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08—1914 年奧斯曼帝國的同盟政策形成過程研究

2020-06-08 10:55:02張振塵
西部學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英國

摘要: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奧斯曼土耳其治下的巴爾干、埃及、亞美尼亞等地區出現 了獨立運動,德國的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國際局勢。1908 至 1913 年間,蘇丹被廢黜,各派政治勢力此消 彼長,由于意土戰爭、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等的影響,親德勢力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據了有利的政治地位。第一 次世界大爆發初期,奧斯曼帝國嘗試與英法結盟但落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后,奧斯曼帝國最終與德國結 盟。奧斯曼帝國的同盟政策是經過冷酷乃至血腥的博弈與斗爭才最終成型的,除國際因素外,土耳其青年黨對 政權的牢固掌握、黨內親德派的優勢等因素促成了奧斯曼帝國同盟政策的轉變。

關鍵詞:1908-1914;奧斯曼帝國;同盟政策;內部博弈

中圖分類號:K37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7-0095-05

19 世紀大部分時期,奧斯曼帝國的外交政策是與英國結為同盟,以抵御俄國對于自己的威脅。這樣的同盟 不僅使得奧斯曼帝國找到了強大的后盾,也有利于遏制 俄國在黑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擴張,這在克里米亞戰爭中 得到了深刻的體現。但是,19 世紀后期兩件大事的發 生極大地影響了國際局勢,從而逐漸瓦解了奧斯曼土耳 其與英國繼續維持同盟關系的基礎。但即使如此,與英 國結盟對奧斯曼帝國仍然是有利的,而奧斯曼土耳其也 一直未放棄嘗試維持與英國結盟的可能性(或者說成為 英國保護國),其相當多的重要人員都傾向于與英國保持 友好。那么為何奧斯曼土耳其在一戰爆發當年最終還是 加入了同盟國的陣營?

關注奧斯曼帝國一戰前同盟政策形成過程的研究大 致分為兩種。第一種主要從其他國家的角度去探尋奧斯 曼帝國的同盟政策的形成過程,但較少關注其國內政治 因素,奧斯曼帝國外交政策的形成往往被理解為是對他 國政策的一種反應①;第二種研究跨度較大,涵蓋的范圍 較為廣泛,往往關注較長時間內的政治進程,而對特定時 期奧斯曼土耳其國內政治的細節,如領導人的博弈與決 策等則涉及較少②。上述研究并未涵蓋 1908—1914 年一 戰爆發前夕奧斯曼土耳其同盟政策的演變過程。筆者認 為,1908 年爆發的革命改變了奧斯曼帝國的國內政治 環境,諸多歷史細節對土耳其的外交走向產生了不可忽 視的影響,因此 1908—1914 年這段時間對于研究土耳其 的同盟政策而言非常重要。本文從土耳其③的主體視角 出發,分析 1908 年之前的國際背景,結合 1908—1914 年 國際背景的脈絡,對奧斯曼土耳其內部的博弈與決策過 程進行分析。

一、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國際背景

19 世紀末發生了兩件重大事件。第一件大事是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與奧斯曼土耳其治下巴爾干、埃及、亞美尼亞等地區的獨立運動。奧斯曼帝國對各地區起義的 鎮壓,尤其是對于斯拉夫諸民族的鎮壓使得英法對于奧 斯曼人的好感急劇下降,同時地區局勢的變化也逐漸削 弱了奧斯曼土耳其對巴爾干和埃及的控制力,并成為后 來各國政策轉向的重要因素。英國與俄國在 20 世紀初 事實上成為鼓動巴爾干民族主義與肢解奧斯曼帝國的組 織者。

第二件大事是德國的崛起,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 的國際局勢。就德國與奧斯曼土耳其的關系而言,德國 不僅沒有對奧斯曼土耳其所統治地區虎視眈眈,而且還 為它提供了大量援助。從國際局勢而言,德國與俄國的 同盟關系最終走向破裂,這客觀上促使奧斯曼土耳其能 夠與德國更加親近。在 1878 年的柏林會議上,德國的調 停為奧斯曼帝國爭取到了不少的利益。“柏林會議上奧 斯曼帝國能收回一部分權利,這無形中增加了哈米德二 世對德國的好感,這也為后俾斯麥時期,奧斯曼帝國與德 國關系的迅猛發展埋下了伏筆。”④

