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征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
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SARS冠狀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類(病毒),但不是同一種。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和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CoV)之間存在聯系。更具體地說,是與在蝙蝠亞種菊頭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有關。
不過報告指出,此次疫情暴發最初的傳播途徑仍然不清楚,目前最可能的情況是某種中間宿主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目前中外專家都在努力尋找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傳染源。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絕大多數是輕癥。
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
鐘南山院士:我們根據患者講述過接觸傳染源時間以及癥狀最早出現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長的是24天,但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道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的。我們的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4天。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但是目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主要是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更多地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無癥狀感染者病情偏輕,病毒量相對少,因此在傳播能力上可能會弱一點。


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的傳染病,大家都沒有免疫力,人人易感。要避免用手觸摸樓梯的扶手,電梯的按鈕等小區公共設施的表面,觸摸之后一定不要去觸摸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要盡快洗手。
目前死亡病例以高齡為主,男性占2/3,女性占1/3,80%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多數有一種以上的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新冠病毒總體來說傳染性上比較強的,15秒接觸造成傳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沒有防護,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一句話工夫飛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別說15秒,2秒也會造成傳染,所以防護很重要。
冠狀病毒是單鏈的RNA病毒,相對來講比較穩定,它可能會變異,但是和流感病毒相比變異概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幾個月會發生變異,冠狀病毒變異的概率比較低。但是仍要警惕它是不是會發生變異。
目前研究顯示,冠狀病毒有50多種,四個屬,可以感染到很多動物,但這之間有物種屏障,并非隨意相互感染,能感染人的只有7種,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有寵物感染病毒,傳染給人,也沒發現患者感染,傳染給寵物。
目前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從核酸檢測、肺部影像學、臨床癥狀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判斷病人狀況。
核酸檢測存在一定的假陰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沒有檢測出來。這樣可能造成一些傳染源沒有真正被識別出來,有擴大的風險。以前診療方案把核酸檢測作為唯一的診斷依據,現在第五版診療方案把CT和臨床也作為依據,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作為對病人恢復情況的判斷。
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患者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癥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離出院或者根據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治療其他疾病。
目前很難確定是否有后遺癥,因為新冠肺炎暴發前后才四個月不到時間,還需要密切觀察,但免疫力低的人群需更重視
新冠肺炎輕型和普通型患者臨床上占比超過80%以上。輕癥患者如果身體基礎條件比較好,休息好,保持良好心情,飲食得當,發病以后,人體免疫整體上占有優勢,就有可能逐漸康復。
即使是比較重的病人,如果能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適當用些藥物,必要時吸氧,就能維持一個好的人體免疫狀態,縮短發病期,較快的進入到康復期。一般也不會造成后遺癥,因此大家不必過分恐慌。
但是如果是高齡老人,或者有比較嚴重的基礎疾病的人,如果不重視,即使普通感冒也可能引發嚴重的器官或者組織損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對于免疫力低的人群患有新冠肺炎,應該更加重視,患者盡量臥床休息,避免受涼,適當加強營養,最重要的是不要恐懼,要有信心,保持良好心態,心態是最好的免疫力,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也可以逐漸康復。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會在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復診,這期間都實施嚴格的封閉居家隔離或是在指定隔離點隔離。經醫療機構數次回訪、復診檢查,并顯示各項指標正常的出院患者,其體內病毒基本已被殺滅,病毒已經停止復制,更不會進行傳播,完全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大家沒有必要恐慌。
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的方式污染到蔬菜、水果、肉類的幾率很低。建議蔬菜、肉、水果買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通過將食物洗凈煮熟,“飯前便后”洗手等方法可預防病毒經消化道傳播。


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遞而感染新冠肺炎的報道。建議取件人在收快遞時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處理完包裹后要及時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戴口罩,如果要摸拉手,可以戴著手套,直到抵達目的地再摘下來,摘掉手套馬上洗手,不必專門戴醫用手套。建議記下自己的行程,萬一出現不舒服,要主動報告行程。
外賣是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總體來講造成疾病傳播的概率很低。建議戴口罩出門到外面取外賣,把外包裝直接扔進垃圾桶,不要帶回房間。進屋洗手后再取里面的餐食,再洗手后吃飯。吃飯時盡量保持距離,最好自己吃自己的,不要說話,快速吃完。因為吃飯時必須脫口罩,一定要保證間隔一米以上的距離。
首先回答什么是“零號病人”?“零號病人”通常是指第一個患有某種傳染病,并開始擴散傳播病毒的人。“零號病人”是一個通俗說法,在流行病調查中,又被叫做“首發病例”“標識病例”。但這個攜帶了病毒的人不一定會發病。因此還有“一號病人”的說法,標記的是第一個出現癥狀的病人。
“零號病人”和“一號病人”兩者并不一定等同,往往還不是同一個人。但是在他們身上,流行病學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義,為后續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指導。
那“零號病人”為什么重要?
無論是尋找“零號病人”,還是當下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都有助于最快、最準確地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發展。
通過“零號病人”的細致調查,能夠鎖定傳染源,是否接觸了什么動物?鎖定傳播方式,與動物是如何接觸的?了解流行病史,了解到病毒在人體的潛伏期有多長?對血清、疫苗等抑制或治愈性藥物的研發起到重要作用。
事實上,“零號病人”很難一錘定音,遠不是研究的終點,“零號”后還可能會有新的“零號”發現,其確認過程本身就是對病毒發展情況的復盤與再認知。
尋找“零號病人”的過程是針對病毒而非人,在尊重科學規律的前提下,事實才會慢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