴牌商標是湖北省著名商標,生產的魔芋系列產品是湖北名牌產品。景陽楠木社的咸豐梨為傳統的全省特優品種,但僅小面積栽種,未成規模,未得到開發。建始白肋煙、景陽薄殼白皮核桃享譽全國,且已形成規模,獼猴桃、關口葡萄、沙糖李、六月雪梨等特色資源也得到了開發利用,市場占有率較高[5]。但白肋煙近年來種植面積有所下滑。建始縣的另一特色經濟作物魔芋雖然有相關企業從事魔芋的生產和系列產品的開發,但2014年普查時發現有種植面積下滑、單產降低、市場萎縮的現象,需要進一步加強生產管理和拓寬市場,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3? 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議
建始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需要特別重視農業的發展和利用。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速了古老、地方傳統品種的消失,因此省級和地方農業主管部門和農業科研單位應加強資源保護重要性的宣傳,加大農業種質資源的收集力度,將收集到的資源及時地移交到專業技術人員的手里,使種質資源的保存繁殖利用工作常態化,以保證農業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為農業新品種的培育和保障多樣化的基因資源,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業。
農業科研單位的技術人員應主動與地方農業部門對接,盡可能收集多樣化的種質資源,對傳統的特殊資源進行資源鑒定并充分利用,有針對性地改良傳統特色品種,研發適應建始縣地域和氣候特征的新品種,并加強相關栽培技術的指導和培訓,服務農業企業,助推企業做大做強,促進企業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
針對建始縣現有特色作物及其發展現狀,加大加強特色經濟作物的產業化,除加強農機推廣與服務外,政府也需要增強對這些產業的扶持與宣傳力度,結合山區的旅游業,引導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參考文獻:
[1] 建始縣人民政府.建始縣概況[EB/OL].http://www.hbjs.gov.cn/jianshi/zjjs/.
[2] 建始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建始縣志[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
[3] 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中國作物種質資源[EB/OL].http://www.cgrchina.cn/.
[4] 汪曉陽.新常態下建始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分析[J].清江論壇,2016(1):37-39.
[5] 江方波.建始縣農業特色優質資源產業化發展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5(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