這兩件事情的發生,使各國的利益格局發生了重大 的轉變,并使歐洲產生了新的國際結構。傳統而言,奧斯 曼土耳其與俄國一直處于敵對關系,究其原因:一是因為 宗教與文化方面的因素,二是因為占領奧斯曼帝國的領 土和推動巴爾干國家獨立對于俄國具有重大的地緣政治 意義。英國則在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及抗衡俄國對于伊 朗和印度北部的滲透方面有重要利益。奧斯曼土耳其恰 好利用了(或者說受益于)英、俄、法等國之間的均勢, 從而能與英國維持友好的關系。但隨著德國的崛起,這 樣的均勢被打破了。相較于俄國,德國對于現狀構成了 更大的威脅。如果說在俾斯麥時代,德國的修正主義仍 然是具有節制的,那么威廉二世時期的德國則從根本上對歐洲的均勢構成了威脅。相較于俄國,對于德國的遏制成為更為迫切的需要。同時,在獲得了對于蘇伊士運 河的控制權之后,英國不再愿意在土耳其海峽問題上再 投入太多精力。而對于印度北部的安全問題,英國認識 到與俄國達成妥協是更好的選擇。“英國外交官員想到 在土耳其海峽問題上與俄國妥協,換得俄國在中亞問題 上做出有利于英國的讓步。”⑤

與此同時,對于奧斯曼土耳其與德國而言,兩國彼此 都是潛在的戰略合作伙伴。自威廉二世上臺以后,相較 于俾斯麥時期的謹慎態度,德國更加重視奧斯曼帝國的 戰略地位。德國首先能從奧斯曼土耳其獲得大量物資原 料,并獲取大量的經濟利益。“威廉二世于即位的第二年 訪問奧斯曼帝國,從伊斯坦布爾返回后堅定地認為,奧斯 曼帝國是等著德國來利用的資源。”⑥德國為奧斯曼帝國 提供了大量各方面的援助,以幫助奧斯曼土耳其的現代 化,并從中獲取了大量經濟利益。除此之外,德國發現了 奧斯曼帝國在政治上成為其伙伴的好處。相對于英、法 對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領土的野心而言:“法國已垂涎敘 利亞多時,英國對美索不達米亞心懷不軌,而希臘試圖擴 張其在愛琴海的勢力”⑦,德國從未試圖奪取在奧斯曼土 耳其治下的領土。德國以一種滲透的方式,使得奧斯曼 土耳其與自己的聯系愈發緊密,從而實現對于中東的間 接影響。德國還試圖利用奧斯曼土耳其的“圣戰”精神, 以實現對于英法俄的抗衡。正是以上的因素,使得奧斯 曼土耳其與德國之間的關系總體不斷向好。

二、一戰以前①奧斯曼帝國親德勢力的波折與鞏固

1908 至 1913 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國內發生了一系列 政治事件,影響了英法德等國對土耳其的政策走向。這 一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被廢黜,各派政治勢力此 消彼長,最終由于三場戰爭的影響,親德勢力在國內占據 了有利的政治地位。

(一)1908 年革命與“3·13 事變”的影響

1908 年至一戰爆發以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外交困。土耳其青年黨控制下的軍隊要求恢復 1876 年憲法,并因此起義。于是在 1908 年 7 月 23 日,年邁的蘇丹哈 米德二世召開了一次內閣緊急會議,最終同意恢復憲法。 在這次起義中,一位名叫伊斯麥爾·恩維爾的土耳其青年 黨人嶄露頭角并被冠以“自由戰士”之名,由于他與德 國的密切聯系,他將會在日后的執政中極大地促成與德 國同盟關系的建立。與他同樣崛起的政治人物,有日后 身居高位的艾哈邁德·杰馬拉上校以及郵局員工穆罕默 德·塔拉特。

