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郝琳娜,劉佳鳳,徐穎,潘海庭,韋千秋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該疾病的致病原因多是由于患者長期接觸紫外線、粉塵、風沙,對見于戶外勞動者,目前醫學界對翼狀胬肉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各種傳統手術,最常使用的傳統手術為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手術,該手術優勢明顯,具有較低的術后復發率,同時還可以使用絲裂霉素、環孢素A、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等方法進行治療,但是使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手術時會有縫合線,該縫合線還會出現疼痛、有異物感等不適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1]。該次選取該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手術患者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2]。
選取該院收治的56例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手術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分布為46~66歲,平均年齡為(54.39±5.86)歲。對照組患者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分布為45~67歲,平均年齡為(54.12±5.71)歲。文中56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作為該次研究對象,且該次研究已經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手術是由1名主治醫師進行手術,在手術前2 d對患者使用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術眼,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消毒,并使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和多卡因0.5 mL進行麻醉[3]。手術在距角鞏膜緣5 mm處做切口,將結膜下胬肉組織分離至淚阜,然后將下胬肉頭部撕撥。隨后縫合固定結膜瓣于淺層鞏膜,縫合時約8~10針。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均使用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將進行涂抹,同時在手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滴眼,使用4次/d。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后佩戴角膜繃帶鏡1周進行輔助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不佩戴角膜繃帶鏡[4]。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的疼痛情況進行對比記錄[5]。
使用熒光素鈉染色法評估術對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進行對比記錄[6]。
該次實驗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的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該次實驗可得,觀察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組別 手術后2 h 手術后1 d 手術后1周觀察組(n=28)對照組(n=28)t值 P值3.97±1.21 5.71±1.34 5.100<0.01 3.01±0.98 4.52±1.39 4.698<0.01 1.70±0.71 2.37±0.72 3.506<0.01
通過該次實驗可得,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手術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情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情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角膜上皮的愈合情況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heal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角膜上皮的愈合情況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heal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組別 手術后2 h 手術后1 d 手術后1周觀察組(n=28)對照組(n=28)t值P值4.57±1.51 4.51±4.59 0.066>0.05 3.07±1.21 4.36±1.52 3.514<0.01 0.47±0.20 0.91±0.37 5.536<0.01
通常手術后使用的是水凝膠鏡片,該水凝膠鏡片的特點為透氧性較低,同時容易與各種雜質融合,在該次實驗中中使用的是硅水凝材料的角膜繃帶鏡,該角膜繃帶鏡具有較高的透氧性,同時可以有效防止出現融合雜質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7]。
通過該次實驗可得,觀察組手術后2 h、手術后1 d、手術后1周的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的評分分別為(3.97±1.21)分、(3.01±0.98)分、(1.70±0.71)分;對照組手術后2 h、手術后1 d、手術后1周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分別為(5.71±1.34)分、(4.52±1.39)分、(2.37±0.72)分。觀察組患者手術后2 h、1 d、1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后2 h、手術后1 d、手術后1周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情況評分分別為 (4.57±1.51) 分、(3.07±1.21) 分、(0.47±0.20)分;對照組手術后 2 h、手術后 1 d、手術后 1周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分別為(4.51±4.59)分、(4.36±1.52)分、(0.91±0.37)分。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手術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情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情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該結果與沈秋等人[8]的發表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沈秋等的研究結果為A組術后 2 h、1 d和 1周的 VAS評分分別為(4.05±1.23)分、(3.03±1.75)分、(1.75±0.73)分;B 組術后 2 h、1 d 和 1 周的VAS 評分分別為 (5.85±1.25) 分、(4.62±1.32) 分、(2.28±0.68)分。A組(佩戴角膜繃帶鏡組)術后 2 h、1 d和1周的VAS評分與 B組(不佩戴角膜繃帶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組術后 2 h、1 d和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評分分別為 (4.52±1.58) 分、(3.12±1.25) 分、(0.49±0.21)分;B組術后2 h、1 d和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評分分別為(4.56±1.60)分、(4.27±1.51)分、(0.89±0.36)分;A 組術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評分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術后1 d和1周時角膜上皮愈合評分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對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術手后患者佩戴角膜繃帶鏡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角膜上皮的愈合效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