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陳麗冬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作為老年群體常見的綜合征類型,老年衰弱綜合征主要由多個生理系統衰退所導致,臨床上以抗應激能力下降與生理儲備能力衰退作為主要狀態[1]。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目前該綜合征已經成為我國老年醫學方面的重點研究內容,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各種不良事件是導致衰弱的主要原因,會對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2-3]。本次研究對我院老年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護理,旨在探討不同護理方法之間應用效果的差異性,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老年衰弱綜合征老年住院患者120例,通過隨機法分為60例對照組與60例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為66~78歲,平均(71.43±3.69)歲;研究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為66~80歲,平均(72.24±4.0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后,均符合老年衰弱綜合征診斷標準;②年齡均超過65歲;③以自愿為原則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本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病房護理、健康宣教等。
研究組:本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具有護理措施如下。
(1)病情觀察與預防。由于許多老年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認知度,導致相關疾病無法及時被發現,往往會對臨床治療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對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并初步評估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做好相應記錄;對患者自由活動情況進行限制,以防止患者發生意外。
(2)飲食與運動指導。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結合個人喜好后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確保食物營養性的同時指導患者以健康方式進行飲食,注意保持飲食均衡性。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運動方案,并指導患者正確翻身方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增加患者運動量,以促進患者衰弱狀況的改善。
(3)人性化關懷與知識普及。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為患者講解老年衰弱綜合征相關知識及概念,以提高患者對于該綜合征的認知度。以人性化的護理為重點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在護理過程中需做到尊重患者,以促患者心理方面健康;在護理過程中應當注重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以取得家屬支持。
(1)通過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其中主要包括4個維度,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
(2)通過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使患者進行評價,該量表以100分為總分,以90分以上為十分滿意;以60~90分為一般滿意;以6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比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指標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情況(, 分)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情況(, 分)
組別 例數 自我護理能力 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 自我護理知識 自我責任感研究組 60 110.25±15.43 24.05±3.15 26.32±7.11 42.29±9.09 18.26±5.13對照組 60 91.47±16.58 17.22±4.87 20.50±5.42 37.74±7.43 14.86±4.83 t 6.422 9.121 5.042 3.002 3.737 P 0.001 0.001 0.001 0.003 0.001
經過對比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對比情況[n(%)]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重,老年人口開始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作為老年群體常見的綜合征類型,老年衰退綜合征不僅成為我國醫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也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關注[4-5]。自我護理則主要表現為個體維持生命活動而實施的相應護理行為,該行為的能力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自身健康狀況起到改善作用,對于糖尿病及高血壓等老年常見慢性病也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6]。
常規護理干預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雖具備一定護理效果,但由于缺乏針對性,因此無法起到有效干預作用[7]。而針對性護理主要通過個性化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以多種護理方法的綜合性運用,使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得到保障,對于改善患者衰弱情況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8]。
通過研究可發現,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指標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老年衰弱綜合征臨床護理過程中,可通過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該護理方法不僅可使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可進一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備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