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惠
成為演員,并不是張新成自幼就擁有的夢想。相反,與之相比,他更希望能在名字前加上“歌手”這個前綴。
為此,高三那年,張新成還特意寫了一首流行歌曲。很可惜,當他在鍵盤上敲下最后一個音符時,夢想也戛然而止了。那一年,他向往的大學里,并沒有開設作曲專業,張新成只能“曲線救國”般在高考志愿書上填寫了“音樂劇表演”這幾個字。雖然它并不是張新成心里的首選專業,但好歹也還是跟音樂沾邊。那自然,張新成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順利被錄取后,張新成便開始認真學習,他時刻都在為了登臺表演而做準備。
難得的機會悄然而至,是在大二那年。一場名為《拜訪森林》的音樂劇,缺少一個能承擔大量唱詞的男主角。毋庸置疑,高考成績560分,文化、專業雙第一的張新成便擔當了這個重任。他站在舞臺上,從容自信,大家都忍不住稱贊張新成“有天賦”。
面對種種贊譽,張新成卻把一切歸結于努力。他說,“從小自己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人”。言下之意,他是一個對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他的音樂修養和功底從不令人擔心,因為日復一日,張新成一直是以“苦行僧”的姿態來打磨自己。哪怕后來,在拍了幾部大熱電視劇之后,張新成出名了,他依然保持著這份勁頭。
大四上學期,拍完《你好,舊時光》返校的張新成錯過了畢業大戲《為你瘋狂》的選角,他卻沒有因此就展現“偶像包袱”,非要擔任主角。甚至,張新成也沒有行使“偶像特權”,硬是讓班導為自己重新安排個角色。張新成主動提議:“我就去做工作人員吧,大家排練時,我在臺下放音效就好。”他認真地堅守著崗位,有些連外教都聽不懂的發音,張新成就反復地去聽,一幀一幀地錄音、復盤。他把一件小事做到“滴水不漏”,大家看在眼里,更記在心里。于是在劇組人員變動時,張新成便被老師們首先推薦,填補了薩姆一角的空缺。

而提及他為什么能做到如此沉穩、不浮躁,張新成笑了笑,回答道:“畢竟,我已不是少年。”他從不把自己定義為“鮮肉”,更不想成為流量型演員。張新成只希望能在鏡頭前,“細水長流”。他愿意慢慢地等機會、慢慢地掌控角色、慢慢地……靠近夢想。
有人說:“演戲中不斷加入思考是中戲特有的培養方式。”然而,很多事情僅是空想卻不做,那鐵定是不會成功的。在接拍振華三部曲《你好,舊時光》之前,張新成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他在臺詞上下了苦功夫,會反復地說,反復地記。其次,他不斷地練習微笑的表情。
畢竟,張新成與“林楊”(《你好,舊時光》男主角)并不是十分相像。張新成性格較為內向,沒有那么陽光,也不太愛說話。包括“林楊”的招牌式笑容,張新成的臉上也很難顯現。那怎么辦呢?那就只能對著鏡子反復練習!
但很快,張新成就推翻了自己的這一套系統化訓練。他說:“我應該努力地讓自己去貼合角色,而不是機械地練習,這樣才能讓表演更富生命力。”在張新成看來,人有多面性,每當飾演一個角色時就應該找到與之相匹配或是相似的那一面并且將它放大。唯有這樣去面對鏡頭,才能讓劇本中虛假存在著的人物開始變得有血有肉。
少年的頓悟,是實踐出真知,也所幸沒有來得太晚。而在及時找到對的方向之后,張新成再面對“林楊”時,簡直游刃有余。
電視劇中,有一幕是“林楊”深情地對女主角說“如果說真的是命運讓我把厄運帶給了你,那我更要一直跟著你,直到我把命運從你那奪走的幸福全部還給你為止”這段話。若是換作之前,靦腆的張新成一定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自從他更貼近“林楊”,逐漸開始放大自身的樂觀與外向之后,張新成便懂——他應該帶有一些青澀,再帶一些溫柔,還要沖動中飽含擔當地面對眼前的女孩。他的眼神可以堅定、可以純真,還可以帶著某份迫切,但絕對不能油膩地望向少女的臉龐。而他也不僅僅是明白了該如何表現出少年感,這個曾說不再是少年的大男孩,在那一刻,還真正做到了——又一次,成為我們心中“初戀的樣子”。
張新成說:“角色得到認可更為重要!”當然,于演員而言,飾演好角色確實是比“做自己”更為重要的事情。所以,張新成并不介意將原本封印的稚嫩再次解放。為了“林楊”,他可以暫且放棄骨子里的那份沉穩,可以暫且釋放出明媚因子。后來,張新成還為了“元仲辛”(《大宋少年志》男主角)解鎖了“雅痞”氣質,為了“吳澤文”(《最強男神》男主角)解放出了“孤僻”的陰郁……每一次,每面對一個角色,張新成就打破一個自我的堡壘。他會為了去貼近角色而暫且壓抑真實的自我,張新成并不覺得虧。
他說:“我因為角色逐漸喜歡上了笑,喜歡上了溜冰,這些都是成長,也是收獲。”是呀,不忘記本我是什么樣子就足夠了,更多時候,我們都應該發掘自身的其他可能性。
如果說做什么事情,能讓張新成不斷地撿起“本我”,那必然是旅行。對張新成而言,旅行,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個人的旅行,更能讓他的心靜下來。他是一個不喜歡快節奏生活的人,還有一點“老派”。
張新成說:“我一聽到爵士樂就能想到那個時代的人,那個時代的場景。我特別喜歡那個沒有微信、手機的時代,一切都很慢,一切都顯得那么愜意。”在張新成看來,生活就應該慢一點,就應該回到一種無欲無求的原始狀態。
烏鎮水鄉的拱形石橋,他去看一看,心如止水,神清氣爽。心無雜念,自在逍遙。張新成在看過的風景中,完全放空自己。然后,他又逐漸地看清自己的渴望,再次堅定。
他望著窗外的曲徑,笑了笑:“你怎么走,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你自己的努力,還有一定的緣分和機緣巧合在里面。所以我覺得活在當下,別后悔,或者說別過于想要得到什么東西,欲望不要太強。”想來,他一直保持著清晰的認知,希望自己的人生之路就如這旅途一樣,隨心而至,不必強求。
既然如此,少年就慢慢走吧。在自己認為對的那條路上,張新成也只想慢慢地走。
他不是沒有遠大的抱負,只是敢于花時間去等待好的作品,去沉淀自己的演技!張新成對表演懷揣著敬畏之心,她想厚積薄發、沉住氣地去實現一個非常棒的夢想。那是怎樣一個夢想呢?是像當年,張新成想成為歌手一樣,哪怕繞點遠路才能碰觸的夢想——
張新成說:“我想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員,能留下足夠深刻的作品。我還年輕,慢慢嘗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