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 治

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樂年華”)是一家養老服務連鎖化品牌運營企業,從2006年涉足養老到目前,實現布局全國50多個城市,自營項目31個,加盟連鎖項目86家,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用人之道。康樂年華選擇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適合企業的人。本文從企業的視角,就養老服務企業選人、用人、育人的實踐探索,談談“銀發浪潮”下養老企業的用人之道。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人?康樂年華選人的原則是“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量材使用,求賢不求全。”
康樂年華13年前剛開始創業時,沒有人才愿意來,好不容易招到人,老板得小心地伺候著,生怕員工干著干著跑了;隨著公司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吸引了不少有夢想、有思路、想做事的人。
康樂年華選人的標準是什么?不同類型的人才要求不一樣,對于管理型人才,專業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及學習能力是企業最為看重的四種素質,他們對企業的決策和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對于技術型人才,只要求他們擁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吃苦耐勞、干好本職工作就是一個合格的基礎級員工。他們高興時嘻嘻哈哈,自滿時大大咧咧,郁悶時發發牢騷,這都屬于正常現象,公司不會責怪他們。企業不能對基礎級員工有過高或者過分的要求,只要好學、踏實、勤奮,就是一個靠譜的人、讓公司放心的人。
康樂年華在這方面兩點建議:一是消除偏見,企業在招聘人員時必須消除個人的偏好和偏見;二是知人善用,選擇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
企業選擇了合適的人,如何用也是一門學問。在養老行業有非常經典的用人失敗的案例,比如將優秀的一線護理員提拔到護理主管的崗位,從此一個優秀護理員被公司培養成一個問題主管。這位主管不再有成就感,每天有的是挫敗感。
知人善任,揚長避短。“將錯誤的人安排在錯誤的職位上,就是將一個障礙物放在企業成功的道路上。”這是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過的一句名言。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企業在選拔使用人才時,各盡所能,各得所需,要知人善用,量材使用。一個團隊里有不同的人才配置,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企業管理最忌職責不清,團隊管理工作分工明確有利于企業良性發展。知人善任,各司其職,人盡其才,團隊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允許犯錯,勇于擔責。企業教員工做事,就像教孩子說話、走路一樣要有耐心,員工犯錯是企業必須承擔的成本。只要員工與企業志同道合,還有意愿留下來,就不要輕易開除。老板能成功,就是每天面對讓你難受的事,有難受表示才有進步,老板要在難受中承擔責任。
合理搭配,優勢互補。企業用人要老中青搭配,中老年員工做事沉穩,經驗豐富,年輕員工有活力,有闖勁。在一個企業或團隊中,“全才”是極少數的,大多數是“偏才”,因此人才組合不是簡單的1+1=2,組合得好,1+1可能是3,組合得不好,1+1可能小于2或是負數。人才群體的結構應包括性格、氣質、年齡、性別、智能、知識、專業等。企業在運用人才搭配原則應注重研究團隊的組合方式,力求達到組合效果的最大化。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機會、搭建相應的平臺,不論身份,唯才是舉,擇其專長,量才使用。康樂年華的員工從一開始的“50后”“60后”“70后”,到目前的“80后”“90后”,養老人相繼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正是搭建了全方位的育人體系,才讓每位員工都能找到與企業共成長的合理路徑,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贏共生。總之,企業要給員工提供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空間環境。
康樂年華在企業發展中一直堅持:“不僅要會用人,更要會育人。”
企業應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包括職業規劃設計、人才晉級制度、新人培養計劃、事業合伙人計劃等,讓各類人才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快速成長。人盡其才,則百事俱舉。這些年來,康樂年華在這方面積累了如下心得:

集團總部
一是專業化打造養老人才的高標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化的要求才能最終打造一支高標準的隊伍。隨著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長者對養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養老服務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養老機構很有必要開展導師制,師帶徒,將學徒制升級導師制,突出優秀帶訓老師的作用,發揮榜樣的力量,并對導師發放津貼予以激勵。康樂年華推出了首席帶訓導師、首席護理導師、營銷導師、行政導師、社工導師、護理員導師。首席帶訓導師孟慶娟迄今已帶訓出20人。
二是拓寬養老人才職業化的路徑。職業化要求人才可上可下,升降標準清晰,確保人才源頭活水長流。首先是打造職業化院長團隊,明確院長團隊崗位職責是什么?其次是設計職業發展規劃和全方位培養計劃。再次是建立容錯糾錯免責、能上能下、激勵晉升等相關人才激勵機制,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放心干事,大膽謀事,為人才撐腰鼓勁,讓人才有獲得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三是打造養老人才連鎖化大平臺,水深魚大,形成蓄水池洼地效應。康樂年華作為全國性的連鎖化養老服務品牌運營企業,有一定的平臺優勢,能讓人才在大的平臺中去學習、成長、歷練,創造一流的業績。康樂年華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基于戰略的人力資源規劃系統,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開發體系,以職位和能力為基礎的薪酬體系,以關鍵業績指標為核心的績效管理體系。只有真正實現人才與平臺之間充分融合、良性互動,才能產生最大的“溢出效應”。

