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聽取意見和建議,與大家共商發展大計,為我們共克時艱、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干勁、指明了方向?!爸袊洕且黄蠛!?。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六?!笔俏覀儜獙Ω鞣N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六穩”穩的是發展大局,穩的是經濟基本盤,穩的是百姓生活和市場預期,這是我們無懼大風大浪的“定海神針”。
今年GDP增速為何不設具體目標
“今年不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5月22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出,這句話就在網上刷了屏。沒錯,GDP增速目標,這個歷年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沒有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綜合研判形勢,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這個形勢,主要是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貿形勢帶來的未來不確定性很大。
世界經貿形勢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其中主要一個因素。拿去年來說,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加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果如何呢?我們攻堅克難,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但此次面對疫情與世界經貿等因素疊加,其不確定帶來的影響將更大于以往。據一些國際機構的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非同凡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如果貿然設置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為了達成目標而采取不切實際的行動,由此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副作用,更得不償失。
不提GDP增速具體的量化指標,不代表沒有目標,并不意味著不要經濟增長,更不是踩著香蕉皮,滑到哪算哪。而是“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后的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經濟量化指標,沒有提到GDP增長指標??陀^上講,GDP指標已經融入其他指標中,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
翻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被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一個直觀印象就是,穩就業保民生是首要任務的硬指標。
當下,不僅要繼續加大“六穩”工作力度,還要落實好“六?!比蝿?。中國經濟的成色,決不會因GDP增速不設具體目標而“褪色”。
擴大內需戰略明確路徑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作出重點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一系列重磅舉措勾勒出今年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路徑圖。在推動消費回升方面,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養老、托幼服務。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擴大內需戰略突出民生導向,強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新基建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縣城,順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縣城安家落戶趨勢,需要支持縣城強化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老舊小區改造也是需要的。傳統的“鐵公機”、水利、能源工程很多也都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皟尚乱恢亍苯ㄔO,實際上體現出一種以民生為導向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有一石多鳥之效。
擴大內需戰略路徑圖繪就的同時,財政資金配套支持舉措也已明晰。今年的預算報告顯示,財政支持促進消費回暖方面,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汽車電動化。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除了國家層面的資金安排,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也是重要的資金來源。
1萬億元特別國債要來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什么是特別國債?顧名思義,抗疫特別國債不是一般國債,而是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是不計入財政赤字的。
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挂咛貏e國債主要用于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這筆錢很重要。因為它要用來保就業、?;久裆⒈J袌鲋黧w,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
而且,這筆錢的用法也有特別的要求。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也就是說,這1萬億元坐“直通車”全部轉給地方,中央一點不留,省里也只做“過路財神”,企業和老百姓收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特別國債具有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結合的特征,收益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是無風險的最高級別的債券,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國債不僅安全,而且有相對較好的收益。
對外開放政策利好密集釋放
兩會期間,我國釋放了擴大對外開放系列重磅信號。新形勢下我國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施工藍圖正在形成,也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發展吃下了“定心丸”。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中國今年在困難的時候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日前的國新辦吹風會上說,面對困難,我們不是把開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縮小了,恰恰相反,我們今年在擴大開放、引進外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既針對外資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針對性舉措,包括精準解決外資企業復工復產難題,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建設落地等;同時也著眼于全年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目標,提出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進開放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舉措。
政策利好正在逐步顯現。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703.6億元,同比增長11.8%,實現逆勢增長。
重大外資項目也在接連落地。近期,零售巨頭Costco宣布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二家門店;4月1日沈陽寶馬第三工廠項目舉行開工建設儀式;4月22日惠州埃克森美孚石化綜合體項目在兩國三地同步舉行“云開工”儀式……上海、廣東、河北、山東等地還在接連傳來好消息,一批批外資項目通過“云簽約”陸續落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5月2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年內還將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陸續落地,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在推進實施前三批18個重大外資項目基礎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25日的“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上表示,穩外資既要擴大增量,又要穩住存量。“貫徹落實好外商投資法,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保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產權,讓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國投資,在中國發展。”鐘山說。
多重開放利好信號密集釋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鐘山指出,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縮減負面清單,還要搭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臺,特別是要建設好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
寧吉喆指出,過去三年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經從93條減到40條,今年將繼續大幅壓縮,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制造業、農業領域開放水平,繼續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全面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清單之外不得實行單獨針對外資的限制。
負面清單在縮減,鼓勵目錄則在加長。寧吉喆說,今年還將出臺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繼續增加鼓勵類條目,重點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潛力。
分析指出,“一減”“一增”釋放的是我國市場擴大開放的空間。同時,還要以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為保障,推動開放紅利盡快落到實處。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