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 甜
節事一詞源于英文的“event”,有事件、活動、節慶等多方面的含義。節事的概念,國內外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美國學者蓋茨將event定義為:“短時發生的一系列活動項目的總和及發生時間內環境、設施管理和人員的獨特組合”;戈德布拉特將節事活動定義為:“為滿足特殊需求,用儀式和典禮進行歡慶的特殊時刻”。 我國學者戴光全將節事活動的定義為:節事(event)是一個外來的組合概念,由 “節”和 “事”組成,是節日 (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的統稱,英文簡 稱 FSE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盧曉認為節事活動是:“能對人們產生吸引,經過精心策劃,有可能被用來開發成娛樂、休閑、旅游等參與性的消費形式的各類慶典和活動的總和”。
從以上解釋來看,節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節事即節慶,指的是各種節日與慶典,但不包括各種交易會、展覽會、博覽會、體育等方面的特殊事件;廣義的節事不僅包含活動或非日常性發生的特殊事件,而且包含一些內涵豐富多彩的項目,例如節日、地方特色產品展覽、體育比賽、文化儀式等具有特色的節慶演藝、體育賽事、晚會晚宴、儀式典禮、公司活動等。在實際的運用中“event”包括兩種含義,一是帶有名詞含義的事件,是指事件本身;二是帶有動詞含義的活動,側重事件的運作與管理。
從概念上來看,節事是節慶、事件是精心策劃的各種活動的簡稱,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劃和舉辦的某個特定的儀式、演講 、表演和節慶活動,各種節假日以及在新時期創新的各種節日和事件活動。本文探討的“天津運河桃花節”即是一個精心策劃的主題活動,屬于節事活動的范疇。
本文選取天津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進行商業性開發的探究。桃花節的舉辦地點位于天津市紅橋區的桃花園又稱桃花堤,是一座以觀賞桃花為主的沿河帶狀公園,始于元朝,興盛于運河之畔,經歷了元、明、清歷代的變遷,如今經過重新修繕,成為天津旅游景點之一。目前為止天津運河桃花節已經舉辦了29屆,每年春季桃花綻放之際,成千上萬的群眾都會前往桃花堤踏春賞花,品味津沽風情。
天津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舉辦,一方面塑造和傳播了區域形象;另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極大地提升了區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天津運河桃花節舉辦地除了自然景觀,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借助舉辦地的節事資源對節事活動進行原真性開發,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點。
1.原真性
原真性,英文為Authenticity,最初起源于中世紀的歐洲,牛津字典里將其解釋為 “真正的,原始的”,被用來指宗教經本及宗教遺物的真實性,后來被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研究中。1964年通過的《威尼斯憲章》確立了其對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此后的一系列國際文件,分別闡釋了原真性的概念框架,并不斷拓展原真性的應用范圍和實用意義。
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公眾開始追求原真性體驗 ,尋找產品、服務以外的更多價值,更多追求的是文化經歷,原真性的概念也被逐漸引入了旅游學科,原真性的含義和應用范圍得到了大擴展,一些學者認為在現代化背景下,旅游者的出游動機在于尋求文化的原真性體驗。也就是說,對于參與者而言,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更加特別的吸引物。
原真性目前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文化保護與開發原則。而節事活動的舉辦往往依托于舉辦地的文化及自然資源,因此本文從原真性的視角出發,將原真性的概念引入到節事活動中來,以天津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為例去探究桃花節是如何在原真性的視角下進行開發的。
2.RMP 模式
RMP模式分析是吳必虎(2001)針對區域旅游的開發而提出的系統開發理論(如圖1),區域旅游的開發應該從資源( Resource)、市 場(Market)和產品(Product)三個方面分別進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M 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和 P 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
節事活動的開發需要依托舉辦地的文化或自然資源,將RMP理論引入到節事活動的開發中,運用 RMP理論的原則和方法,對節事活動的資源開發、市場情況、產品(相關活動)進行系統性開發探究,從而探究天津運河桃花節開發途徑及啟示。

圖1 RMP分析模式
原真性理念強調節事活動開發時要保留客體資源本身的真實性以及節事參與者體驗的原真性,RMP理論強調節事活動的開發要注重資源、市場、產品(相關活動)三個重要因素,這里主要從原真性視角出發,對天津運河桃花節在RMP開發進行探究。
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舉辦地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應用會給節事活動的舉辦增添底蘊和色彩,因此對其進行開發時要從原真性視角與理念出發,注重資源的原真性開發。
注重資源原真性開發。運河文化以及康熙題詞、乾隆登臨等歷史典故對于桃花節而言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對其進行開發時首先要保證資源的原真性,也就是要確保節事資源的真實性和本真性,保留它本質的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使得天津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創辦不僅僅浮于表面形式,更要借助文化資源的原真特色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使節事參與者置身其中,能夠真正的感受到文化底蘊,在桃林中漫步,品位歷史文化。
注重資源原真性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雖然在時間的雕琢下愈久彌新,然而古跡本身難免受損,其文化內涵難免淡化,因此在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的同時還要注重修復,從而保持資源的原真性。
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主辦方近年來逐漸加強了對園區歷史文化資源的應用,更深度地去挖掘桃花園的歷史典故,打造特色的節事品牌,以“尋找和傳承歷史記憶,再現十里桃紅盛景”為總體定位,進行節事活動的開發,形成強調歷史淵源、突出文化脈絡的濱水景觀綠帶。這一點正與原真性的開發原則相契合。節事活動的參與者也在觀賞繽紛桃花的同時,接受著文化的熏陶,更加豐富了節事參與者的精神感受與體驗。
對天津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市場環境進行分析,主要從市場的需求情況、空間競爭狀況兩個方面來探究,其原真性的開發視角為其贏取了更有利的市場。
