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 楊玄 張怡



摘要:考慮合作社的外部性,建立3種不同運作模式的農產品供應鏈,分析不同模式對農戶融入供應鏈、利潤以及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于單渠道供應鏈,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可以通過合作社的外部性提高競爭力;而雙渠道農產品供應鏈中,合作社的外部性會同時影響合作社和個體農戶。比較不同模式下農戶的利潤,發現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利潤均與合作社外部性負相關,個體農戶利潤與負外部性正相關。而合作社農戶并非總是受益于合作社的正外部性、利潤分配比例的增加。從供應鏈的穩定性看來,合作社的規模經濟、人數以及利潤分配比例均有一定的范圍,在該范圍內合作社是穩定的。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合作社;農戶;外部性;穩定性;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納什均衡解;扶貧;利潤
中圖分類號: F252;F321.4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7-0014-09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國農業改革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為了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商務部和原農業部提出“農超對接”、訂單農業等農產品流通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戶和市場間的重要中間組織,集中小農戶實現規模經濟,是“農超對接”和訂單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載體[1]。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戶自愿加入,以聯合生產和銷售為目的的經濟組織[2]。在世界范圍內鼓勵農戶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通過集中小農戶,實現規模經濟,提升農戶在供應鏈中的地位,為農戶找到銷售市場[3-4]。盡管我國合作社的真實性有所爭議[5-6],但參加合作社的人員仍在增長,且合作社對提高農戶乃至農產品供應鏈的效益均有重要的作用。對合作社扶貧作用的研究大多是案例分析或者定性分析[7-8],如劉俊文調查了多個農業合作社的運作,提出農民合作社具有明顯的益貧性,尤其是對貧困農戶,但是他們卻難以加入合作社[9]。在國外,Alemu研究發現,合作社通過降低農業成本、進入市場和提高成員的銷售價格,為農村扶貧作出了巨大貢獻[10]。在定量分析方面,An等從降低成本、提高產出確定性、提升品牌效應、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價格不確定性等5個方面分別建模,并證明了合作社的扶貧作用[11]。盡管如此,仍有許多農戶沒有加入合作社,即使是參加合作社的農戶,也會把部分產品直接在市場上出售[12-13],因此就存在農戶參與合作社與直接在市場上銷售2種方式。Agbo等構建了雙渠道供應鏈模型研究農戶同時出售給合作社和當地市場,發現合作社內的合作博弈會影響直銷渠道的非合作社博弈,農戶增加銷售給合作社的量能夠降低他們在直銷市場上的競爭[14]。An等將合作社農戶考慮為排他性的(排斥非合作社用戶),以合作社農戶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來確定合作社的最優規模,以達到供應鏈的穩定性[11]。事實上,當農戶在同一個市場銷售農產品時,合作社對非合作社農戶的競爭力也有影響。另外,在分析雙渠道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時,要考慮到合作社的特性,即農戶有加入或退出合作社的自主決策權。因此,本研究考慮合作社的外部性(聯合成本和規模經濟),建立2個單渠道農產品供應鏈和1個雙渠道供應鏈模型,通過博弈論求解并分析不同供應鏈模式下,合作社對農戶融入供應鏈、農戶的最優利潤的影響,以及考慮農戶意愿的雙渠道供應鏈的穩定性。
5 總結
本研究從農戶融入農產品供應鏈和農產品供應鏈的扶貧機理2個角度,分析3種運作模式下的農產品供應鏈。將單渠道供應鏈中農戶考慮為異質的,發現對于直銷型農戶而言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效率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可以通過合作社提高自身的外部性。合作社農戶能否融入農產品供應鏈僅與合作社的負外部性有關,而與正外部性無關。對于HS而言,合作社的外部性會同時影響合作社和非合作社農戶。當合作社的規模經濟大于一定界限值時,合作社農戶與非合作社農戶存在排他性。
進一步對比分析不同模式下農戶的最大利潤,通過數值分析作圖發現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利潤均會隨著合作社負外部性的增加而減少,當2個渠道的農戶均提供農產品時,個體農戶的利潤則隨著負外部性的增加而增加。只有CS農戶的利潤隨著合作社規模經濟的增加而增加。在HS中,當2個合作社的農戶均提供農產品合作社農戶利潤隨著規模經濟的增加而增加,而僅合作社農戶供應農產品且合作社的最優產量與規模經濟無關時,合作社農戶的利潤反而隨著規模經濟的增加而減少。同理,合作社農戶也并非絕對受益于合作社利潤分配比例的增加,僅合作社農戶提供農產品時,合作社農戶的利潤才隨著利潤分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進一步考慮HS中農戶加入(退出)合作社的意愿,基于“兩兩穩定性”理論分析HS的穩定性。從供應鏈的穩定性來看,合作社的規模經濟、人數以及合作社的利潤分配比例均有一定的范圍,在該范圍內合作社是穩定的。因此,合作社也不可能容納所有的農戶。
參考文獻:
[1]浦徐進,金德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比較:單一“農超對接”vs.雙渠道[J]. 中國管理科學,2017,25(1):98-105.
[2]Abarghani M E,Shobeiri S M,Meiboudi H.Implementation of a rur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Iran[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2013,7(8):1937-1941.
[3]Bontems P,Fulton M.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distribution and the endogeneity of cost:cooperatives,investor-owned firms and the cost of procure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9,72(1):322-343.
[4]akr M,Balagtas J V. Estimating market power ofU.S. dairy cooperatives in the fluid milk market[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2,94(3):647-658.
[5]潘 勁. 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據背后的解讀[J]. 中國農村觀察,2011(6):2-11,94.
[6]劉西川,徐建奎. 再論“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農民合作社”——對《合作社的本質規定與現實檢視》一文的評論[J]. 中國農村經濟,2017(7):72-84.
[7]劉禹辰,平 瑛.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實證分析——基于上海市調研數據[J]. 上海管理科學,2018,40(2):122-125.
[8]姜天瑞,張一豪,劉永悅,等. 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民合作社的助農增收效應——以黑龍江省240個農戶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3):258-262.
[9]劉俊文.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貧困農戶收入及其穩定性的影響——以山東、貴州兩省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17(2):44-55.
[10]Alemu T.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reducing rural poverty:the case of yirgachefe and sidama-elto cooperative unions in snnp regional state[J]. 2012,24(1):545-555.
[11]An J,Cho S H,Tang C S.Aggrega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emerging economies[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5,24(9):1414-1429.
[12]Brown C,Miller S.The impacts of local market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farmers markets and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90(5):1296-1302.
[13]Fischer E,Qaim M.Linking smallholders to markets:determinants and impacts of farmer collective action in Kenya[J]. World Development,2012,40(6):1255-1268.
[14]Agbo ?M,Rousselière D,Salanié J.Agricultural marketing cooperatives with direct selling:a cooperative-non-cooperative gam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15,109:56-71.
[15]杰克遜. 社會與經濟網絡[M]. 柳茂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