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炯權

祝福田芳芳,祝福所有的醫護人員,收獲愛和幸福。

“希望疫情結束,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俏皮的女護士田芳芳裹著防護服在方艙醫院寫下了小小的心愿,在網絡熱傳的這段視頻溫情有愛。
隨后,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發微博邀請田芳芳上節目,各行各業心儀她的帥哥紛紛在網上自薦應征,而田芳芳則表示:“我目前的重心仍是抗擊疫情,希望能夠幫助武漢人民渡過難關。”
在這個湖南妹子的心里,方艙醫院的這段醫護經歷值得記憶一生。在武漢,在方艙,在戰“疫”一線,她與許多中老年患者——“武漢媽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89年8 月出生的田芳芳,是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科主管護師。今年2月10日,她跟隨第三批援助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來到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擔任護士。
第一天上班,田芳芳是值夜班。外面正刮風下雨,天氣十分寒冷。而醫院內,因為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密不透風的,田芳芳全身被捂得汗透了,有時候活動兩步就會胸悶氣短。她在平靜狀態下自測心率,每分鐘竟然達到110 次。
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不能上廁所,身上還裹著紙尿片,下班脫掉防護服摘下口罩,身上散發出一股汗臭味。由于體力消耗過大,田芳芳的身體透支很厲害,導致偏頭痛復發,吃了不少苦。
入住方艙醫院的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體質相對較弱,而且心理負擔很重。田芳芳等隊友除了要給患者做中醫治療,幫他們緩解身體上的痛苦,還要幫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每天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都很大。
為了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也為了舒緩醫護人員自身的工作壓力,2 月25日,田芳芳和隊友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各自在紙上寫下心愿。“希望疫情結束,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田芳芳這個特別的心愿,引得眾人哈哈大笑。在隊友的“慫恿”下,她拍了段雙手拿著心愿紙片的視頻發到“朋友圈”。
沒想到,朋友圈里這個小小心愿被不斷轉發,她一下子成了網絡紅人。同事、同學、親友以及許多不認識的人,都主動幫她物色對象。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發微博對田芳芳隔空喊話:“國家沒有這方面的儲備,我們可以幫忙!”接著又私信邀請她上節目……

