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暉 程丹
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推進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方向和決心不會因為疫情而發生變化,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違規屢有發生,要出重拳、用重典,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此外,易會滿表示,在減持規則方面已形成了分階段改革方案;將適時發布再融資審核指引,推進再融資分類審核;完善中介機構分類監管;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多元退市機制。
易會滿表示,一年來,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有利環境正在形成。

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上市公司從嚴監管、從嚴稽查的壓力持續傳導,以及媒體和市場相關方外部監督效果的日益顯現,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四個敬畏”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出現了一些趨勢性的向好變化,現金分紅達1.3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我們認為,做好定期報告編制、審議和披露工作,是上市公司董監高的法定義務,對年度報告行使異議權,必須遵守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基本準則,決不允許鉆空子、濫用權力,逃避法律責任”。易會滿表示。
依法合規經營是市場經濟下任何企業必須恪守的行為底線,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更要帶好頭、做表率。
這次證券法修訂,大幅強化了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證監會將用好用足新證券法賦予的監管職權,加大懲處力度,強化監管震懾。
易會滿強調,新證券法已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資本市場有關各方都必須自覺遵守新證券法,知法、守法、用法、執法。
易會滿表示,關于注冊制,有三個原則必須一并堅持:尊重注冊制的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
注冊制必須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使發行人在符合基本發行條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真實準確完整的披露信息;投資者根據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審慎做出投資決策,形成合理價格,從而更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要把借鑒國際經驗和立足國情市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我國的市場情況、投融資平衡、投資者結構以及法治誠信環境,科學把握發行質量以及注冊和審核的關系。
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理念,構建起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退市和投資者保護等一整套基礎制度安排,同時進一步強化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實施更加嚴格的事中事后監管和更加嚴厲的違法違規懲戒。
易會滿表示,注冊制改革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總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分步實施,尤其需要市場各方積極參與、共同推動。
易會滿表示,再融資政策方面,去年以來,為回應市場關切,更好滿足實體企業融資需求,證監會已經進行了兩次優化調整,發布再融資審核標準,精簡發行條件,優化定價和鎖定期等安排,同時對戰略投資者進行了較嚴格的界定。
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貫徹注冊制理念,將再融資審核重點聚焦到關鍵發行條件上來,適時發布再融資審核指引,增強市場可預期性;推進再融資分類審核,對優質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減持制度方面,市場各方高度關注、爭論較多。對此,證監會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分階段改革方案,具體考慮是,分類施策,分步走、穩步調。
一方面,繼續從嚴規范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減持;另一方面,對于創投基金、民企紓困等適當開口子、給政策。再融資不適用減持規定的政策已出臺,優化創投基金反向掛鉤、適度放寬協議轉讓等政策也已發布。后續,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市場溝通,進一步評估完善相關規則,以取得各方面相對平衡。
退市制度方面,易會滿表示,去年以來,證監會著力暢通強制退、重組退、主動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共18家公司實現平穩退出,創歷史新高。證監會將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多元退市機制,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對觸及強制退市標準的堅決予以退市。
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在保薦質量、會計審計、合規審核、信用評級等方面發揮著專業把關的重要職責,這對于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至關重要,也是保護投資者的重要一環。
易會滿指出了中介機構存在的問題:實踐中,有的中介機構自身公司治理跟不上、專業能力跟不上,處理不好業務發展與維護品牌信譽的關系,履職盡責不到位;還有的中介機構甚至放棄操守和底線,淪為“放風者”和造假“幫兇”。
去年6月以來,證監會對86家申請首發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結果顯示“帶病申報”現象較為嚴重。這既有企業自身問題,也反映出相關券商、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問題,其中不少還是行業頭部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