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仙 宋華萍
摘要: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盲目應用、過量施加也會產生較多負面問題,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品質下降、土壤理化性質變差、環境污染問題加重。近年來為了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節本增效,保護糧食、農產品、農業生態的安全,響水縣多措并舉,積極推行化肥減量增效,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優化肥料結構、推廣應用有機肥與提升耕地質量等方式,著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關健詞:化肥;減量增效;農業生產;農業生態;綠色發展
趙鳳仙,宋華萍. 江蘇響水縣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主要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08):43-44.
響水縣地處位于東經119°29′51″-120°05′21″,北緯33°56′51″-34°32′43″,是江蘇省東北部沿海區域,地勢相對平坦,起伏較小,最大高差在8 m范圍內。全縣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天氣溫和濕潤、降水均勻適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能適應多樣化農業生產發展?;适寝r業生產重要物質,對穩定種植土壤養分具有重要作用。化肥規范化應用能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當地農業健康。
一、響水縣農業發展現狀
2018年,響水縣區域生產總值為349.8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了8.1%。依照常住人口進行計算,區域人均生產總值突破了7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了9.8%。縣內擁有耕地83.83萬畝,2018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14.6萬畝,總產53.55萬噸,主要種植作物小麥47.55萬畝、水稻46.49萬畝、玉米14.85萬畝、大豆2.36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52萬畝,總產1.12萬噸,其中花生1.98萬畝、油菜籽2.54萬畝。蔬菜總播種面積39.48萬畝,總產94.41萬噸。
響水縣雖不是化肥使用大縣,但畝均施用量偏高、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施肥結構不平衡現象仍較普遍[1]。化肥不合理施用,既與響水縣糧食增產壓力較大、耕地利用強度較大、小規模農業生產相關,也與肥料不合理生產經營、肥料品種結構不科學、施肥技術落后、肥料應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
二、化肥盲目應用的弊端
近年來,響水縣多措并舉,綜合用技,著力減少化肥用量,且取得明顯成效。根據響水縣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秋季蔬菜等,各選擇80戶進行施肥強度調查:畝產600-650 kg的水稻,平均畝施20.89 kg純氮、4.19 kg P2O5、2.05 kg K2O;畝產450-500 kg的小麥平均畝施18.53 kg純氮、5.56 kg P2O5、2.07 kg K2O;畝產500-550 kg的玉米平均畝施21.59 kg純氮、3.38 kg P2O5、1.95 kg K2O;畝產2000-2200 kg的蔬菜平均畝施15.02 kg純氮、8.78 kg P2O5、8.60 kg K2O。
根據調查,雖氮、磷、鉀肥全面應用得到普遍重視,但重施氮磷肥、輕施鉀肥、盲目施肥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農戶只施氮磷肥不施鉀肥;有的農戶施氮肥量過高,小麥畝用量為27 kg,水稻畝用量為33.8 kg,蔬菜畝用量為27.4 kg;有的農戶磷肥用量過高,小麥畝施P2O5最高為8.0 kg,水稻畝施P2O5最高為18.6 kg。不合理的施肥會帶來很多弊端。
1、農業生產成本增高
現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促進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回鄉務農人員時間緊迫,導致農業生產時不計成本,錯誤認為只要增加肥料用量就能產生更高效益,從而導致肥料用量的盲目增加。如響水縣水稻畝產600-650 kg只需畝施20.89 kg純氮、4.19 kgP2O5、2.05 kgK2O,而張集中心社區華余村的某戶,畝施33.8 kg純氮、4.00 kgP2O5、5.6 kgK2O,收獲稻谷僅500 kg。事實說明,盲目施肥,既增高生產存本,又減少產出效益。
2、農產品整體品質降低
根據調查,在響水縣農業生產中,隨意增大氮肥用量、只注重添加氮磷肥而忽視加施鉀肥的現象仍然存在,不僅降低農產品的產量,還降低了農產品的品質。如:糧食作物濫施氮肥,導致作物營養生長過大、莖稈生長瘦弱,在生長中后期不但易發生倒伏、誘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更影響籽粒灌漿,導致籽粒瘦弱;有的瓜果由于氮肥施入較多,致使果實著色均勻性不足,糖分降低,口味較差,市場銷售價格降低。
3、土壤理化性狀變差
長期過量施用磷肥將會導致土壤酸化問題加重。長期酸化的土壤會導致部分毒害性物質活躍度增強,間接加劇部分毒害性物質釋放,對植物以及土壤微生物生長環境會產生較大負面影響。酸化作用還會溶解土壤中的部分營養物質,溶解后在自然降水等外部要素影響下逐步下滲,土壤營養大量流失,逐步貧瘠。過量施肥還會導致NH4+以及土壤膠體吸附的Mg2+以及Ca2+等產生陽離子交換,對土壤結構產生較大破壞作用,導致土壤層發生板結問題。
4、環境污染加重
