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依丁·沙力克江,董國強,楊瑞霞
(塔城地區人民醫院 普外科,新疆 塔城)
重癥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外科疾病,好發于女性人群,其典型臨床癥狀為血壓下降、上腹部疼痛、低熱、寒戰、呼吸急促、惡心嘔吐等,多數患者并發膽囊結石、膽囊穿孔等,其中并發膽囊結石的患者可達到95%,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有研究發現,重癥膽囊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幅度降低。手術是治療的主要手段,醫師在手術前要判斷患者能否進行手術,臨床常用的治療重癥膽囊炎的手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另一種是開腹膽囊切除術。為了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重癥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本研究選擇我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50例重癥膽囊炎患者作為研討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50例重癥膽囊炎患者作為研討對象,根據不同的手術治療把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 63例,女 62例;年齡 40~85歲,平均(61.34±3.78)歲;發病時間5~12 h,平均(7.72±1.01)h。觀察組患者男62例,女 63例;年齡 40~86歲,平均(62.03±3.34)歲;發病時間 6~12 h,平均(8.04±0.78)h。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進行入院檢查后被確診為重癥膽囊炎;耐受手術者;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本次研究。
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患者;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嚴重臟器衰竭;哺乳期患者;合并內分泌系統;伴有手術禁忌證;其他類型膽囊炎。
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身檢查和功能評估,術前禁食,并對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使患者全身麻醉后,常規消毒、鋪巾,利用工具切口,然后在腹部清除壞死組織,切除膽囊,檢查無誤后取出膽囊,最后關閉腹腔;注意患者病情,同時進行抗感染治療7 d。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使患者全身麻醉后,制造氣腹,建立操作孔,利用腹腔鏡觀察病灶及附近組織,選擇順、逆行性相結合切除膽囊;利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腹腔,同時電凝止血。此外,指導患者正確的休息方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做好消毒工作,詳細記錄患者病情癥狀。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出院時間等具體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的影響,監測患者IL-8、CRP、TNF-α以及血清淀粉酶等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仔細觀察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出血、膽囊穿孔等癥狀。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出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對比兩種患者的臨床效果()

表1 對比兩種患者的臨床效果()
術中出血量(mL)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下床時間(d)出院時間(d)觀察組 125 42.37±10.77 47.78±12.03 9.88±2.41 21.19±8.83對照組 125 63.24±11.54 82.33±14.5715.79±5.5330.17±9.73 t 14.782 20.444 10.954 7.641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IL-8、CRP、TNF-α以及血清淀粉酶等炎癥因子情況均比對照組患者優異,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內容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的影響()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的影響()
血清淀粉酶(U/L)觀察組 125 20.07±10.78 12.86±3.35 8.72±2.31 221.19±58.33對照組 125 52.71±12.37 30.93±10.07 25.19±7.47830.72±41.47 t 22.241 19.037 23.550 95.219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IL-8(mmoL/L)CRP(mg/L)TNF-α(mmoL/L)
對照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出血、膽囊穿孔等并發癥發生率(29.60%)高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4.40%),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重癥膽囊炎是常見普外科疾病,其發病時間不穩定、病情易遷延,對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重癥膽囊炎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腹肌緊張、右上腹痛、體溫上升、脈搏加快、惡心等,同時患者在患病后,體內白細胞數量快速增長,炎癥因子水平上升,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為防止病情加重或休克,應及時給予重癥膽囊炎患者治療[1]。
膽囊切除術是急性膽囊炎常用的手術方法,但該方法術后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創傷,促使體內白細胞的增多,進而加劇患者的炎癥反應,加重機體應激反應,導致機體組織受到損傷,加重病情。隨著微創內鏡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比膽囊切除術更具優勢,其因創傷小、療效好、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安全性高、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更受廣大患者青睞[2]。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醫師利用內鏡,能更清晰地了解到患者的膽囊情況,并且不會影響膽囊周圍正常組織的功能。另外,大部分患者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能一次性治愈重癥膽囊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恢復,使臨床醫生高度重視[3]。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出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差異較大。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IL-8、CRP、TNF-α以及血清淀粉酶等炎癥因子情況均比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優異。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出血、膽囊穿孔等并發癥發生率(29.60%)高于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4.40%)。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膽囊炎患者來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優異,創傷小、安全性高,能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時間以及出院時間,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改善患者IL-8、CRP、TNF-α以及血清淀粉酶等情況,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預后佳,有利于患者的恢復,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可在臨床進一步推廣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