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興起“每天1萬步”的時尚,似乎達到1萬步,這一天的運動量就夠了。
事實上,骨科專家提醒:目前研究證明,對很多人來說每天1萬步的鍛煉方式并不科學。
適度的運動對膝蓋有好處,不僅可以促進膝蓋的血液流動和細胞再生,產生的壓力還能促進軟骨、肌肉、肌腱和韌帶發育,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但不正確的跑步方式和暴走習慣,會損傷膝蓋。在骨科門診,每天都不乏因為“暴走”“狂跑”導致的骨疾病患者,以膝關節滑膜炎、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等問題居多。尤其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是不可自愈的,需要醫生的干預和治療。
很多人跑步、走路易受傷,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一周動一次 一次管七天
有些人平時久坐不動,周末突然心血來潮運動一次,運動量巨大,很容易損傷膝蓋和肌肉。對于長期運動量較少的人,走、跑要循序漸進,一般建議開始以快走的形式,每天5000~6000步,心率達到100~120次/分,持續5~8分鐘即可。
動前不熱身 動后不拉伸
跑前不熱身,韌帶、肌肉、關節都容易受到損傷。建議運動前做好熱身,例如小范圍小跑、側身運動、踢腿等。運動后及時拉伸可以放松肌肉,減少肌肉的僵硬和酸痛。
不走平常路 偏向難路行
很多人為了增加活動量,會特地去山路跑,或者嘗試彎道、坡道等特殊路段,這樣做會增大受傷的風險。平時的鍛煉最好還是在平地,有條件的在塑膠跑道上進行更好。
“輕傷不下火線”
當出現膝蓋或者腿部不適時,應停止運動調整休息,嚴重時及時就醫。切莫為了達到鍛煉目標勉強自己,這樣只會加重病情。
對于已有較好運動能力的人而言,當出現膝蓋不適時,可以通過靜蹲等力量鍛煉,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促進膝關節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對于腿腳已經出現明顯不適的人,骨科專家建議:立刻停止運動,靜養觀察。一般需休息至少3周,如果超過3周仍無好轉,請及時到醫院尋求醫生幫助,盡早進行干預治療。
(摘自《健康博覽》 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