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剛 劉平知 萬 超 陳 楠 曾四清
(1.湖北省仙桃市植物保護局 湖北仙桃 433000; 2.湖北省仙桃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湖北仙桃 433000)
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小麥主產區之一,2019年夏收小麥面積24.05khm2,其中旱地小麥14.43khm2,稻茬小麥9.62khm2,常年小麥田雜草危害較重。為及時掌握小麥田雜草發生種類及種群發生動態、危害情況,為制定防控策略、開展科學治理提供數據支撐,按照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和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的統一安排部署,筆者于2019年度開展了小麥田雜草發生危害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5月中旬,小麥田雜草發生與危害基本定型、雜草種類齊全、多數雜草處于花果期時進行調查。在我市小麥主產區的胡場鎮、三伏潭鎮、毛嘴鎮,每個鎮調查有代表性的3個村,每村用計數法調查10塊田,共90塊田,其中旱地小麥田42塊、稻茬小麥田48塊。
1.2.1 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統計方法
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采取倒置“W”九點取樣法,調查的樣方框為0.5m×0.5m,記載樣框內全部雜草的種類及數量(禾本科以雜草莖稈數為單位,其他科以雜草株數為單位計算田間雜草數量),計算平均密度(單位面積內某一種雜草的株數)、頻度(某一種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比)和多度(某一種雜草總株數占調查各種雜草總株數的百分比)。
1.2.2 雜草危害情況調查與統計方法
采用“三層三級目測調查法”對已經過防治的小麥田雜草實際危害情況進行調查,并劃分主要雜草種類的危害等級(分級標準見表1)。
表1 “三層三級目測法”草害分級標準
我市抽樣的90塊小麥田中,雜草種類達24科、42種之多(見表2)。
表2 仙桃市小麥田雜草種類
我們結合雜草密度、頻度、多度和“三層三級目測調查法”調查的主要雜草種類的危害等級來判定雜草優勢種群,禾本科中早熟禾、野燕麥、罔草,其它科中豬殃殃、繁縷、婆婆納、老鸛草等雜草為我市小麥田優勢種群。旱地小麥田鐵莧菜、馬唐,從頻度、密度、多度來看量雖有點大,但在小麥成熟期它們只處于幼苗期,對小麥根本造成不了什么危害,所以不能算優勢種群。上述優勢種群發生、危害情況見表3:
表3 優勢雜草發生與危害情況
2.3.1 種類差異大
旱地小麥田雜草種類有21科33種,而稻茬小麥田雜草種類有19科31種。單從總數量看,兩者差異不大,但兩者共有的只有16科22種,有5科、11種只在旱地小麥田發生而稻茬小麥田沒有;有3科、9種只在稻茬小麥田發生而旱地小麥田沒有。
2.3.2 優勢種群差異大
旱地小麥田雜草優勢種群有婆婆納、豬殃殃、野燕麥、繁縷、早熟禾;稻茬小麥田雜草優勢種群有早熟禾、罔草、婆婆納、繁縷、老鸛草、豬殃殃等。兩類小麥田幾種主要雜草發生情況見表4:
表4 旱地小麥田和稻茬小麥田主要雜草發生情況
胡場鎮、三伏潭鎮、毛嘴鎮雜草種類分別有14科19種、19科27種、20科33種。我市主要雜草種類在三個鎮之間的發生程度差異也很大,如胡場鎮小麥田雜草中的早熟禾、罔草、繁縷明顯重于其它鎮;三伏潭鎮小麥田雜草中的婆婆納、豬殃殃、半夏明顯重于其它鎮;胡場鎮和三伏潭鎮小麥田雜草中的老鸛草明顯多于毛嘴鎮;毛嘴鎮雜草種類雖最多,但除小麥田非優勢種群的鐵莧菜最多外,沒有發生量特別大的種類。不同區域主要雜草平均密度、頻度、多度見表5:
表5 不同區域主要雜草發生情況
將這次的小麥田雜草發生危害趨勢監測結果與30年前我市小麥田雜草發生危害情況相比,有很大程度的變化。首先是雜草種類大幅增加。30年前我市小麥田常見雜草種類近30種,現已達40多種。
其次是雜草優勢種群變化明顯。現在旱地小麥田雜草中野燕麥在部分區域發生量明顯加重,豬殃殃發生量有所下降,小薊發生量大幅下降,卷耳幾近消失。近年來稻茬小麥田早熟禾成為最主要的惡性雜草,老鸛草(密度雖然不大,但植株高大)已成為我市部分田塊闊葉雜草中最主要的種類,罔草近年來發生程度有所加重,但30年前重要雜草中的日本看麥娘發生程度明顯減輕,稻搓菜幾近消失。
通過這次雜草發生危害趨勢監測,初步了解了我市小麥田雜草在不同鄉鎮發生的區域性,初步掌握了我市旱地小麥田和稻茬小麥田雜草發生的差異性,我們可進一步分析小麥田雜草種類、危害情況及動態產生的原因;雜草發生的區域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如不同區域用藥情況之間的差異);針對惡性雜草和抗性雜草種類,開展機械深松、輪作換茬、新藥劑示范等方面的治理研究;在防控上做到因地制宜、開展分類指導,有利于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作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