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思聰

“90后”設計師將抽象的童年記憶塑造成有形實體,用當代手法演繹著“奶奶家”的家具。
在襄陽南路蕩馬路,既有時髦的咖啡館,也不乏接地氣的雜貨店和點心鋪。在不起眼的389號弄堂口,最近冒出了一個由水磨石紋樣矮墻圍合而成的小院,引得好奇者不禁朝里窺探。落址于此的是設計師劉迪功與好友謝文濤聯合創立的家具店wentot,兩個好哥兒們在飯后散步途中偶然發現了這個剛剛騰出來的空間,他們考慮了10分鐘,便決定簽下租約。
劉迪功和謝文濤的行動向來雷厲風行。兩年前,他們各自裝修著自己的新家,閑聊之中發現了配不齊滿意家具的共同煩惱,當即有了要自主設計、生產家具的想法,第二天他們就租下了一間工作室,走上創業之路。2018年9月,他們成立了原創家具品牌“Wenlot溫諾”,并在次年3月帶著數件作品現身設計上海。隨著產品線逐漸擴張,二人決定成立實體店,一邊推廣Wenlot的原創設計,一邊出售從全球各地淘來的品質好物。
空間設計由劉迪功親手擔綱.他將風格設定為“1990年代”——稍稍有些古早調調,但年代不至于遙遠,千禧一代的客人多少能找到一絲熟悉感。水磨石地磚奠定了一層空間的復古墓調,二層和三層則保留著洋房的原裝木地板,Wenlot出品的實木家具陳列其中,喚醒著人們對奶奶家客廳的回憶。設計家具時,劉迪功遵循并打磨著“重塑”的理念,他從小時候見過、用過的家具和器物中獲得靈感,將舊時的元素從記憶中提煉出來,再結合自己對當下的理解,對它們進行重新演繹。




除了Wenlot的自家出品.店內買手家具由謝文濤挑選。謝文濤是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他在香港從事律師工作,玩樂途中也順便履行自己的“買手”職能.于是在Wenlot就有了丹麥的Louis Poulsen燈具、意大利的Moroso座椅、瑞士Vira的海報及模型……做買手時,謝文濤常需考慮選品如何與劉迪功的設計風格進行配合,但謝文濤的想法大膽多樣.買回來的單品在色彩、面料、造型上與Wenlot的實木出品不乏沖擊與反差,倒也搭配出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