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此前鮮為人知的美國生物實驗室,因官方宣布關閉半年,意外成為外界注目的焦點——這一基地,就是位于馬里蘭州郊外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
隨著該生物基地在2019年7月關閉,2020年3月開放,美國民眾提出疑問:其“閉關”時間,與新冠疫情大流行存在時間上的部分重疊。于是,人們在白宮網站上發起“萬人聯署”,要求公布真相。那么,德特里克堡,到底是一座什么樣的生物基地?
黑暗“毒庫”
2019年9月,美國政治新聞網回溯了半個世紀前,這樣一件慘劇:“1954年,肯塔基州的一名監獄醫生隔離了7名黑人囚犯,連續77天給予他們兩倍、三倍、四倍劑量的麥角酸二乙酰胺(半人工致幻劑),沒有人知道這些受害者的下落,他們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死去的。”
美國政治新聞網寫道,這些黑人囚犯“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高度機密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開發控制思維的方法”,而這一切,正是“基于有著黑暗歷史的軍事基地——德特里克堡”。
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最早建立于1943年,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在二戰中用于生物作戰。1949年春,美國陸軍在德特里克營地建立了一支名為“特種作戰司”的化學家小組,目的是為病毒和細菌尋找軍事用途。
1956年正式定名后的德特里克堡,用來開發和儲存中情局的毒藥。研究者在冰柜中儲存著可能引起天花、結核病、炭疽在內的致病生物制劑,以及大量有機毒素,包括蛇毒和麻痹性貝類毒素。
時至今日,德特里克堡仍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毒素和抗毒素研究實驗室之一,那里依舊保存著多種病毒。
然而,轉折在2019年7月發生。當時,美國政府勒令這座生物基地,停止所有對最致命病毒和病原體的研究。官方給出的原因僅僅是基地污水系統出現問題。面對民眾的質疑,美國政府諱莫如深,反而招致更多猜疑。
全球撒網
德特里克堡,只是美國大規模私下研究生物戰的縮影之一。數十年來,其早已在全球建立了上百所類似的生物基地。
美國建立的生物實驗室種類繁多,數量龐大。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2020年2月的統計,美國目前有13家正在運行、擴建或規劃中的P4實驗室,以及,多達1495個P3實驗室。
根據傳染病原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P1、P2、P3和P4四個生物安全等級。其中,P4實驗室,是目前人類所擁有生物安全等級最高的實驗室。
從美國防部官方發布的信息看,不僅是本土,美國還在全世界廣泛“撒網”布點。其中,前蘇聯國家和東南亞及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是其布局的主要目標。
獨立新聞調查機構Armswatch嗅到了美國的動向。2019年6月,其揭露稱,美國軍方在全球多地設立了生物實驗室,秘密研制生物武器。中東、東南亞、非洲地區……甚至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都有美國伸出的“觸角”。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5月4月曾表示,五角大樓以打擊“生化恐怖主義”為借口,在俄羅斯周邊地區建立具有雙重意義的生物實驗室,意在加強其在境外的生化影響。
美國的生物實驗室有生物戰的功能,意味著這些實驗室從事的不僅僅是普通的科學實驗,而是在為可能的戰爭威懾和實際戰爭做準備。
“達摩克利斯之劍”
事實上,美國這些生物實驗室,不僅數量多,問題同樣很多!致命菌株、毒株丟失、實驗設備故障、感染病菌的小白鼠失蹤……近年來,相關事故頻發,造成的影響令人咂舌。
2001年,前文提到的馬里蘭州德特里克堡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信件蓄意向美國政府及媒體散布炭疽桿菌,造成5人死亡,17人患病。
2012年,來自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實驗室的25歲研究員理查德·丁,在研究腦膜炎奈瑟菌疫苗時,不小心感染了細菌。他最初只是感到頭暈,但沒多久,身體變得僵直,也幾乎無法說話,最后不幸身亡。
2015年,猶他州達格韋試驗場軍方實驗室,把可能仍有活性的炭疽桿菌樣本,送到了美國數十家實驗室以及一處駐韓美國基地,致20余人因可能接觸或處理樣本接受治療。
2018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稱,美國“似乎在格魯吉亞開設了一個秘密生物武器實驗室,蔑視國際公約,對俄構成了直接安全威脅”。
格魯吉亞前國家安全部長喬爾加澤披露的文件更是顯示,2015至2016年期間,共有73名參加盧加爾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測試的志愿者不幸身亡。
與格魯吉亞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阿富汗。獨立新聞調查機構Armswatch揭露稱,美國在阿富汗也開展了類似研究項目,其在阿富汗的項目承包商,也在格魯吉亞盧加爾公共衛生研究中心工作。
2017年,阿富汗暴發了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致237人感染,其中41人喪命。無獨有偶,2014年,格魯吉亞也曾暴發過同樣種類的出血熱感染事件,34人感染、3人死亡。感染源頭,至今不明。
然而,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今日美國》在2015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美國公眾或實驗室所在社區,往往只能了解到嚴重或致命的感染案例,因為這樣的案例有時會被作為報告發表在科學期刊上,或成為全國性新聞。這背后還有多少隱藏的慘劇,無從得知。? ? ? ? ?(據中新社5.2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