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中藥的使用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不管是治病還是養生,很多人都會選擇中醫中藥。中藥大都經過干燥及炮制處理,一般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但有些中藥存放時間過長,藥效就會降低。那些容易揮發的中藥更不能長期保存。那么中藥一般能放多久呢?我們對中藥保存知識又知道多少呢?
很多上班族會利用休息時間把需要喝的中藥一次性煎好,然后放進冰箱冷藏起來,等到要喝時再加熱飲用。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可取。煎好的中藥即使在合適的條件下存放,也存在變質與化學反應,若藥液內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煎好的中藥最好24小時內服用。
干的中藥也是有保質期的,如果長時間放置,會降低藥效。因為中藥在儲存的過程中會出現變異的現象,比如發霉、腐爛、被蟲子叮咬、變色、變味等。
陳皮就是大家熟知的一味中藥。中藥里面有句俗語叫作“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意思就是說陳皮儲存的時間越久,價值越高。
另外,還有一些藥材也是越陳越好,比如麻黃、半夏、枳殼、狼毒,這些藥材的存儲時間在中藥理論中有明確的說明,即越久越好。當然,前提條件是不能讓這些藥材生蟲發霉,合理養護才行。
中藥受環境影響,會出現發霉、腐爛、被蟲子叮咬、變色、變味等情況,判斷中藥有無藥效,“一看,二聞”方可知。
“一看”是看生產日期。如果沒有生產日期,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中藥是否長蟲、發霉、長毛、腐爛,辨其好壞。
“二聞”是聞中藥的味道。通過聞藥材的味道來判斷是否有藥效,如果中藥變味,說明藥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