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萍,王景華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人民醫院,內蒙古 通遼)
小兒肺炎是由于受到病原體與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的肺部炎癥,為兒科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1]。小兒的機體處于發育階段,對外界免疫能力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病因的侵襲引發肺炎,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氣促、咳嗽、發熱和呼吸困難等,死亡率較高,是引起5歲以下幼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該病可引起中毒性腦病、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其中以心力衰竭最為常見[2]。重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可嚴重損害患兒心肌,起病急,進展快,加大了致死風險,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及時給予有效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是改善患兒預后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為探究綜合護理在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心衰患兒中的實際臨床效果,選擇我院1年來收治的患兒進行研究,現將取得成果做以下詳細報道。
本次研究的參與對象均經我院批準后從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心衰患兒中選擇84例。所有患者進行奇偶數排序分組,分為對照組(n=42,實施基線護理)與觀察組(n=42,實施綜合護理)。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患兒年齡6個月至12歲,平均(4.12±1.98)歲,心衰分級:輕度心衰19例、中度心衰20例、重度心衰3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1例,患兒年齡3個月至13歲,平均(4.23±1.67)歲,心衰分級:輕度心衰20例、中度心衰20例、重度心衰2例。兩組患兒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強。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經實驗室檢查、臨床診斷確診為重癥肺炎合并心衰;②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兒監護人的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嚴重障礙者;②排除各類精神系統疾病史、先天性心臟功能缺陷者。
給予對照組患兒基線護理,遵照醫囑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兒綜合護理進行干預,具體包括如下。
①通過詢問家屬了解患兒健康史,詳細了解患兒的發病過程及過往病史,觀察患兒是否有咳嗽、氣喘、胸悶、呼吸困難、口唇紺紫及浮腫的情況,詳細記錄發現患兒心臟雜音和其余心臟問題的時間,并了解患兒的生活方式、近期飲食、活動情況以及出入量,以此為依據做出護理評估,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
②對癥護理,給予低氧血癥、發紺、呼吸困難者進行吸氧,伴有急性肺水腫的患兒,取20~30%乙醇置于濕化瓶內,間歇吸入,10~20 min/次[3]。根據患兒情況,指導家屬適當增加患兒飲水量,避免出現脫水的狀況。對于咳嗽癥狀嚴重者,給予霧化吸入劑負壓吸痰,保持呼吸通暢。
③用藥指導,在用藥前對患兒心、腎狀況做一詳細了解,觀察其有無水電解質紊亂情況,對患兒脈搏進行測定并報告醫生。根據醫囑給予患兒及家屬用藥指導,用藥后,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若出現心律失常、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考慮為洋地黃中毒表現,應當及時將不良反應情況報告醫生并記錄,協助醫生采取正確處理措施。
④減輕心臟負擔,指導患兒進行休息,在休息時取半坐、側位為宜,年齡較小的嬰兒可取15~30°的斜坡臥位,盡量避免患兒哭鬧、躁動等耗費體力、增加心臟負擔的事件,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4]。
⑤健康教育,向家屬及患兒進行肺炎和心衰的相關知識普及,如疾病的誘發因素和防治措施等。及時給予患兒及家屬心理護理,減輕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負擔,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可指導其進行自我脈搏檢測法。
⑥對患兒病情進行嚴密關注,密切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其心率和心律的變化情況,在必要時可采取心電監護,定時測量患兒血壓、呼吸和脈搏等臨床指標,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醫生,保證其病情得到及時治療,做好防感染工作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5]。
分別于護理前后測定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和肝肋下增大等指標的情況。
對兩組患兒心衰糾正時間、住院時間進行統計,用時越短表明效果越好。
采取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分別調查兩組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滿意度越高,表明護理工作開展質量越高[6]。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等指標于護理前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經過護理后,兩組的指標均有改善,觀察組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等情況較對照組更優(P<0.05),見表 1。
表1 臨床指標變化()

表1 臨床指標變化()
臨床指標 時間 觀察組(n=42)對照組(n=42) t P呼吸頻率(次/min)護理前 30.14±8.97 30.12±7.12 0.0110.991護理后 16.36±5.63 21.44±6.41 3.9520.002心率(次/min) 護理前 120.52±9.45 121.63±9.12 0.5470.585護理后 74.46±7.56 93.99±8.12 11.4080.000肝肋下增大(cm) 護理前 2.11±0.52 2.13±0.41 0.1960.845護理后 0.86±0.12 1.75±0.14 31.2810.000
觀察組心衰糾正用時與住院用時分別為(34.15±6.21)h、(5.89±1.65)d,顯 著 短 于 對 照 組 的(40.36±5.74)h、(8.63±1.42)d,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恢復時間對比()

表2 恢復時間對比()
組別 例數 心衰糾正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2 34.15±6.21 5.89±1.65對照組 42 40.36±5.74 8.63±1.42 t 4.759 7.353 P 0.000 0.000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為95.24%,較對照組(83.33%)顯著更高(P<0.05),見表 3。

表3 滿意度[n(%)]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以冬春兩季較為高發,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我國北方發病率顯著高于南方地區。患兒的典型臨床表現可有拒食、煩躁、發熱和憋喘等癥狀,早期出現發熱癥狀時,體溫一般為38~39℃,隨病情發展可迅速升至40℃及以上,同時伴有干咳、咽喉部痰鳴音,小嬰兒在劇烈咳嗽的同時常有嗆奶和嘔吐現象、呼吸表淺加快等呼吸道癥狀[7]。重癥肺炎的患兒還可出現口舌發紫、四肢冰涼、口周及指甲發紺等體征。當重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時,可提高重肺炎的治療難度,增加死亡風險[8]。
有效的臨床治療與護理干預是改善患兒預后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綜合護理應用于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心衰患兒的護理干預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經治療后,其呼吸頻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等指標顯著改善,表明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糾正其呼吸和心率。另外,觀察組住院用時及心衰糾正用時均少于對照組且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綜合護理能有效加速患兒恢復健康的時間及提升家屬滿意度。
綜上,綜合護理對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心衰患兒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能夠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狀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