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奇
摘? 要:梁實秋先生在七十一歲時,結發妻子程季淑女士在美國逝世,梁實秋先生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槐園夢憶》一書,來紀念故妻程季淑女士。在書中作者表達出對程季淑女士的深情懷念,全書通過描寫妻子的性格特點,反映出具有現代女性典型的開放包容特征,也說明梁實秋先生的女性觀。本文主要從《槐園夢憶》書中的描寫進行分析,深入體會梁實秋先生以人性論為基礎的女性觀。
關鍵詞:《槐園夢憶》;梁實秋的女性觀
前言:
《槐園夢憶》一書是梁實秋先生對亡妻的悼念,妻子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賢妻良母類型代表,曾經讓作者創作很多文章。全書主要以回憶為主,彰顯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并以發生的真實故事作為線索,也表達出梁實秋先生的女性觀。
1.《槐園夢憶》書中描寫的主要內容
《槐園夢憶》是梁實秋先生的中篇散文名作。全書以時間為線索,共十七節,主要講述夫妻兩人的日常感情生活,書中充滿著哀而不傷的感情色彩,滿懷著親切又真誠的溫暖。記錄了夫妻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特別是在梁秋實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時的艱辛和鼓勵,程季淑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封建家庭女子,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一直默默付出,嫁入梁家后,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特別是在戰亂中,主動挑起家中大梁,照顧孩子和父母。將所有夫妻發生的重要事項的點點滴滴都進行回憶。全書的寫作風格不同于古人的悼亡詩,更加突出真實的寫實描寫,這也是全篇文章的最大亮點。梁實秋先生將散文體與悼亡主題進行生動的結合,描寫這只樸素蝴蝶標本融入更多的雙宿雙飛之意。《槐園夢憶》的創作中,對他與妻子之間的細節之處進行描寫,滲透出對生與死的高層領悟。《槐園夢憶》是以回憶為主,卻能彰顯出作者的情感角度,梁實秋先生用自己的真實情感記錄了與妻子的相濡以沫故事,并將故事細節化作情節進行推動,流暢自然,不拘泥于形式。尤其是在后續的第三句上,作者將國外的書籍引入到作品之中。使用科學數據分析作為自己心情的襯托,非常巧妙。結構層次的科學調整為后續三首詩引入創造了條件。能夠說明自己妻子的特點,也能顯現自身的心情,全文的創作主體是對審美距離正確運用,將程季淑女士賦予了更高的文學魅力,使得梁實秋先生全新的人文主義人性視域下的女性觀凸顯出來。
2.《槐園夢憶》反映出梁實秋的女性觀
書中介紹了亡妻季淑的簡歷,她是一位具有五四時代精神和傳統美德的新女子,受過高等教育,畢業于國立女子高等師范本科,后期又進修于美術專科學校。但這些經歷沒有改變季淑專心喜愛傳統女工的愛好,曾經在梁實秋出國期間,為了緩解相思之苦,專門繡制“平湖秋月圖”讓作者帶在身邊。之后將其裱起并懸在室中,足以見其喜愛之情,說這是我見過最精彩的手工刺繡。“季淑親手贈我的一個枕套,在雪白的綢子上她用抽絲的方法在一邊挖出一朵一朵的小花,然后挖出一串小孔穿進一根綠緞帶,緞帶再打出一個同心結”。這樣普通的一個枕套也會引起作者的詩意,足見作者對妻子的欣賞和常贊。
《槐園夢憶》全文更多的記載夫妻雙方的生活細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反映出季淑女士的優秀品質,這些都能反映出梁實秋先生對故妻道德方面的認可,以及對心中理想女性形象的詮釋。女性在青年時期沒有家庭的影響,會加倍努力爭取實現自身價值。這時的青年女性應該盡量保持溫柔謙和的性格,在兩性關系上還要堅持以傳統女性的價值。相關作者夫妻感情的描寫,在文章中也有很多記載,其中一段是這樣寫道“你上樓的時候是不是一步跨上兩級樓梯?”是的,這樣一句話就能夠看出作者夫妻感情至深。同時梁實秋還重點強調普遍人性,就是在婚姻家庭中妻子扮演的重要角色,結婚之后季淑是梁實秋的優秀妻子,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特別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季淑十分疼愛孩子,全身心的照顧家庭,為了讓丈夫全身心工作,妻子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梁實秋對待自己的妻子也是十分疼愛,在書中第九節有這樣的描寫,當金甫建議“我”乘著暑假一個人去外面換換空氣時“我”的回應:和諧的家室,空氣不需要換。這段話就生動的寫出作者對家庭的態度,他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女性在婚后生活中難處和重要意義,也不提倡女性放棄家庭的本分,進行獨立的生活。同樣是更加欣賞妻子能夠為了家庭放棄自身的個人享受,這是值得稱贊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季淑的形象才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作者的女性觀。有一段時間,他們曾三代同堂居住生活在一起,家里的事情全部由妻子照顧,但她從沒有怨言,常說“唐張公藝九世同居,得力于百忍,我們只有三世,何事不可忍。”這段話說明,作者強調家庭的幸福和穩定需要女性溫柔善良知書達理,在很多事情面前懂得忍讓和理解,多支持丈夫的事業和家庭的團結。形象地描繪出妻子形象,是一個懂得知敬畏、明事理的女性,這也是對女性的行為道德準則要求。《槐園夢憶》書中還分析了相關女性審美問題的觀點和分析,文章第二節中寫道:“我最不喜歡上帝給你一張臉而你自己另造一張。”梁實秋先生對于女性的裝扮有著自己的觀點,就是追求自然美,不需要過度的裝扮自己,可以在化妝時,盡量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真實面貌。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梁實秋先生的著作《槐園夢憶》,解讀其對女性問題的研究分析,能夠更好地透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使得《槐園夢憶》一文中強調的女性觀具有重要意義,對指導現代女性問題也具有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梁實秋.雅舍小品(合訂本)[M].臺北:正中書局,2018.
[2]朱棟霖,朱曉進,吳義勤.中國現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