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尓武

巫昌禎,著名法學家、新中國婚姻法學科奠基人,因病于3月25日逝世,享年90周歲。巫昌禎教授一生與法同行,曾親歷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曾參與我國《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起草和修訂,而且是《反家庭暴力法》出臺的有力推動者。此后,在《婚姻法》二次修改、《計劃生育法》等法律的修訂與起草工作中,巫昌禎也一直關注婦女權益。
“法大才女”
1929年,巫昌禎生于江蘇句容縣一個舊式官吏家庭,是七個子女中唯一的女孩。巫昌禎說,父親有多個妻妾,這與自己后來專注女性權益保護“不無關系”。
1948年,她隨長兄來到北平,考進著名的法律學校朝陽大學,在這里遇到了后來的丈夫庚以泰。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們一起轉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
在巫昌禎家里,珍藏著一張攝于1954年的照片,那是她和庚以泰的結婚照。那一年,他們以新中國第一屆法律系大學生的身份畢業,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任教——巫昌禎教民法,庚以泰教刑事訴訟法。然而,受時局影響,北京政法學院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迫停辦,師生被整體下放到安徽勞動,一年后就地解散。后來,庚以泰被安排在安徽省公安廳工作,巫昌禎則因出身問題被迫回到北京,40多歲就被迫提前退休。
直至1978年,北京政法學院復建,巫昌禎那紙退休令被撤銷,得以重返講臺。1980年,北京政法學院成立當時全國唯一的婚姻法教研室,巫昌禎是學術帶頭人。當時,巫昌禎就以講課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的教風著稱,還主持編寫了多個版本的婚姻法學教材。
在中國政法大學,巫昌禎和薛梅卿、嚴端、孫丙珠四名女性學者,被稱為“四大才女”,廣受學生喜愛。
婚姻法泰斗
1950年開始,新中國幾個重大立法項目次第展開,其中就包括1955年啟動的由彭真同志負責的民法典起草活動。當時,參與起草的都是芮沐、佟柔、楊懷英等法學大家,年僅25歲的巫昌禎是起草小組最年輕的一員。可惜的是,這項任務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完成。
1978年,婚姻法啟動修改工作,因為曾有起草民法典的經歷,北京政法學院又選派了巫昌禎參加。這次立法實踐,是她學術道路上的分水嶺。隨后,她的研究和教學重心從民法逐漸轉向了婚姻與家庭法學。
1989年,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起草規劃,巫昌禎任起草小組副組長。這部法律于1992年提前問世,成為我國第一部專門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
反家暴立法先驅
巫昌禎一直密切關注婦女權益,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畢生志愿是讓“法律上的男女平等”成為“事實上的男女平等”。巫昌禎曾說:“我把一半的時間和心血給了學生和書,另一半給了社會和婦女。”
20世紀70年代末,正值《婚姻法》修訂之時,全國婦女都面臨新的問題:一是家庭暴力;二是婚外情;三是被拐賣、被強迫賣淫。中央當時要求各級婦聯、工會成立法律顧問處,北京市婦聯也成立了法律顧問處,由在北京市婦聯擔任兼職副主席的巫昌禎擔任主任。
巫昌禎組織成立了北京市第八律師事務所,專門為婦女服務。這個全國、全世界唯一的一家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律師事務所,曾有“天下第一家”的美稱。巫昌禎自己也義務接辦了多起公益訴訟,其中就包括有很大影響的“劉月蘭案”——巫昌禎幫助這位不堪丈夫虐待、拿起法律武器的農村婦女贏得了官司。由于既是婚姻法專家,又是兼職律師,當時許多婚姻不幸的人把巫昌禎當成了“青天”。
在60多年的法律學者生涯中,巫昌禎始終關注著婦女權益的保護,尤其關注家庭暴力現象。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引入了“家庭暴力”這一概念,巫昌禎從那時開始著手反家暴工作,并推動相關立法。
在巫昌禎等人長達20年的推動下,于2014年“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當天,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2015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被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因為在反家暴立法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2015年,時年86歲的巫昌禎當選為“CCTV年度法治人物”。當時的頒獎詞說:“丈夫的拳頭,妻子的眼淚,一件件家暴案例讓你心急如焚,一個個孤苦無告讓你奔走呼號。關注女性命運,保護弱者權益,八十六年風雨人生,六十年初心未改。你用愛的力量彰顯了法律的尊嚴!”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