過量施加化肥將會導致土壤中養分補充過多,多余養分物質部分下滲之后會對地下水產生較大污染,還有部分隨徑流對河流水體產生污染。生產化肥的礦物質原材料中含有較多重金屬放射性元素以及毒害成分,此類毒害要素對土壤環境會產生直接污染。過多施用氮肥會致使氨揮發,會污染大氣環境,此類污染與土地環境生產中的各類農副產品有效結合之后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較大危害[2]。
三、促進化肥減施增效的主要措施
1、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立足精準高效施肥,積極拓寬測土配方施肥的應用范圍,實現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全覆蓋。
(1)抓好配方制定
配方制定的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測土配方施肥的效果。近幾年,依據土樣采集的檢測結果,結合試驗示范效果,根據響水縣不同的主要土壤類型、作物類別、產量水平,及時研討、修正、制定適合全縣推廣的相應大配方。
(2)廣泛宣傳
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現場觀摩、手機短信等形式,全方位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近幾年,每年都發放到戶的夏播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建議、秋播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建議材料各10余萬份(每戶1份)。
(3)抓好示范引導
借助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綠色高產創建等項目的實施,抓住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明確責任、包干到人,全面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引導推進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實現全覆蓋。
(4)抓好農企合作
選擇實力強、信譽好、質量優、價格廉、服務佳的肥料生產企業,根據不同地點、不同作物用戶的需求,按照縣農業技術部門提供的配方進行生產,消除流通中間環節,實行肥料直供用戶,減少用戶用肥存本。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與常規施肥比,肥料利用率明顯提高:水稻氮肥提高5.44%、磷肥提高2.05%、鉀肥提高3.1%;小麥氮肥提高3.1%、磷肥提高5.1%、鉀肥提高1.3%;玉米氮肥提高1.3%、磷肥提高2.96%、鉀肥提高7.54%,明顯減少了肥料用量。
2、大力推進肥料結構優化
改進傳統的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重施大量元素肥料輕施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施單質肥輕施復(混)肥、重施速效肥輕施緩(控)釋肥、重施前期肥料輕施中后期肥料的觀念。采用施肥與耕翻同步、施肥與播種同步、施肥與供水同步、施肥與噴藥同步、農機農藝融合等,積極搞好緩(控)釋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沼渣沼液肥、生物有機肥、培肥基質的示范推廣應用。引導肥料施用觀念向有機結合、單質復(混)結合、速效與緩效結合、大量與中微量結合、前中后期并重轉變,積極推進肥料結構的優化。
蔬菜新建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連片示范區1.0萬畝,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已達95%以上,種肥同播面積近40萬畝,培肥基質應用面積(折大田)達42萬畝,緩(控)釋肥應用面積已達15萬畝以上。
3、大力推進有機肥利用
推近有機肥利用能變廢為寶,減輕環境污染、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質量。幾年來,在有機肥資源利用上,重點抓好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此外,通過項目實施帶動,積極引導廣大種植戶(組織)使用商品有機肥,2018年17.2萬畝設施蔬菜商品有機肥施用覆蓋率已達60%以上。
(1)畜禽糞便利用
針對全縣畜禽養殖規模化的實際,一是大力興建規模畜禽場沼氣工程,推行糧-沼-畜(禽)、蔬-沼-畜(禽)、果-沼-畜(禽)等技術模式。二是借助全省開展“263”行動,全面規范規模畜禽養殖場的糞污管理,將堆漚腐熟的糞便就地就近應用于大田。三是新建有機肥生產企業,將畜禽糞便加工生產為有機肥廉價銷售給相關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2018年,全縣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利用率達98%。
(2)秸稈利用
采取機械粉碎全量還田、留高茬部分還田、過腹還田等措施,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利用。2018年,機械粉碎全量還田小麥實現全覆蓋、水稻達70%以上、玉米達85%以上。
4、大力推進耕地質量提升
近幾年,響水縣綜合運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輪作換茬、冬(春)耕曬壟、休耕、增種肥田作物、增施土壤調理劑、土壤深松等措施,努力推進耕地質量的全面提升。根據土樣檢測和系統分析,響水縣耕地質量2018年較2015年提高0.35個等級。
參考文獻
[1] 燕永亮. 生物固氮:促進化肥減施增效,助力農業綠色發展[J]. 生物技術通報,2019,35(10):前插1-前插2.
[2] 劉書娥. 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促進遷安綠色發展[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7):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