這次革命運動的勝利為奧斯曼土耳其的外交決策帶 來了一些新的氣象。在執政之初,土耳其青年黨希望能與各列強友好共處,至少短期內是如此。一方面,土耳其青年黨執政的政府呈現出自由主義的新趨勢,這使得法 國相信自己會在奧斯曼帝國享有特權。“為表示對這個 新政府的友好態度,法國同意無條件向其貸款 2500 萬法 郎。不過,在土耳其青年黨執政的第一年里,法國和奧斯 曼帝國的關系就惡化了。”⑧新政府也一度認為恢復議會 民主便能得到歐洲各國對自己的支持和對奧斯曼領土的 尊重,并試圖得到英國的幫助,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奧 斯曼帝國的領土依然一步步遭到蠶食,并且這個過程從 來沒有受到英、法等列強的遏制,而英國也沒有提供實質 性的幫助。英國在的黎波里塔尼亞戰爭和巴爾干戰爭期 間,事實上已經拒絕承擔“尊重土耳其領土完整”的責任。

另一方面,隨著 1909 年“3·13”事變的爆發與被鎮 壓,哈米德二世被廢黜。就在一年以前,哈米德二世因恢 復憲法而被民眾們尊為尊貴的哈里發。在他統治時期, 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維持著親密的關系。而當他被迫下臺 以后,土耳其青年黨開始認為“德國人和哈米德沆靡一 氣,既延長了專制政權的壽命,鐵路保證金也令帝國逐漸 走向經濟破產,該黨許多人質疑德國在土耳其的活動”⑨。 德國、奧斯曼土耳其的關系一度發生嚴重波折。這種情 況直到德國給予奧斯曼土耳其大量好處,兩國關系才出 現一定的緩和。值得一提的是,在“3·13”事變中,另一 位親德的“強人”馬哈茂德·謝夫凱特出現。他在事變 之后擔任第一、第二、第三軍的檢察長以及伊斯坦布爾的 軍事指揮官,因此得到了首都的所有權力,并在后來被任 命為陸軍大臣,而這深刻地影響了奧斯曼土耳其的國內 政治格局。

(二)英法對于奧斯曼帝國新政府政策的改變及新 政府內部的分歧

整體而言,英、法在初期對奧斯曼帝國的新政府表現 出了一定的期待,至少沒有對其采取如哈米德二世統治 時期般的敵對態度,而奧斯曼帝國政府的“新氣象”,也 正有著致力于與英法建立友好關系的目的。但在后來, 各國陸續放棄了友好政策,奧斯曼帝國因而不得不逐漸 傾向德國。事實上,奧斯曼帝國諸多政策被視為具有對 英法的敵意,盡管政府內部存在相當的分歧。

奧斯曼帝國新政府成立不久后的一件事成為對外政 策分歧的深刻體現。國有的哈米迪耶公司和英國的林 奇公司都從事幼發拉底河航運業,林奇公司的特許權到 1909 年底即將到期。以侯賽因·希勒米為大維齊爾⑩的政府提議成立一個擁有 75 年特許權的新公司,上述兩個公司各占 50% 股份,但巴格達的代表和謝夫凱特強烈反 對這個提議。“最后,政府要求眾議院對此提議進行信任 投票,得到了絕大多數議員的支持。盡管如此,侯賽因·希勒米仍堅持辭職。”在他辭職以后,“哈克帕夏受命組建新政府,但他決定不延長林奇公司的特許權。這一決定 的公正性受到質疑。”?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英國政府都以一種消極的視角 看待對于“3·13”事變的鎮壓(可能是由于鎮壓過程中 的暴行,以及“3·13”事變的保守主義訴求更符合英國 的殖民利益)。林奇公司特許權的終止,成為英國政府對 土耳其采取消極態度的重要因素,并深刻影響了英國政 府在意土戰爭和日后民族叛亂中對土耳其的態度。而英 國對土耳其的消極態度,又反過來影響了土耳其的外交 態度,使得德土更為親近。

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即使在大維齊爾希勒米支持延 長林奇公司的特許權,并且議會中多數人也支持的情況 下,最終結果仍然完全相反?我們知道,不論是在伊斯坦 布爾實際上控制了大權的親德的謝夫凱特,還是巴格達 的代表都強烈反對繼續延長林奇公司的特許權。如果繼 續堅持延長特許權,政府上層之間可能會爆發嚴重的沖 突。希勒米似乎明白自身的艱難處境,因而即使在眾議 院進行了信任投票之后仍然選擇了辭職。那么眾議院為 何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這很大程度是基于謝夫凱 特在軍隊與土耳其青年黨中的控制力以及土耳其青年黨 在國家的威望和實力,最后哈克帕夏受命組建了新政府。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土耳其政府各方的博弈。