田芳芳的溫情可愛贏得了眾人關注。很多心儀她的男士紛紛主動在網上自薦應征,想做她的男朋友。這些應征者,有部隊官兵、教師、科研人員、公務員和企業家,還有不少是她的同行。有的網友為了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敬意,自動加入相親隊伍,穿上統一服裝,寫上“國家分配的男友來了”。
一時間,田芳芳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對于大家的關心與厚愛,她十分感激,但也表示自己并不想當“網紅”,只想集中精力做好抗擊疫情工作,幫助患者盡早康復出院,圓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光榮任務。
為此,她微博私信孟非老師,婉拒了上節目的邀請,并謝絕了媒體記者的采訪邀約。孟非老師非常理解她,刪除了邀她上節目的微博。
就這樣,征婚這件事不再被熱炒,田芳芳一如既往地投入到醫護工作中。而在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日日夜夜的忙碌中,田芳芳與許多患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第一批入住方艙醫院160 床的楊阿姨年過六旬,因為兒子也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十分焦慮。入院時她的體溫達到37.4 度,因為過于緊張,每隔幾分鐘就要求重新測量一次。當兒子打電話問候她時,她怕兒子擔心不愿說出真相,騙兒子說自己病情好轉已經出院了。
看出了楊阿姨的心事,田芳芳就每天去陪她聊天。在田芳芳的細心呵護下,楊阿姨終于不那么緊張了,體溫也漸漸恢復了正常。為緩解楊阿姨的焦慮,田芳芳嘗試用“話療”方法為她做心理疏導。田芳芳主動加了楊阿姨的微信,哪怕自己輪班休息她也會跟楊阿姨通過微信聊天。
“謝謝你,我的女兒!”田芳芳和楊阿姨微信聊天時,楊阿姨突然感慨了這么一句。“女兒”這兩個字讓遠離家鄉的田芳芳頓時感到暖意融融,于是,她也改口喊楊阿姨為“楊媽媽”。有時田芳芳輪休,楊媽媽會在微信中問她:“女兒,你什么時候來上班呢?我想你啦。”田芳芳立即回應:“楊媽媽我也想您,明天就上班。”
一天,輪到田芳芳上班,楊媽媽突然陰沉著臉不愿跟她講話。田芳芳很納悶,問是怎么了,楊媽媽突然眼圈紅了:“聽說你們這個醫療小分隊要搬去B 館,我舍不得你離開啊!”原來是這樣啊,田芳芳調皮地伸出手指跟楊媽媽拉了個鉤:“我跟您約定,等您康復出院時,哪怕我真調到B 館去了,只要那天我輪休就一定會去接您出院。”楊媽媽的臉色這才由陰轉晴,開心地笑了。
那天,田芳芳下班后,收到了一條好消息,楊媽媽給她發了一條微信:“第一次核酸檢查結果出來了,是陰性!我真開心!”田芳芳高興地回復:“祝賀媽咪,女兒為您感到高興。”
2 月24日,田芳芳上晚班時,看到楊媽媽跟周圍的病友有說有笑的,感覺她的心態、精神狀態都比入院時好了很多。26日,看到首批方艙醫院患者康復出院,楊媽媽難掩激動地對田芳芳說:“女兒啊,我也要爭取在一周內出院!”田芳芳重重地點頭,一字一句地說:“一定的,女兒相信您!”
4 天后的下午,因偏頭痛休息來了兩天的田芳芳剛走進方艙醫院,楊媽媽、唐阿姨等幾名患者就迎上前來,“女兒啊,你偏頭痛好點了嗎?”“這兩天沒見到你,唐阿姨可想你了!”楊媽媽還告訴田芳芳一個好消息:她的第二次核酸檢測為陰性,如果CT檢查結果正常,她很快就可以出院了!田芳芳興奮地給積極配合治療、即將出院的楊媽媽、唐阿姨等患者頒發了“三好艙友”獎,還給他們送上保溫茶杯做獎品,并教他們一套簡單易學的養生保健操。
3 月2日,楊媽媽終于可以出院了。遺憾的是,那天,田芳芳要在駐地上生活班,只能發微信祝賀楊媽媽出院。田芳芳仔細地交代楊媽媽在酒店隔離需要注意的事項,關切地提醒她耳朵后面的創傷記得涂藥,天冷了要多穿點衣服。“楊媽媽,很遺憾沒能和您在方艙醫院拍一張合影,等疫情過去了,我一定要美美地化上妝再和您拍照。”田芳芳動情地發了這段文字。楊媽媽回答道:“女兒,明年春天,我要帶你去看武漢的櫻花。”
3 月10日下午,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宣布休艙,在近一個月與新冠病毒的抗爭中,田芳芳和隊友們收治的113 名患者治愈97 人,治愈率達85.84%,無一例轉重癥,也無一例在治療中轉院,團隊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3 月17日,圓滿完成任務的他們從武漢返回湖南,同時接受14 天的醫學隔離觀察。
回到長沙,田芳芳第一時間給武漢的楊媽媽、唐阿姨發了信息,“女兒,你安全到家,楊媽媽就放心了。”楊媽媽回復道。
說起公開征男友,田芳芳有些害羞。她說雖然自己年紀不小了,但必須要靠譜的男友,兩個最重要條件是:一是支持她從事護士這個職業;二是心地善良、有愛心,孝敬老人。
身高1.69 米的田芳芳,長相甜美漂亮,性格大大咧咧。老家在益陽安化的她,是在一個“醫護之家”長大的。父親和哥哥是醫生,母親和嫂嫂是護士。自小受家庭熏陶的她,2010年從湘南學院護理系畢業時主動選擇了當護士。有人說她現在成了網紅,可以開直播,說不定以后就不用上班了。”田芳芳回答道:“我很喜歡護士這個職業。”
剛開始到醫院上班時,因為辛苦,田芳芳曾過打退堂鼓。可是當她看到患者信賴自己的目光,責任感油然而生。工作10年,她越來越喜歡護士這個職業。看到由自己護理的病人病情慢慢好轉,最后康復出院,她都由衷地開心。
田芳芳在長沙的工作單位有一大批“忘年交”。這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病人,待她就像待自己的親人朋友一樣。得知她去了武漢馳援,心血管科的病友王爺爺、王阿姨、黃阿姨紛紛發微信讓她注意防護,給她加油鼓勁。有一次她發朋友圈說到想吃麻辣拌,竟有一位阿姨給她寄來了麻辣拌。她的微信昵稱叫“甜姑娘”,而這一次,她把她的“甜”也帶到了武漢,帶到了方艙,帶到了每一個患者心里……
在方艙醫院,田芳芳和隊友們將穴位貼敷、耳穴治療、扶陽罐、五行音樂等中醫特色技術都用上了,還帶領患者練習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中醫運動,并自行配餐、清理垃圾。她和隊友們細心體貼地了解患者需求,多次為楊媽媽、唐阿姨等患者帶去牛奶、洗發水和尿不濕等食品和生活用品。
將心比心,患者們也十分關心忙碌在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芳芳啊,你離我遠一點啊,小心我把病毒傳染給你了。”一些患者還自發成立了艙友互助會和病區志愿者協會,互助解決生活、情感等需求。楊媽媽出院后在酒店隔離期間,田芳芳主動跟她兒子微信聊天、玩游戲,分散他的注意力,鼓勵他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便盡快康復與家人團聚。
在田芳芳和隊友們的心里,方艙醫院就是一個有愛的大家庭,大家雖是因為疾病而相識,但這是一段特殊的緣分,他們醫護人員一定會盡量守護患者的健康。一次,一位老人被自己的嘔吐物嗆到呼吸道,導致血氧飽和度不好,嘴唇發烏,昏迷過去。田芳芳立即推著吸痰器跑過去幫老人吸出了那些嘔吐物,并和醫生一起給老人吸氧上藥。通過一系列搶救措施,老人神志漸漸清醒。后來,老人康復出院,家屬一個勁兒地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看到患者們接二連三地康復出艙,田芳芳備感欣慰……
“離開醫院50 多天了,還是熟悉的院子和大樹,太想念了!”重新回到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的田芳芳感慨萬千,說自己像出了一趟很長的差,現在終于回來了。醫院安排田芳芳回老家看望和陪伴了父母幾天后,她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去守護那些需要她的“忘年交”病患朋友。
“看到這些老人,我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爸爸媽媽一輩子操勞,我卻很少有時間在他們面前盡孝。”在武漢時,父母擔心女兒的安全,每天都要打電話叮囑田芳芳注意防護。2 月9日因準備趕赴武漢,田芳芳錯過了父親的生日;2 月24日是母親的生日,田芳芳也只能隔著手機屏幕送上一句祝福。親身經歷了這次抗疫的過程,田芳芳對親情愈加珍惜,“以后,我要多擠出一點時間回家陪伴爸媽。”
有網友留言,“春暖花開時,田護士一定會找到自己的幸福。”“愛情和健康一定會同時擁有,希望疫情盡快過去。”祝福田芳芳,祝福所有的醫護人員,收獲愛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