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亮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國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教育發展。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尤其重視。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完善了傳統模式教育中的缺點與不足,對傳統教育理念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出,教師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是是一門基礎的課程,是教學的基礎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也在逐漸地改進和優化。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中學地理教學 創新
素質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身的特質為依據,在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等其他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知識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簡單的說,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也在逐步地改革、創新。
一、基于素質教育的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以二維教育為主
為了新課程創新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目標已經從二維教育轉化為三維教育。因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制度觀念的影響,許多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仍以一味地灌輸知識為主,忽視應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沒有重視學生課堂的情感認知和學習知識價值。不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技能素養,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沒有很好的展開。
(二)教學方式單一、滯后
目前,很多地區的學校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顯得那么的單一、滯后。在地理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法,采取得是一種的“填鴨式”的教學法,一味不停地灌輸地理知識,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不是引導、啟發式的學習,不重視以學生的主體,不關注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記憶教學,導致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不佳。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表現也一直高高在上,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完全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表現性,對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知識不主動、不自覺,對思考問題不能獨立的解答,也不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學習成績無法提高。
二、素質教育下中學地理教學變革與創新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學生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模式變革與創新,主要是要對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行轉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學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為主,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以傳授學習知識為主,創造有趣、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和組織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吸收、轉化。進而將課堂教學的核心給予學生,積極、有效、靈活的課堂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主動性積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課堂質量,全面推動進學生的發展。
(二)采用案例教學法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引用地理案例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授課,其挑選的地理案例,是要與初中地理知識息息相關的,舉例要來源于生活,符合生活實際,又不能太脫離生活,案例能協助學生處理實際的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模式,能很好的改變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自主的思考問題,自主的探究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學習中學會創新。在相互學習合作交流中學習,培養集體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師生課堂關系的親近度,進一步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海陸的變遷”案例教學。
(三)進行立體化的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大環境下,“三維教育”教學目標是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中,規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和相關的地理技能,還要發展學生學習初中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要涉及到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和思想教育?!叭S教育”的三個教學目標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相互合作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需要教師在課堂不斷在傳授地理知識給學生;同時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初中地理知識生活技能,需要對學生建設思想品德教育。而思想品德教育又是培養前兩者提供思想建設保障。簡而言之,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環境下,依據素質教育的初中地理知識教育教學,三者立體化教學結合體現,讓學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學習,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指導,在學生素質教育教學下,全面推動學生的發展,感受學習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課堂質量,為學生的基礎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萍.對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