(三)“三場戰爭”的爆發對局勢的影響

1911 年以來,時局對土耳其愈發不利。在當年 9 月, 的黎波里塔尼亞戰爭(又稱意土戰爭)爆發。有趣的是, 在這次戰爭爆發前通牒的指控大多都指向統一進步協會(即土耳其青年黨)。戰爭爆發后,土耳其防御的黎波里困 難重重,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在埃及的勢力禁止 土耳其軍隊通行,而土耳其的海軍無法與意大利抗衡。哈 克帕夏在戰爭爆發后辭職,其職位由親英但并不極端的賽 義德帕夏接替,而他有足夠的權力去對付因處理局勢不當 而威望掃地的馬哈茂德·謝夫凱特。戰爭爆發后土耳其發 生的另一件大事是自由和諧黨的成立。這是一個超級黨, 包含自由派、溫和派、保守派等各派的成員,但他們都聚集 在反對土耳其青年黨的旗幟之下。在的黎波里塔尼亞戰 爭要面臨失敗之際,迫于形勢土耳其青年黨同意組建超級 黨政府。這之后政府開始了大換血,賽義德帕夏于 1912年 7 月 17 日辭職,而自由和諧黨的勢力開始在政府發揮 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屆政府在卡米爾帕夏和納澤姆 帕夏的影響下開始采取反對統一進步協會的政策。直到 此時為止,雖然英國已經對土耳其青年黨失去了信心,但 土耳其青年黨并沒有嘗試與任何歐洲國家建立同盟關系, 而是努力維護與各國的關系,自由同盟黨作為反對派,則被英、法等國給予較高的期望。

在意土戰爭爆發之后,一個統一的巴爾干聯盟于 1911 年底到 1912 年初逐漸形成,并加入對奧斯曼帝國 的戰爭,俄國和英國扮演了組織者的重要角色。這場戰 爭進一步攪亂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政局。奧斯曼帝國 在防御巴爾干國家特別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進攻時 遭受了重大失敗,“1912 年 10 月 22 日到 31 日,奧斯曼 帝國接連慘敗:在科索沃和科曼諾瓦被塞爾維亞軍隊打 敗,在克爾克拉雷利和呂萊布爾加茲被保加利亞軍隊打 敗。11 月 18 日的一場戰役進一步確認了這一結果。加 強防守的約阿尼納、斯庫塔里和埃迪爾內被包圍。奧斯 曼巴爾干人的命運在兩周內決定。”??1912 年 10 月 29 日, 極度親英的卡米爾帕夏再度擔任大維齊爾。此時,奧斯 曼帝國政府對戰爭的前景已經十分悲觀。1913 年 1 月 22 日,在伊斯坦布爾和埃迪爾內都遭到包圍的同時,奧 斯曼帝國政府被迫愿意在列強干預下和談,并同意割讓對 其十分重要的穆斯林城市以及巴爾干重要門戶埃迪爾內。

這一系列的失敗激發了統一進步協會改變局勢的決 心。面對戰局與和談的困境,統一進步協會于 1913 年 1月 23 日策劃了高門政變,殺死了現任陸軍部長,并將大 維齊爾卡米爾帕夏進行免職。土耳其青年黨重新在一定 程度上掌控了政府。這次土耳其青年黨著力于形成一 種民族統一的精神,并對之前的反對派實施大赦。但對 國外,奧斯曼帝國政府聲明不論如何將不會放棄埃迪爾 內——這又使得土耳其青年黨在英法等國中越來越不得 人心。

