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玲,吳彬閣
(1.哈爾濱市第五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2.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眼科,內蒙古 包頭)
作為老年群體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眼科方面的疾病,白內障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眼部的晶狀體出現了退行性改變的問題,從而導致患者的眼睛晶狀體混濁的一種疾病,這一疾病隨著患者病情的持續(xù)惡化,會導致患者的視力出現持續(xù)下降的問題,嚴重甚至還會導致患者完全失去視力而致盲,需要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疾病的治療工作[1-3]。雖然當前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手術的進行很容易導致患者受到一定的創(chuàng)傷,容易破壞眼血-房水屏障,導致炎癥等問題的出現,甚至出現角膜水腫、虹膜粘連、后囊膜混濁等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4]。因此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合理的改善,我院將收治的67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疾病治療研究方案的制定,實施的治療方案主要內容闡述如下。
以2019年1~5月份為主要研究時間,并選取我院收治的67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普拉洛芬組(n=34)和雙氯芬酸鈉組(n=33)。其中雙氯芬酸鈉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17例和16例,年齡54~79歲,平均(66.11±1.25)歲;另一組普拉洛芬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16例和18例,年齡55~78歲,平均(66.28±1.49)歲。在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方面的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比較均顯示為P>0.05,無顯著差異。
兩組患者均實施白內障手術治療,為保證對患者進行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效果,減少術后炎癥問題的影響,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其中雙氯芬酸鈉組對患者實施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接受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4 mL:0.4 mg×10支,國藥準字:H20053404)進行治療。在手術前1 d以及術后第1周每天用藥6次,隨后的3周每天用藥4次,以4周為1個療程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而在對普拉洛芬組進行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接受普拉洛芬滴眼液的治療,同樣指導患者在手術前1 d以及術后第1周每天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壽制藥株式會社,規(guī)格:5 mL:5 mg,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30682)治療6次,隨后的3周每天用藥4次,同樣以4周為1個療程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同時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0.3%的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1周時間的治療,以確保患者感染預防工作的正常進行。完成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疾病問題的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
(1)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7 d和14 d眼部癥狀體征評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評分越低患者疾病越得到改善。
(2)對兩組治療后的效果進行比較。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眼部癥狀體征評分下降顯著,視物模糊、畏光、異物感、流淚均得到顯著的緩解,表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后疾病痊愈;患者接受治療后,眼部癥狀體征評分有所降低,視物模糊、畏光、異物感、流淚等問題有所改善,表明患者的治療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視物模糊、畏光、異物感、流淚等問題未得到改善,甚至呈現持續(xù)嚴重的趨勢,并且眼部癥狀體征評分未發(fā)生變化,表明對患者的治療為無效。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4.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效果的比較方面,普拉洛芬組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雙氯芬酸鈉組的效果,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在術后7 d和14 d眼部癥狀體征評分的比較方面,普拉洛芬組的評分均顯著低于雙氯芬酸鈉組的評分,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的對比(n,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眼部癥狀體征評分的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眼部癥狀體征評分的比較(, 分)
組別 例數 術后7 d 術后14 d普拉洛芬組 34 3.14±1.02 1.89±0.96雙氯芬酸鈉組 33 4.21±1.25 2.57±1.14 t 3.84 2.64 P 0.00 0.01
根據葉麗梅[5]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對白內障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若患者因為相關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患處受到損傷,就會導致受損傷的細胞釋放出一定量的炎癥因子PGs,而PGs能在眼部產生多種有害的損傷,導致患者眼部的視力受到影響,不僅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同時也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的開展。因此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在術后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十分必要。
以往白內障患者在圍術期間,醫(yī)護人員都會給予患者雙氯芬酸鈉滴眼液。作為由鄰氨基苯甲酸衍生出來的滴眼液藥物,將其運用到患者炎癥的預防工作之中,可以選擇抑制環(huán)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對于甘油三酯和花生四烯酸聯(lián)合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幫助[6]。但是這種藥物對于病情較為穩(wěn)定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若患者病情有所惡化,就會導致滴眼液藥物的使用質量大打折扣。
而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持續(xù)提升,普拉洛芬在患者治療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并且被逐漸運用到了患者的實際治療過程中。普拉洛芬屬于三環(huán)結構的丙酸類藥物,也可以抑制環(huán)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7]。因此在改善白內障患者術后炎癥方面的問題上,能夠為患者視力的持續(xù)提升提供更多的幫助,是促進眼部癥狀體征評分持續(xù)降低的有效治療措施。
結合研究,在治療效果和眼部癥狀體征評分的比較方面,普拉洛芬滴眼液在治療期間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在治療期間的治療效果,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此表明,要想幫助接受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在術后減少受到炎癥問題的影響,促進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需要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的早期階段給予患者普拉洛芬的治療。
綜上所述,普拉洛芬在白內障患者術后炎癥預防工作之中的運用,對于患者疾病問題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促進患者視力恢復正常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