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趙曉光在華夏基金春季線上策略會的演講中,全面解析了科技行業的邏輯,并從4個層面分析了5G帶來的科技發展,對于這一輪科技未來在不同行業可能出現的具體應用,也給出了明確的分析。趙曉光在2010-2016年連續7年獲得新財富電子行業分析師第一名,是新財富電子行業白金分析師。
科技體系好比是由4層樓構成的,我們把它當作一個科技大廈。這個樓一層就是從過去到現在表現非常好的,我們把它定義為最底層的,主要有兩部分構成。
一個就是由5G構成的通訊基礎設施,因你沒有通訊基礎設施,就沒有精準數據。什么叫精準數據?精準數據從空間上要非常的準確,從時間上要非常的及時,要瞬間就可以拿到,從空間上要很準確的拿到。我們過去各行各業的發展,遇到大量的瓶頸,效率不高,無法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需求。
所以這個樓的一樓,一部分就是由5G形成的通訊的基礎設施,這塊從前年開始,就出現了非常好的機會,像滬電股份、中興通訊,受益整個5G的通信基礎設施的。
科技行業先硬后軟,沒有硬件的數據,就沒有軟件的應用,就沒有軟件的未來。所以上一波在3G到4G階段也是沿著這個順序,2009年2010年開始通訊,2010年到2013年是蘋果帶動智能手機,2013年到2015年,先是傳媒、游戲、娛樂,后面整個to B的互聯網,這一個很大的浪潮,造就了無論是像BAT、今日頭條、B站,這些都是上千億的企業。
我們必須要有一樓,一樓已經開始了。打一個比方,這輪科技的浪潮相當于上面智能手機浪潮,大概從2009年到2015年這一波大概7年的行情中,大概是2010年到2011年的狀態。
所以我們看到一樓應該還是有持續性,比如說今年開始到5G開始換機,最近加快推動5G的政策非常多,除了智能手機的換機之外,各種可穿戴設備,電視會變成一個社交產品,所有的電視都裝攝像頭,你可以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購物、遠程娛樂、遠程社交。
這是一樓,一樓已經掀起一個大潮,但是它還是方興未艾。
這個樓的二樓是什么?一樓是搭建了基礎設施,提供了數據的基礎,二樓就是如何拿到數據。如何拿到數據,一個重要的行業,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一定要跟各個行業緊密結合,你沒有5G,就沒有物聯網;沒有物聯網,就沒有人工智能。為什么人工智能過去沒有發展起來?因為它沒有一個重要的前提,無法拿到數據。如何拿到數據?就要靠硬件、靠終端、靠物聯網。
所以二樓物聯網,無論是家庭的C端的物聯網,還是其他,手機本身也是一個物聯網,特別是未來到to B行業,在物聯網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量的機會。
不一定是這些做技術的公司,而是各個行業的龍頭,各個行業的公司去應用這個行業,擁抱互聯網,讓自己行業通過物聯網能夠采集數據,能夠拿到精準數據的。
比如說在農業、物流、醫療、教育、商業,在各行各業,通過物聯網的技術能夠隨時隨地拿到數據,所以二樓就是物聯網。
三樓是拿到數據了,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對精準的數據進行精準的運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就是以云計算、云應用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運算。
云一塊從去年開始已經大規模的起來了,去年第一波帶動整個半導體的需求實際上是云服務器的需求起來了。這是第三層,處理數據。
未來的計算方式,一定是以云的方式,因為云的處理能力大幅超過單個終端的處理能力。
這波科技浪潮,大家覺得漲得很多,但是它還沒有結束。為什么?因為一樓還沒有結束,二樓還沒開始,三樓從云到人工智能還沒有開始。
那這個樓的四樓是什么?四樓就是數據的輸出。數據輸出與各行業應用緊密結合,實際上就是行業應用。
疫情短期,很多人擔心因為疫情不消費了,怎么辦?
現在不消費,但壓抑的消費力度是更強的,而且很多人在家里反而會更加增強了娛樂的需求。所以我們看到在疫情階段,無線耳機、智能耳機的銷量反而是大幅增長,電視的銷量還是不錯的,因為電視的開機率增加了40%,大眾更加需要娛樂。
同時疫情導致了行業普遍的去庫存,導致了供給端受到的影響還要大。由于供給減少得更多,需求訂單可能是減少20%,但是估計它庫存減少百分之三四十,各個行業就開始出現了漲價的狀況。這樣的話,一樓還是沒有結束,二樓、三樓、四樓應該放在一個3~5年的周期里,是剛開始。
中國的制造業在過去10年取得了一個長足的進步,單以蘋果為代表的這些國際科技巨頭,就培養了中國手機行業很強的整個供應鏈的能力。
過去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它主要受益于什么?是整個工程師的紅利。
我們過去為什么靠工程師?因為工程師有經驗,這個經驗是相對泛數據有更大的一個數據,有更多的數據、更多的經驗。他看過更多的產品,做過更多的產品研發,就知道客戶這個產品應該怎么做出來,因為很多產品是非標準化的產品。
但是未來的制造業不是這樣子,未來制造業首先是一個工業物料的體系,有大量的傳感器,傳感器可以隨時抓取生產中的產品生產參數、產品的數據,在知道這個產品是個不良品時,就可以馬上把它拿掉,就不要再生產了,因為越生產,成本就越高。
未來工廠有傳感器,有工業物聯網,可以隨時拿到數據,隨時的傳輸、隨時的分析。
所以第一步就是工業物聯網,第二個就是用大量的機器人。
而未來的制造業就變成一個精準數據體系,我精準地獲取了信息,精準地研發了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精準地獲取了生產上的產品參數,精準地設計出生產最優良率產品的方法,精準地把這個產品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