但局勢的發展仍然并未如土耳其青年黨所料。一方 面,土耳其在戰爭中最終還是丟失了埃迪爾內的領土,而 這也使得土耳其青年黨的“自由戰士”恩維爾的聲望大 幅下降。巴爾干戰爭的慘敗使得政府高官認識到奧斯曼 帝國必須得成為一個歐洲列強的保護國才能得以幸存。 卡米爾帕夏支持奧斯曼帝國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而馬哈 茂德·謝夫凱特則支持成為德國的保護國,并于 4 月 24 日正式向德國提出了申請,兩國簽訂了為期五年的軍事 扶持協定。另一方面,國內局勢的發展也使得土耳其青 年黨的“統一和團結”的精神難以為繼。1913 年 3 月, 薩巴赫丁親王試圖通過陰謀組建一個分權制政府。為了 破壞這一陰謀,土耳其青年黨逮捕了多人,盡管他們避免 逮捕薩巴赫丁親王從而破壞國家統一。而在 6 月 11 日, 國內又有了一次試圖推翻政府的行動,馬哈茂德·謝夫凱 特被殺。這使得土耳其青年黨終止“統一和團結”的態 度,轉而采取恐怖政策,極度親英的卡米爾帕夏也被放 逐。這使得英國提出抗議,英土兩國關系前景堪憂。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爆發,為土耳其帶來了奇跡般的機遇。在這場戰爭中,原本處于一個聯盟內的巴爾干國家產生了分裂,保加利亞因其占據領土最多而遭到其 他國家的一致宣戰。奧斯曼帝國抓住這次機會對保加利 亞宣戰,并成功奪回了本屬于奧斯曼帝國的重要城市埃 迪爾內,甚至還收復了東色雷斯的大部分領土。在這個 過程中,恩維爾起到了最大的作用。他在政府還對出兵 猶豫不決時,便已經堅定了行動的計劃。更為重要的是, 恩維爾的軍隊第一個進入埃迪爾內,并解放了這座城市。 除此之外,他追擊并重創了保加利亞軍隊,不僅使自己的 威望得到了恢復,還被稱作“埃迪爾內解放者”。“遭受 了一次又一次屈辱的失敗后贏得的這場勝利,使聯合與 進步委員會受到了奧斯曼民眾前所未有的愛戴。恩維爾 為此受到整個穆斯林世界的贊許”?。9 月 29 日《伊斯 坦布爾條約》簽訂后,恩維爾被任命為陸軍大臣,他的競 爭對手也被安排到遠離國內政治的地方,這確保了恩維 爾大權在握,奧斯曼帝國統治階層親德派的勢力再一次 加強。

三、奧斯曼帝國政府對于危機的應對與最終同盟決 策的產生

在 1914 年,殘酷的國際政治格局使奧斯曼帝國不得 不將軍隊的控制權交給德國。與此同時,為了平衡列強 間的要求,奧斯曼帝國的國內事務也被交給英國處理。 但總體而言,隨著國內政治格局的一次次洗牌,這個時候 的奧斯曼帝國政府已經傾向德國,而對英國政府的讓步也 是為了確保列強不干預德國政府對于土耳其的軍事改革。

放眼當時的國際局勢,早在 19 世紀末,列強之間的 不和就已經使他們之間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是德國、奧 匈帝國和意大利,另一方是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后來 加入。1914 年 6 月 28 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被 刺殺一事,最終引發了兩個陣營之間毀滅性的大戰,即第 一次世界大戰。

(一)一戰爆發初期奧斯曼帝國的結盟嘗試

雖然土耳其與德國一直維持相當程度的友好關系, 并且在一戰爆發以前奧匈帝國也試圖與土耳其結盟,但 在戰爭爆發之后,德奧一方和土耳其彼此都對結為軍事 同盟抱有疑慮。事實上,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后 通牒以后,奧斯曼帝國政府的公開表態十分有趣:“‘高 門(即現任政府)敞開懷抱,愿意同任何一支歐洲力量 結成防御同盟。”而德國與奧匈帝國雖然與奧斯曼土耳 其有著諸多共同利益,但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巴爾干戰 爭中的表現令他們十分擔憂,普遍認為與奧斯曼帝國結 盟弊大于利。而對于英法而言,至少也不希望土耳其成 為敵人。

這項外交政策基于如下幾個原因。首先,奧斯曼帝國領導人并不想真正加入這場大戰,只想找一位盟友來

避免此次大戰可能帶來的重大惡果。其次,帝國領導人 對于戰爭的結盟對象有不同的看法。三巨頭執政聯盟中, 恩維爾與塔拉特傾向于與德國結盟,而杰馬爾則認為只 有英法才能遏制俄國對于土耳其領土的野心。即便對法 國有所顧慮,杰馬爾認為英國同樣是不錯的選擇。這是 因為至少在 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英國一直堅持維護 奧斯曼土耳其領土完整的政策(雖然戰爭爆發時早已經 不是 19 世紀),以及杰馬爾在那幾年作為海軍大臣與英 國海軍通力合作的緣故。英國在一戰爆發前夕,的確有 為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改革提供一定幫助的意圖,英國此 前同意奧斯曼帝國購買兩艘無畏級戰艦,這將極大提高 其海軍戰力(即使到最后都沒有交付給土耳其)。最后, 奧斯曼帝國政府內部仍然在對國際形勢進行觀望,即使 高層人員已經有了結盟的目標,但他們也在觀察與權衡, 加入哪一方及如何加入能使得國家獲取更多的利益,或 至少不損失利益,何時確定正式同盟關系也是需要考慮 的問題。