市場需求大。天津運河桃花節于每年三月份開幕,大概持續一個花期的時間,而這個時間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桃花自身的美麗浪漫對人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出門賞花成了大多數人的首要選擇,許多人會前往桃花堤一睹芳菲。另外運河桃花節本身的文化資源也對群眾有著一定的吸引力,桃花美景與歷史文化資源的二者融合更是強強聯合,擴大了節事活動的知名度,通過網絡的宣傳以及節事參與者的口耳相傳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參與者。每年接待游客約30萬人,自1990年以來,每年春季都會在此舉辦桃花盛會,可見市場對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是充滿需求的。
空間競爭力強。桃花節在桃花堤舉辦,而桃花堤本身的自然環境較好,桃花種類繁多,有山桃、碧桃、菊花桃、灑金碧、紫葉桃、壽星桃、垂枝桃等39個品種8000余株桃木,在天津市內少有這樣的觀景平臺,另外在歷史文化資源的加持下,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創辦具有獨特的優勢,整個區域空間里很少有同種類型的大型節事活動,因此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開發在區域空間競爭力上非常具有優勢。
將RMP理論應用到節事活動中,這里的P性分析主要是指節事的相關活動。就29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而言,在賞花的主題里融入了文化、旅游、商貿的元素,為參與者奉上了一場“賞桃花、看展演、品美食、游紅橋”的節事盛宴。
增添特色文旅活動。在文旅活動上除了原真性的開發,還將現代元素融入其中,突出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體現了對文化資源的原真性開發,另外桃花攝影展、桃花元素COSPLAY現場互動、桃花書展等則彰顯了現代元素的融入,這些特色的文旅活動,讓參與者置身其中,既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又體驗到浪漫的桃花文化。
節事+展示的完美結合。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平臺,不僅僅是賞花的平臺,還承擔著展示的責任。29屆運河桃花節更是拓展了展示的范圍和內容,除了增添了自身的文旅活動,還為區域和國家戰略層面的成果進行了展示,舉辦了“造綠色城區、建設美麗紅橋”主題宣傳,充分展示紅橋文旅、科技、棚改、創文創衛、招商引資及提升營商環境等工作成果。將對口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性重點工作成果通過展牌等形式進行宣傳。另外還宣傳了紅橋區津菜文化獨特優勢,運用掃二維碼優惠促銷等形式開展品美食活動。
分會場協同辦節。29屆桃花節除了桃花堤這個主要的賞花圣地外,還設置了分會場活動,桃花堤、西沽公園、水游城、陸家嘴商業中心四個會場協同辦節,各有特色。在桃花堤賞花、在西沽公園品美食、在水游城和陸家嘴中心感受節事氛圍。
以上從原真性視角出發對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資源、市場、產品(相關活動)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分析,可見節事活動的主辦方一方面注重節事文化資源的原真性開發,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發揚歷史文化內涵;另一方面融入了現代商貿元素,將現代活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全面地展示運河桃花節的景觀與文化魅力,打造出特色的節事品牌活動。
從原真性的視角出發對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的開發進行了分析,發現整體而言節事活動的原真性包括懷舊體驗、原真新創、價值創造三個屬性,下面將從這三個屬性闡述節事活動的開發啟示。
節事活動所依托的歷史文化資源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些資源一方面增長了節事參與者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給參與者帶來懷舊的精神感受。在節事活動開發時要抓住參與者懷舊體驗的心理,結合文化資源的原真性增加節事參與者的體驗。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國人對古代的風土人情都有著獨特的情感,而運河桃花節本身也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節事活動的開發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但就目前來看,它并沒有完全地發揮出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一方面在于,此處的歷史文化資源沒有足夠高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沒有進行系統化的開發,沒有打造出一條可以帶動整個節事發展的文化主線。所以,從原真性的角度出發,節事活動要結合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注重懷舊情感的體驗,從而打造出符合節事主題的品牌文化活動。
除了節事文化資源自身的本真性開發,也要注重在原真性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文化內容與形式,進行多元化的產品開發。歷史文化本身所表現出的內容是有限的,而在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可以拓展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好地去傳播和弘揚節事活動。
就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而言,除了賞花之外擴展了許多相關活動,例如桃花攝影展、桃花詩意品茶會、桃花元素COSPLAY現場互動、謙祥益相聲表演、非遺項目展示、京劇表演等具有運河沿線城市文化特點的民俗活動,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創新文化資源的表現形式,豐富了節事活動的內容;但另一方面這些相關活動缺乏主題性和系統性,沒有完全契合桃花堤本身的歷史文化資源,營造的文化氛圍不夠濃厚,使節事參與者不能完全地沉浸到歷史文化的氛圍里,其創新形式有待提升。
節事活動的開展會為當地帶來一定的效益,無論是經濟效益或是社會效益,因此即使在原真性的角度下進行開發也要兼顧節事活動的價值創造,原真性和價值創造二者不是相悖的,原真性為價值創造提高核心優勢,而適度的價值創造也有利于節事活動的開發,二者并行會為節事活動本身及舉辦地帶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運河桃花節這一節事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了社會效益,創造了極大的價值,其水游城、陸家嘴中心分會場活動的設置,更是為商場吸引了大量的人流,提高了商場的銷售額。然而價值的創造需要有個限度,過度商業化的價值創造會損害節事活動本身的價值。總體而言,在原真性的視角下對節事活動進行開發,需要注重節事資源的本真性開發,同時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提升節事活動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