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摘? 要:《愛瑪》是簡·奧斯丁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過人物言語行為與其意圖相背離的方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反諷效果。本文以微觀與宏觀言語行為理論為視角,對《愛瑪》中反諷的運用進行論述,期望對讀者深入認知《愛瑪》的語言藝術有所幫助。
關鍵詞:言語行為;《愛瑪》;反諷
簡·奧斯丁是一位女性小說家,譜寫了大量流傳后世的經典之作,如《傲慢與偏見》、《愛瑪》等等。她的大多數作品都是以描寫英國中產階級年輕女性的婚戀故事為主,作品中除了有著田園情調之外,還有濃重的反諷色彩。《愛瑪》是簡·奧斯丁生前所創作的最后一部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經典反諷之作。
一、微觀言語行為視角下《愛瑪》中的反諷
從微觀語用學角度來看,《愛瑪》對反諷語言的應用主要體現為言語行為理論中的闡述類、承諾類和表達類三個方面。
(一)闡述類
闡述類是言外行為中的第一類,指以陳述或描述的方式,對某個事實表達自己意圖的言語行為。簡·奧斯丁在創作《愛瑪》時,從故事的一開始便運用了闡述類的方式,簡要介紹了主人公愛瑪的外在形象與性格,作者在描述時,使用了這樣一句話,“看起來像是一個享受最美好祝福的存在”。開篇的這段闡述是主人公愛瑪情況的一個簡要描述,并告知讀者,愛瑪有著讓大多數人羨慕的條件,她集聰明、漂亮、富有于一身,這種表達是否為作者的真正意義傳達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之所以會對這些近乎完美的條件產生懷疑,主要是這段話中出現了一個詞語,即“看起來像”,從中可以給人這樣的感覺,即所有的描述雖然真實,但卻并非作者所要表達的本意。在對作品繼續閱讀后,便可以發現,主人公愛瑪確實聰明,但只是自作聰明,她的富有卻導致了自以為是的性格。由此可知,作者開篇時的描述,與作者期望讀者了解的愛瑪并不相同。由言語行為理論可知,當意圖與言語意思相違背時,便會產生出一定的反諷效果。
(二)承諾類
承諾類的本意是應允同意,表達自己想要完成某個行為的意圖。當表達者所承諾的事情無法完成或是不能實現,承諾便會與意圖相違背,此時會形成一種反諷效果。在小說《愛瑪》中,有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奈特利先生,另一個是埃爾頓夫人,二者在書中有一段對白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埃爾頓夫人向奈特利說道,“假如你希望我同霍奇斯先生說些什么,或是檢查什么的話……”奈特利說,“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打算,謝謝你”。隨后埃爾頓夫人又說,“那好吧,但假如你碰到任何困難,我的管家是非常聰明的”。奈特利說,“我的管家認為自己足夠聰明,拒絕接受他人的幫助”。從兩個人的社會地位上看,奈特利要比埃爾頓夫人高很多,在當時的年代,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決定了許多東西,且社會地位低的人若是向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說三道四,會被視作為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厭惡。而埃爾頓夫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并自以為是地干涉奈特利的私事,試圖通過這種行為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的能力。作者通過描述管家并不存在的拒絕行為,達到反諷的目的。
(三)表達類
表達類指表達者向聽者表示自己情感的行為方式,使聽者了解自己的心情。當表達的內容與意圖出現背離的情況,則說明了表達者的言不由衷,這樣便能構成相應的反諷效果。簡·奧斯丁筆下的愛瑪雖然聰明、漂亮,但卻并沒有太高的畫畫天賦,而在《愛瑪》一書的第六章當中,她卻為哈麗特畫了一幅肖像畫。由于畫畫水平比較一般,所以這幅肖像畫畫的并不是很好,與真實的哈麗特相比,畫中的人物偏高,并且細節的處理也不夠到位。此時,埃爾頓登場,并就這幅肖像畫進行高談闊論。他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這剛剛正好,這種比例必須保持下去”。作為一個正常人,埃爾頓自然會看出肖像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但他是愛瑪的追求者,為討好愛瑪,罔顧事實真相,說出恭維的話語。這段話語中表達的贊美與實際意圖相背離,由此達到了作者對奈特利虛偽贊美的反諷效果。
二、宏觀言語行為視角下《愛瑪》中的反諷
簡·奧斯丁的小說自成體系,并以精致小巧而著稱。在《愛瑪》中,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他們的語言行為都暗藏機鋒,尤其是主人公愛瑪,她的語言常常自相矛盾,動作行為前后不一。如:愛瑪一心想要幫助哈麗特結交有身份、有地位的紳士,當她得知身為農民的馬丁給哈麗特寫情書時,愛瑪一邊聲稱我不希望影響任何人,一邊又用友情的籌碼威脅哈麗特。語言方面的自相矛盾,能夠使讀者從中清楚地看到愛瑪的表里不一和自私專斷,這種思想和語言上的矛盾,是作者反諷手法的巧妙運用。而在動作行為上,愛瑪則是前后不一,這反映出了她感性沖動、缺乏理智的性格,她在評價別人和評價自己時,采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標準,對他人的勸說置若罔聞,當事實證明她的錯誤時,又為自己找尋各種各樣的開脫理由,這種動作行為前后的雙重標準,就是最大的諷刺。
三、結束語
總之,《愛瑪》這部小說充滿著反諷特色,作者運用高超的寫作技巧將主人公愛瑪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過程傳神地刻畫出來,從而使不完美的主人公深受讀者的喜愛,讓讀者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真實,也使得《愛瑪》成為了完美體現反諷語言藝術的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1]錢美,毛智慧.從概念整合理論看話語反諷的空間沖突——以《愛瑪》中的話語反諷為例[J].大眾文藝,2018(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