1914 年 7 月初,即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不久后(奧匈 帝國還未宣戰),杰馬爾應邀赴法國出席海軍演習。他借 此次到訪的機會,首先聯系了負責與英國造船廠聯絡的 奧斯曼官員。他了解到,英國一直在以各種借口拖延戰 艦的完工與交付日期。除此之外,他找到法國外長,開門 見山地提出希望與法國結盟,以保護土耳其免受德國威 脅。法國外長則很謹慎,最終實際上拒絕了這一請求。 杰馬爾對于法國的希望落空,但仍然對英國存有希望,即 使這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徹底落空。

(二)奧斯曼帝國同盟政策的最終成型

奧斯曼帝國陸軍部長恩維爾、塔拉特,以及大維齊爾 賽義德·哈利姆帕夏在 1914 年 7 月中旬與德國就同盟問 題開始談判。德國一開始表達了拒絕奧斯曼帝國加入德 奧同盟的意見,奧斯曼方聲稱如果不結成同盟,土耳其就 會加入協約國一方。德皇威廉二世當然不會希望維持了 二十年友好關系的土耳其加入協約國陣營。在奧匈帝國 向塞爾維亞宣戰后,土耳其更加急切地尋求一位盟友,以 抵御俄國對于土耳其的威脅。于是根據德皇的諭令,幾 天后兩國又重新開始磋商,8 月 2 日奧斯曼帝國加入同 盟的正式條約在君士坦丁堡秘密簽訂。至此以后,奧斯 曼土耳其帝國被綁在了德國的戰車之上。

正如以往,奧斯曼帝國政府內部對于加入同盟國陣 營的決定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許多政府官員在知道與德 國簽訂的秘密條約之后,都對其進行強烈抗議。他們普 遍認為不應該加入這個盟約,因為這會導致戰爭,而戰爭 日期至少應該被盡可能推遲。“奧斯曼帝國內閣甚至想要和協約國結盟,但他們的提議遭到無情拒絕,答復稱奧斯曼帝國只要保持中立就足夠了。”⑦?杰馬爾曾經是希 望與協約國結盟最具影響力的政府高層之一。然而令他 震驚的是,英國向德國宣戰以后直接征用了約定交付給 土耳其的兩艘戰艦,而這兩艘戰艦被杰馬爾看作奧斯曼 帝國海軍改革的基石,他意識到自己遭到了英國的背叛。 “因為這兩艘戰艦早已經全額支付了造船費用,且大部分 費用來自于公共募捐,這對于土耳其而言無異于國恥,同 時也打消了兩國間任何結盟的可能。”?

(三)對于奧斯曼帝國同盟政策的決策分析

最終,奧斯曼帝國政府接受了與德國結盟的事實。 這其中有如下幾個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從政府的角度而 言,盡管內閣和議會的一些人對于與德國結盟持反對態 度,但他們對局勢的實際影響很有限,執政三巨頭中的恩 維爾、塔拉特、大維齊爾賽義德·哈利姆帕夏都支持與德 國結盟,親英的杰馬爾也逐漸認識到不存在加入協約國 的可能性,尤其在戰艦被英國扣留之后。其次,的黎波里 塔尼亞戰爭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于奧斯曼帝國 政府的內斗,這屆政府可能吸取了曾經的教訓,并意識到 在危機面前不論如何都應該保持國家的一致對外。最后, 土耳其內部彌漫著一種復仇主義的氣氛,大街小巷都張 貼著類似“為巴爾干戰爭復仇”的標語,而奧匈帝國對 塞爾維亞宣戰。同時,土耳其也需要德國的經濟援助。

