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有江,黎鋒
1.廣西陸川縣人民醫院,廣西陸川 537700;2.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泌尿外科,廣西玉林 537000
腎結石(renal calculi)主要是指因為尿液中的一些成分,在腎臟中形成結石,造成的泌尿系統疾病。據有關調查表明,腎結石的發病率非常之高,西方的腎結石發病率為0.1%~14.8%左右,我國的腎結石發病率為1.61%~20.54%左右[1]。最近一些年,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經皮腎鏡取石術逐漸開始應用于對腎結石患者的醫治中,并且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青睞[3]。與傳統的開腹手術進行比較,經皮腎鏡取石術擁有種種優勢,對于患者的醫治成效十分顯著[4]。該次實驗選取了該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腎結石患者120例,觀察研究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開放手術醫治腎結石的臨床運用成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腎結石患者120例,全部經過檢查,被診斷為腎結石,并隨機分成數量相同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紀 30~64 歲,平均年紀(43.15±12.16)歲。對照組 60 例患者中:男 48例,女 12例;年紀 30~65歲,平均年紀(44.26±12.23)歲。納入標準:該研究所選病例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許可;該次實驗的120例患者均已經被確診為腎結石;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以及肝腎功能存在異常的患者;擁有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其他血液性疾病的患者;臨床資料存在不完善的患者;拒絕參與該次實驗的患者。通過兩組患者的例數、性別、年紀等基礎數據的對照,兩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有可行性。
對照組接受開放手術醫治。全麻后,取側臥位墊高腰部,取12肋間斜切口,逐層切開進入后腹腔,分離顯露腎盂,在腎盂背側縱向切開,用取石鉗將結石取出。假如結石直徑大,應將其撬起并夾緊。若結石形狀不規則,腎盂切口難取出,則行腎實質切開取石,游離并阻斷腎蒂,在腎周用冰塊局部降溫后,依照結石的位置,行腎實質切口,將取石鉗伸入腎盂及腎盞,取出結石,予生理鹽水沖洗、縫合切開腎實質、留置雙J管。
實驗組運用經皮腎鏡取石術。設備儀器運用60W科醫人激光,狼牌輸尿管鏡、經皮腎鏡。插管全麻后截石位。逆行插入輸尿管導管至腎盂停下。固定后,改變患者體位,在12肋下,腋后線與肩胛下角線之間選擇穿刺點穿刺。超聲協助穿刺和拔針。取針芯后,判斷輸尿管導管穿刺成功與否。放置導絲后,切開穿刺點皮膚,用筋膜擴張器擴大經皮腎通道,并保留外鞘建立工作通道。從工作通道置入輸尿管鏡,用60W的激光將結石粉碎,用高壓水流將結石從工作通道沖出體外。假如粉碎后殘石較大,用取石鉗取出結石,并在腎通道放置腎造瘺管。雙J管上端位于腎盂,下端位于膀胱內。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該次研究評定完全遵循《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中的評估標準。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運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住院時間),都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組別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實驗組(n=60)對照組(n=60)術中出血量(mL)下床時間(h)t值 P值72.28±12.07 168.29±31.36 9.015 0.001 105.34±18.45 124.46±18.40 10.963 0.005 6.35±1.04 11.22±1.36 8.072 0.000 11.68±1.26 18.84±2.31 8.756 0.000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腎結石其實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不重視。如果忽視了腎結石,未能及時進行醫治,就會出現結石堵塞。當發生結石堵塞,可能會引發腎盂積水、尿毒癥等極其嚴重并發癥[5]。對于腎結石患者來說,傳統的開腹手術由于時間長,手術創口大,患者的出血量大,為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6]。
從該次調查中兩組患者的醫治成效看,實驗組手術時間為(72.28±12.07)min,術中出血量為(105.34±18.45)mL,下床時間為(6.35±1.04)h,住院時間為(11.68±1.26)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68.29±31.36)min,術中出血量為(124.46±18.40)mL,下床時間為(11.22±1.36)h,住院時間為(18.84±2.31)d。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住院時間),都要優于對照組(P<0.05)。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實驗組的患者實施了經皮腎鏡取石術。該次研究的結果與有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由此可見,在腎結石患者的手術醫治方面,選用合適、有效的手術方式是關鍵。
在腎結石患者的醫治方面,一些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腎結石患者的手術醫治方式一般分成兩種,對于哪種手術方法的療效更好,可通過對照實驗來證明。有學者對于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臨床應用成效進行了實驗研究。該學者實驗中選擇240例腎結石患者,進行對照實驗。具體實驗方法為將240例患者分別編號1~240號,運用計算機隨機系統,分成兩組,每組人數120例。兩組患者分別予以經皮腎鏡取石術醫治(實驗組)、傳統開腹手術醫治(對照組)。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更少,患者手術時間更快,患者的住院時間也要遠遠短于傳統開腹組患者[8]。由此可見,經皮腎鏡取石術在醫治腎結石患者上,有著獨到之處,能夠有效將患者受到的手術傷害降至最低,有利于患者的身體恢復,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家庭上的經濟負擔。
腎結石作為一種常見病,會引發患者血尿,隨著時間推移腎結石直徑增大,還會導致尿路梗阻,損害腎功能,進而引發尿路感染,嚴重影響腎功能和泌尿系統的健康[9]。因此,腎結石的診斷和醫治應盡快進行。經皮腎鏡取石術主要是在腰部下做小切口,穿刺針從切口進入腎,通過持續擴張建立手術通道,并通過壓載輔助或激光碎石術完成手術。與傳統的醫治方法相比,經皮腎鏡取石術避免了開腹,大大減少了切口。在醫治過程里,可以通過超聲手術了解手術情況,提高手術針對性,避免盲目性[10]。
腎結石患者在手術醫治后,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就該次研究得出的結果來看,實驗組60例患者中,出現術后發熱2例,術后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60例患者中,出現術后發熱5例,術后感染1例,術后出血3例,尿外滲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6%。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實驗組患者實施了經皮腎鏡取石術,其相較于開放手術而言更為細致,造成的創傷小,所以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對于腎結石患者的手術醫治,很多學者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實驗研究。有學者選取102例需要手術醫治的腎結石患者進行研究,將102例腎結石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1例。一組運用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醫治,另一組運用常規開放手術進行醫治。經過術中和手術后各項數據的對比可知,經皮腎鏡取石術組51例患者,有3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5.88%;常規開放手術組51例患者,有8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5.68%。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為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5.8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5.68%(P<0.05)[11]。在腎結石患者的臨床醫治的兩種手術方式中,傳統的開放手術術后患者的并發癥相對來說要多一些[12]。
綜上所述,與開放手術相比,經皮腎鏡取石術能夠縮短腎結石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的醫治有顯著成效,在今后的臨床醫治中應多加運用,以保障患者遠離痛苦,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