近年來,康樂年華在江浙滬三省承接了19個醫養融合項目,床位已達6 000多張,在長三角成立了江浙滬皖四省管理中心,與湖南總部的戰略發展中心和運營中心互融互通,形成人才與平臺載體的強融合、強互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疊加優勢逐步顯現。康樂年華還通過連鎖化運營平臺為他們提供學習、成長、歷練等方方面面的機會,促進高管與企業一起創新。
由于康樂年華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使得年輕人才能得到快速成長,如南京淳化項目一名“80后”的院長帶領一名“90后”的副院長,在40天時間就完成整個項目的搬遷、開業工作。上海彩虹灣項目,位于虹口區860張床位,2018年8月底中標,10月初籌備人員進駐,經3個月籌備,2019年2月底開業,目前已入住近200人。
康樂年華從2006年涉足做養老,對留住人才有如下三點體會:
薪酬待遇是留住員工的基礎。
要留住人才薪酬是不能回避的,康樂年華做不到低薪留人,也不可能高薪請人,待遇為中等偏上。薪酬體系最為關鍵,不是簡單的設計基礎工資,規避加班費、事假病假,例如薪資水平處于市場平均水平,但年底雙薪加年終獎勵,同崗不同檔,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往上走,做得更優秀的員工能拿到更高的工資,薪酬體系的設計要能達到低職位的薪資比高職位的高許多。當然,員工激勵是多角度、多元化的,不一定每次激勵都要花錢——但一定要花心思。

多重激勵促員工進步。一是職業規劃,激發潛能。企業要讓員工有事業發展的平臺,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員工的潛能,激發蘊藏在員工內心深處的自尊、自愛、自強心理,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員工潛能自然地在工作中傾瀉出來,并讓這種熱情轉化到工作中去,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完成質的變化。一崗多責,鼓勵員工擔當更多角色,是激發職工潛能的重要手段。以護理員為例,他們從事老人生活照料工作,但康樂年華鼓勵他們兼任社工、康復師、健康管理師等,讓他們在工作中不僅僅從事生活照料,也可以通過專業人員對他們的培訓后,配合完成一些基礎的手工繪畫、康養活動、晨間的律動、午后的手指操、晚間睡前的床上肢體康復訓練等。這樣做能讓他們在完成這些兼職工作得到贊賞和肯定中樹立信心,從而建立自信,增強他們有職業歸屬感。再比如,康樂年華讓管理層參與公益創投項目的建設,或把項目負責人抽調到公司總部參與階段性工作。二是建立晉升機制。一個人在養老機構,一年365天,每天干的都是重復的工作,日積月累,很容易變得麻木、懈怠,所以必須建立晉升機制,讓員工有晉升機會。一崗多檔是康樂年華重要的晉升機制。以機構護理員為例,康樂年華設計了一個護理員晉升評定體系,從一級到四級工資相差1000元~1500元左右。等級評定不是護理部長或院長說了算,而是通過綜合評定來決定護理員的等級,不僅僅是實操和知識技能的掌握,更看重員工的一線照護能力、溝通能力、帶訓能力。老人及家屬的評價、同事的認可度都在評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鼓勵護理員根據自己的能力有更高更好的發展。如操作技能強的護理員可以通過培訓做帶訓師,在員工中一定號召力的人員,可以讓他們協助做質控、做管理,一級一級往上走,工資待遇也會有變化。這種制度的制定就是要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讓每位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重視,有特長、有付出、有成效,就會被認可、被接受、被肯定。當然,在這套制度的背后還需要有一整套培訓體系、評價支撐體系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三是事業激勵,包括股權激勵、事業合伙人設計、項目掛點等。處于成長期的公司激勵機制尤為重要。例如,公司對5年以上的優秀護理員、業績優秀的高管給予一定的股份。
人文關懷給員工家的溫暖。一個企業對于員工應給予更多支持與幫助,不僅僅是用標準去約束或去考核員工,更多的是想方設法激發員工的潛能。企業可通過常態化的交流溝通,關注員工的心理需求,如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過年提供夫妻房、父子母女房,生日時送上生日蛋糕、生日祝福等。
全新的人才觀念、全新的產業理念、全新的戰略規劃、全新的品牌形象,是一家養老企業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的基礎,但最為根本的還是全新的人才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