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芹 楊陽

【摘要】目的 為帕金森病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探究對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方法 選取64例帕金森病患者,以行傳統常規護理服務措施的患者為對照組,以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為研究組,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結果 經過不同護理方案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研究組患者心理情緒良好。結論 針對帕金森病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帕金森;焦慮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8..02
帕金森疾病的發病年齡階段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為行動遲緩、肌強直等[1]。患者一旦患病,患者則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使得患者合并精神障礙類疾病,主要表現為焦慮,約占帕金森患者數量的30~60%,此類帕金森患者在患病后,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要注重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2]。心理護理干預重視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通過多種心理護理手段,切實改善患者心理情緒,進而降低患者的焦慮情況[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64例帕金森患者,探究不同護理干預方案的護理效果,詳細數據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選取64例帕金森病患者,以行傳統常規護理服務措施的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的年齡53~78歲,中位年齡(66.25±3.65)歲,中位病程(3.53±0.32)年。以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的年齡54~79歲,中位年齡(66.36±3.58)歲,中位病程(3.48±0.29)年。將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以行傳統常規護理服務措施的患者為對照組,以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為研究組,具體的措施如下:
1.2.1 建立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并帶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加深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同時,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治療的時間與措施,降低患者的恐懼心理。針對新入院的患者,應邀請性格開朗的舊病友建立良好的關系,幫助護理人員消除新入院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1.2.2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待患者入院后,應向患者介紹帕金森疾病的相關知識點,讓患者能客觀地對待該種疾病,消除自身恐懼心理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2.3 掌握護理溝通技巧
護理人員要掌握一定的護理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訴求,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同時護理人員應找出患者患病的原因,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最大限度消除患者心里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心態,讓患者積極地參與到多想活動中,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
1.2.4 幫助患者培養興趣愛好
為了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患者對于疾病的關注度,進而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通過患者興趣愛好的有效培養,能夠讓患者始終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同時護理人員也要注重患者膳食的改善,結合患者的飲食結構,為患者制定飲食結構,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促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改善焦慮狀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針對患者的焦慮狀態可以采用HAMA量表進行測量,患者所得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焦慮得到顯著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臨床指標數據進行整理,利用軟件包SPSS 26.0進行統計分析,經由t、x2檢驗,臨床指標數據P<0.05表示有意義。
2 結 果
經過不同護理方案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研究組患者心理情緒良好。見表1。
3 討 論
臨床上,帕金森疾病屬于常見疾病,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患者患病因素眾多,且發病機理為黑質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死亡,促使紋狀體DA含量降低,誘發該種疾病[4]。帕金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行動遲鈍、肌肉僵硬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是患者出現焦慮情緒,則會加重患者的病情,且帕金森疾病誘發患者焦慮的機制尚不明確,為了提升患者的治療質量,要重視患者護理方案的落實,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心理護理措施注重患者異常心理情緒的改善,護理人員以多個方面為抓手,實施心理護理服務,可有效避免患者因抗焦慮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是改善帕金森患者焦慮狀態的主要手段。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心理護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焦慮狀態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能夠大大降低患者HAMA評分,展開心理護理措施的患者,HAMA評分減分率較高,由此直觀地反映帕金森患者的焦慮狀態改善情況[5]。因此,本文的研究數據經統計分析后,結果數據顯示:經過不同護理方案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研究組患者心理情緒良好。由此可知,帕金森患者采用心理護理服務措施時,評分越來越低,患者的焦慮狀態得到較大的改善。
綜上所述,針對帕金森病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左黛堃.積極心理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281.
[2] 緒 煥.心理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0):227-228.
[3] 王小鳳.心理護理對于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焦慮心理的影響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6):127-129.
[4] 譚樹何.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焦慮狀態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6):138-139.
[5] 肖露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心理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