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

什么是膠囊衣櫥?
膠囊衣櫥也稱極簡主義衣櫥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七十年代,由倫敦一家雜貨店老板提出。意思就是如膠囊般濃縮你的衣柜,留下一些經典必備單品,來組合出更多的搭配。
膠囊衣櫥帶來的好處:
1.節省空間
2.節約金錢
3.節約時間
首先當然是為了節省空間。一二線城市動輒幾萬十幾萬的房價,能留給衣服的空間其實是非常少的。然而在消費主義影響下,又有許多人經常買了一大堆衣服,把家里堆得到處都是,結果最后發現還是“沒有衣服穿”。
其次就是為了省錢。膠囊衣櫥基本上半年(春夏、秋冬)更換一次,而且每季度只需要再稍微添幾件季節性或者正流行的單品即可,有一個好的膠囊衣櫥基本告別了需要大規模買衣服的情況,因為所有的單品都是高質量和你喜歡的,這樣一年可以省下很多衣服錢。省下的錢就可以去做諸如旅行、理財、存款這樣更有意義的事情。
最后就是省時間。面對自己非常熟悉的單品,如何搭配組合就變得非常輕而易舉,每天早上花很少的時間搭配衣服,再也不用上班遲到。出門旅行也不必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去整理行李箱、考慮帶那些衣服,輕裝上路不要太輕松。
既然膠囊衣櫥有這么些好處,那具體要如何實操呢?
關于膠囊衣櫥的數量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參考數量通常在20~40件衣物(不含配飾、內衣、運動裝備、睡衣)。這個衣櫥是流動的,需要按季節變化、生活狀態和人生階段不斷重塑,一般來說3個月更新一次。
更重要的是,這個衣櫥中的每一件單品都非常適合你的個人風格,每一件都具有極高的穿著率和搭配率。
很多人其實并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所以提到為什么買衣服,總能列出一大堆理由:因為折扣很誘人、因為是明星同款、因為喜歡的博主推薦……但這些衣服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呢?
其實,隨著人的年齡和閱歷增長,對于穿衣的品位和喜好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可能你買的某件愛不釋手的明星同款,等到穿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無法駕馭它。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問題,有博主推薦了一種簡單直觀的方法:
穿著清涼站在鏡子前仔細觀察自己的體型并分析自己的身體,盡量客觀地尋找自己的身材優勢或者劣勢:你是什么樣的體型?你最滿意身體的哪個部位?你最不滿意的部位?……
明確了自己的身材、優勢以及劣勢之后,在挑選衣服方面就會考慮把自己比較滿意的部位突出出來,遮蓋一些不太滿意的地方,比如自己臀部骨架比較寬、屁股比較扁平,買衣服時就會考慮盡量避開購買凸顯這些缺陷的褲子或者裙子。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穿衣搭配時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適當地避免了自己的不足。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時尚博主,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去培養自己的審美品位,如果我們知道哪些服飾特別符合自己的氣質、知道哪些品牌非常適合自己的風格,那么在挑選和購買衣服時就會方便很多。
尋找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最簡單的入手方式是模仿,平時多瀏覽相關的雜志信息、圖片和視頻作為參考借鑒,多收集靈感素材、關注身材風格和自己比較類似的博主,去參照和模仿,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審美品位,還能一定程度地了解當下比較流行的產品。不過要知道的是,有一些風格即使你自己非常喜歡,也有可能不適合你。
如果想把每筆置裝費都花在刀刃上,那么最最重要的是衣櫥里的衣服要適合自己的日?;顒雍托谐贪才牛簿褪钦f一些衣服即使你覺得非常時髦,穿上非常好看,但穿出去的機會很少的話,就盡量不要購買。
要知道自己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哪些大致匹配的衣物類型和數量,不妨以月為單位,先寫個清單羅列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
例如:
你的社會身份是什么?是學生?白領?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
工作環境如何?是輕松?隨意?還是比較嚴肅?
日常上班、開會、學習是否需要正裝?還是休閑著裝即可?
……
每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那么有條理地去計算在不同的生活場景里所處的時間比例就對衣服的選擇來說很有幫助,比如每個月就8天周末,一些款式不適合上班穿的衣服可以周末穿,但在數量上一定要有限制,有博主建議70%的衣服應該是利用率最高的日?;A款,30%可以是一些可以體現個人特色的設計款。
另外,就是考慮自己日常的需求。如果每天都需要背著電腦上下班、上下學的話就不用再考慮小包了;如果自己沒有時間和預算去打理昂貴的材質例如真絲、羊絨等,那么是不是也應該避免購買此類服裝。
很多人覺得建立膠囊衣櫥就是要買一些基本款的單品,其實買衣服是最后一步,在這之前更應該審視的是自己已經擁有的物品。
打開衣柜,看看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最明顯缺少的單品是什么?哪些單品風格重復了?最不符合你現在的風格和品位的單品是什么?哪些是你從來沒穿過或是很少穿到的單品?這樣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自己不需要購買什么單品,需要留意什么單品。
診斷衣柜結束后,就需要開始進行整理了。在整理衣服的過程中,可以把衣服分成3類:
1.心愛 2.打死也不穿 3.雞肋
第一類,自己特別喜歡而且經常穿的衣服,把這類衣服保留下來并且記住喜歡它們的特點,可以作為以后購買衣服的參考標準。
第二類,買完就后悔、不再穿的衣服,這類衣服已經不適合再留在你的衣櫥里,但是你需要反思一下當初為何要購買這種衣服,現在為什么又不再喜歡了,這樣的反思會讓你在以后挑選衣服時更加“精明”。這類衣服如果成色比較新,質量也不錯,可以放到二手平臺賣掉、送人或者捐贈。
第三類,挺喜歡、有可能會穿的衣服。這種穿著頻次不高但又不舍得扔掉的“雞肋”衣服一般占據著衣櫥的大部分空間,我通常會分析一下它們為何穿著頻次不高的原因:
對于好看但是不再合身了的衣服:能改的話就拿去改,不然就扔掉。還有一些雖然喜歡但是已經起球/有些變形不再適合外穿的衣服,就讓它們作為“家居服”、“買菜服”、“出門倒垃圾服”繼續發光發熱。
每件衣服拿起來只需要判斷一下平時有沒有經常穿,想想之后還有沒有穿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這件衣服有沒有給自己帶來幸福感。
最后一步才是購物環節。經過前面幾個步驟,我們應該可以大致了解自己需要和缺乏的東西是什么了。
在開始買買買之前,先給這些單品列一個購物清單,并且按照真正需要的優先級進行排序,然后根據自己的預算去慢慢完善這些物品。
因為一開始扔掉的衣服多,需要購買的單品可能也會比較多,大家最好以一季(3個月)為一個單位,剛開始的一年或每季還要買五六件衣服,但是隨著個人風格逐漸穩定之后,每季購買的新品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兩件了。
至于那些不在清單上的物品,就不用著急購買了,切忌打折促銷沖動購物,一不小心就會重復采購,買的大多都是你根本不缺、衣柜里本來已經有的東西。
其實,膠囊衣櫥改變的不僅是我們購物消費的習慣,還有我們對生活的態度,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會推崇“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是因為“斷舍離”的意義不僅在于扔掉更多東西,而是讓人擁抱真正喜歡的東西、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讓這些事情來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