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速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有利于提高茶產業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為了加速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海陽鎮積極發展無公害茶葉栽培,通過選擇合適生長環境,種植優質品種,加強土壤管理,科學施肥、灌溉,定期修剪茶樹,適時采摘茶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促進茶樹更好生長,提升茶葉品質,為當地農民群眾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收入。
關鍵詞: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郭順平. 安徽海陽鎮無公害茶葉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08):77.
無公害茶葉是指在茶葉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要求,在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之下種植,生產出來的成品茶葉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有害微生物等達到無公害生產要求。加強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對促進茶葉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海陽鎮在瑯斯村、首村村、新塘村、汪金橋村率先發展無公害茶葉栽培,目前種植面積超過8000畝。
一、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
1、選擇合適的生長環境
無公害茶葉栽培過程中對種植地的要求相對較高,既要保證具備良好的水源條件和土壤條件,同時還需要確保周圍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茶葉喜溫、喜濕、喜陰,所以在種植地選擇過程中,降雨量、濕度、溫度、光照均應該和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相符合。通常情況下,茶園土壤的有效層深度達到1 m以上,地下水位控制在15 m,土壤不存在板結硬化的現象。在茶園建造過程中,要注重周圍的生態環境,確保茶園周圍不存在污染企業化工企業。還應該充分考慮茶園的地形,坡度不能夠超過25°。要和大田農作物和普通生產茶園保持一定距離,構建50-100 m左右的隔離帶。
2、茶樹品種選擇和種植
在茶葉品種選擇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一般選擇當地的鄉土品種為宜。如果需要引進新的茶樹品種,一定要做好引進檢疫工作,避免將帶病的茶樹引入本地區。選擇優質的茶樹幼苗,提高茶樹幼苗的成活率。無公害茶葉種植面積不能夠超過10畝,茶葉的種植行長度不能夠超過50 m,要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情況下每畝定植115株[1]。
在茶樹栽培過程中應該施足底肥,以商品有機肥或者完全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在茶樹定植過程中,要保證苗木的根系均勻鋪開,然后在上方覆蓋濕潤的細土,回填到定植穴的2/3時輕提茶樹,保證土壤和根系能夠充分接觸。栽植結束之后灌溉一次透水,并在栽植穴的周圍覆膜,起到防寒保墑的作用。在定植30天內應該做好茶園的灌溉排水工作,保證幼苗健壯成長。
3、土壤管理
無公害茶樹栽培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好土壤的管理工作,加強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要做好深耕除草,打破土壤犁底層,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清理下來的雜草覆蓋在茶樹的定植穴周圍,慢慢腐爛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定值1-3年的幼齡茶樹,可以在田園種植綠肥作物,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避免雜草生長。結合田間茶樹的實際生產情況,適當進行免耕或者減耕,倡導使用蚯蚓對土壤進行改良。
4、科學施肥
無公害茶樹栽培過程中要平衡施肥,施肥之前做好測土工作,根據檢測結果確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要始終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嚴格控制化肥的施入量。茶樹施肥主要包括了基肥施入和追肥施入。基肥主要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或者商品有機肥為主,追肥主要以速效氮肥為主。
5、水分管理
通常情況下,土壤層的含水量至少應該維持在75%-95%[2]。為了避免土壤水分散失,可以在茶園地表種植綠肥作物,并將收獲的綠肥作物覆蓋在土壤上,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在茶園的路邊和地頭可以建立蓄水池或者蓄水溝,進入干旱季節,土壤層的持水量維持在70%以下之后應及時灌溉。為了確保茶樹生產達到無公害栽培標準,應該確保灌溉用水符合無公害生產要求。進入寒冷季節之后,應該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證茶樹正常越冬。
6、茶樹修剪
合理修剪是提高茶樹產量、加速茶樹樹冠生長的關鍵。為了確保茶樹維持良好的樹冠結構,應該將深修剪、輕修剪、定型修剪有效結合,維持茶樹的正常生產能力。
7、茶葉采摘
茶葉采摘主要包括幼齡期茶葉采摘和成年期茶葉采摘。幼齡期茶葉采摘主要采用打頭采摘模式,控制好采摘量,以培養樹冠為主;運用采中留邊、打高留底、打頂留側的方法加速茶葉樹干生長發育。成年期的茶園采摘應該構建完善的采摘標準,優質茶葉主要采摘一芽一葉初展到一芽兩葉初展階段的幼嫩嫩芽;普通茶葉原料主要采摘一芽兩葉或者一芽三葉的新稍幼嫩嫩芽。茶葉采摘應該分批次進行,這樣能夠提高茶葉采摘質量,更好的協調人力資源。在采摘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采摘量,避免過度采摘。
二、病蟲害防治措施
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應該堅持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的原則,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禁止使用國家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
病蟲害危害嚴重的茶園,應該及時進行修剪,破壞害蟲的產卵場所。另外還應該及時做好田間的清理和中耕處理工作,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茶樹的抵抗力。
現階段,無公害茶葉生產過程中,生物防治技術應用比較成熟,可以利用各種細菌類生物農藥、病毒類生物農藥和植物型生物農藥進行常見的病蟲害防治。另外還可以通過在茶園當中釋放害蟲天敵或施加干擾素,使害蟲的繁殖受到影響,減少產卵量,降低病蟲害危害程度。對于田間病蟲害達到化學藥物防治標準之后,應該選擇國家推廣應用的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進行針對性防治,在病蟲害發病高峰期到來之前及時進行藥物防控,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 吳其趕. 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析[J]. 農家參謀,2018(17):85.
[2] 江曉凱,盧培昌,何創鑫,等. 探究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 農技服務,201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