四、結語

總而言之,奧斯曼帝國的同盟政策絕非于一朝一夕 間或者一帆風順地形成的,而是經過了冷酷乃至血腥的 博弈與斗爭才最終成型。就這一過程的國際背景而言, 由于英法期望在土耳其獲取更多利益、避免受其拖累、對 土耳其青年黨的不滿及維持與俄國的同盟等多種因素, 最終拒絕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同盟。德國為了與英法抗衡, 則試圖將奧斯曼帝國納入其軌道。就國內而言,奧斯曼 帝國不同黨派對于同盟對象有不同看法,但隨著土耳其 青年黨對政權的牢固掌握及黨內親德派的優勢,奧斯曼 帝國逐漸傾向于與德國建立同盟。在奧斯曼帝國看來, 與德國結盟不僅能為其帶來強大的保護國,還能滿足帝 國的其他目的。于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土耳 其最終被綁上了德國的戰車,并于 1914 年 11 月 11 月正式向協約國宣戰,并于 11 月 23 日舉行了發動圣戰的儀 式。至此,奧斯曼帝國將跟隨德國、奧匈帝國一道經歷最為慘痛的考驗,并最終敲響自己的喪鐘。奧斯曼土耳其人是否曾經預料到戰爭的失敗?是否認識到圣戰的光芒 已經黯然失色?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 就土耳其民族而言,都曾嘗試去守護這個已經搖搖欲墜 的昔日帝國的榮耀,希望有朝一日土耳其能夠再次強大, 并為目標的實現殫精竭慮。

注?? ?釋:

①如唐承運和劉亞臣的論文《巴格達鐵路——德意志帝國向 東方推進的重要工具》,林輝的《晚期奧斯曼帝國與德國關 系研究(1871-1918)》。

②如王三義的論文《晚期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國家關系的演變 及其特征》,鄭鋒的《晚期奧斯曼帝國的外交選擇與政策轉 變》。

③一般而言,二十世紀初的奧斯曼帝國也可以被稱作土耳其, 盡管這種叫法可能忽略了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與宗教多樣 性。下文若要體現這樣的民族多樣性,會使用諸如“奧斯 曼亞美尼亞人”這類的稱呼。

④張劍 .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時期的土耳其危機 [D]. 太原 :山西大學 ,2010.

⑤王三義 . 晚期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國家關系的演變及其特征[J]. 世界歷史 ,2010(6).

⑥ LordEversley.TheTurkishEmpire[M].MerkabaPress,1966.

⑦ ( 英 ) 尤金·羅根 .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一戰中東 1914—— 1920.[M]. 南寧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

⑧此處指 1908 年到 1913 年。

⑨王三義 . 晚期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國家關系的演變及其特征[J]. 世界歷史 ,2010(6).

⑩大維齊爾,土耳其語 Sadr-?Azam、Serdar-?Ekrem,是奧斯曼 土耳其蘇丹以下最高級的大臣,相當于宰相的職務,擁有絕 對的代理權,原則上只有蘇丹才能解除此權。大維齊爾持 有帝國印章,能召集所有維齊爾參與國家事務。19 世紀坦 志麥特時期以后,大維齊爾的職位相當于當時西方君主政 體的總理。

? 白若萌 . 巴格達鐵路與德奧 ( 斯曼 ) 關系 [D]. 西安 : 西北大 學 ,2008.

?( 土耳其 ) 悉納·阿克辛 . 土耳其的崛起 [M]. 北京 : 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 ,2017.

作者簡介:張振塵(1999—),男,漢族,廣東深圳人,單位為華僑大學,研究方向為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

(責任編輯:朱希良)

猜你喜歡
英國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環球時報(2012-03-24)2012-03-24 14:15:07
Beaven’s Britain 繽紛英國
最受歡迎英國搖滾樂隊
音像世界(2005年8期)2005-04-29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天|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精品青青|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国产色婷婷|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亚洲 成人国产|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91视频日本|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2019国产在线| a毛片在线| 啪啪永久免费av|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久久精品丝袜| jizz国产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日韩| 国产97视频在线|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欧美精品1区| 成人在线综合|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香蕉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色伊人| 亚洲无卡视频| 丝袜国产一区|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a毛片在线| 成人精品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37.|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在线国产资源| 欧美笫一页|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97综合久久|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日韩a级片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国产jizzjizz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