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永會
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檢驗科,云南文山 663000
重癥肌無力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人體神經以及肌肉接頭處出現的傳遞障礙導致的,受到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介導的細胞免疫依賴性影響,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在患病之后明顯感到肌肉無力,特別是在運動以后,病情發展會影響到患者神經以及肌肉接頭突觸后膜ACh R[2]。經過臨床的相關研究表明,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是影響重癥肌無力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在臨床上進行檢測,這樣也有利于重癥肌無力疾病的診斷[3]。該次研究就針對2017—2018年期間收治的4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以及40名健康體檢患者的血清學標志物檢測及臨床意義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全部是患有重癥肌無力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前者為觀察組,人數為40例,后者為對照組,人數為40名。所有患者都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其中重癥肌無力的納入標準為:①疾病患者具有肌肉無力的癥狀,并且在運動之后肌無力情況加重;②人體內部的血清抗AChR抗體滴度升高。排除標準為:①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以及處于妊娠期的婦女;②不配合該次研究的患者。其中觀察組的男性為17例,女性名為23例,年齡范圍在 18~87 歲之間,中位年齡為(55.52±1.34)歲,對照組的男性名為16名,女性名為24名,年齡范圍在17~86歲之間,中位年齡為(55.42±1.32)歲,比較以上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已經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家屬知情同意。
首先對所有參與該次研究的患者進行標本采集,護理人員要通知所有患者在規定的時間進行空腹靜脈血4 mL抽取,并且將所有采集標本進行離心處理,處理之后將血清放在4℃的環境內保存,同時進行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連接素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的檢測。首先進行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檢測,采取的檢測方式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并且采用ELISA方法向已經保存備用的血清稀釋30倍之后進行血清去除,將其放在37℃的水域中進行甩板去除,持續時間為90 min。隨后再放入pH值為7.4的0.2 mol/L磷酸鹽緩沖液進行清洗,清洗次數為4次,保證將一些非特異性結合的物質進行清除。隨后再加入氧化物酶標記的山羊抗人Ig G 100 μL進行水浴,水溫度保持在37℃,持續60 min,再放入pH值為7.4的0.2 mol/L磷酸鹽緩沖液進行清洗,清洗次數為4次,隨后再加入100 μL三甲氧基苯甲醛顯色物進行顯色,時間為15 min[4]。抗連接素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最后通過0.50 mmol/L硫酸溶液終止反應,在采用波長為450 nm進行光密度值的測試。其次再進行相關結果的判斷,對所有進行檢驗的患者進行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的判斷,保證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水平在0.469以上為陽性[5]。另外在進行抗Titin抗體檢測的過程當中首先使用ELISA方法將所有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血清稀釋10倍,并且和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檢測方式一致。隨后進行結果判斷,當抗Titin抗體的水平在0.343以上為陽性。最后進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的檢測,使用ELISA試劑進行檢測,將血液標本進行血清稀釋10倍,并且對抗Ryanodine受體抗體進行檢測,最后進行結果判斷,當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水平>0.25的時候呈陽性[6]。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情況,而且還要觀察觀察組中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類型患者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連接素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
將有關數據全部輸入到SPSS 17.0統計學軟件,資料以()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應用(%)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要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抗體的陽性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ositive rates of different antibodies in the two groups[n(%)]
觀察組中早發型重癥肌無力患者為20例,晚發型重癥肌無力患者為20例,兩種類型疾病患者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有一定的差異,早發型疾病的陽性率要低于晚發型,見表2。

表2 早發型和晚發型在不同抗體中的陽性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s of early and late hairstyles in different antibodies[n(%)]
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重癥肌無力疾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被人們所接受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人體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的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出現下調情況所導致的重癥肌無力。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是重癥肌無力疾病最主要的抗體之一,該種抗體能夠和人體的神經以及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進一步加快了乙酰膽堿受體的內化作用同時通過乙酰膽堿受體的不斷降解,能夠進一步加強乙酰膽堿受體的破壞性,從而導致人體內部的乙酰膽堿受體數量大大減少,對于人體內部各種信號的傳遞產生了阻礙作用,這就是重癥肌無力的主要發病原因[7]。根據相關研究報道表明,在患有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患者中出現血清乙酰膽堿受體抗體陽性率為80%,那不具有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在血清乙酰膽堿受體抗體陽性率方面僅有36.8%,具有全身性重癥肌無力的患者在血清乙酰膽堿受體抗體陽性率方面有85%,具有眼肌型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血清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為50%。另外該次研究所檢測的Titin主要是一種絲狀型的蛋白,一般都存在于脊椎動物的骨骼肌中,經過生理學研究發現Titin對于進一步控制肌肉結構組成、穩定肌肉纖維以及為積極提供彈性的作用具有較大的意義,所以如果人體內Titin功能出現障礙,對于肌肉正常收縮情況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抗Titin抗體的主要生理學機制就是能夠通過進一步加強肌肉纖維的激活速度,從而對骨骼肌正常結構產生破壞。抗Ryanodine受體抗體主要存在于基質網中維持鈣離子釋放的通道,對于人體的纖維膜基質往往會產生一種連接的作用,另外通過該抗體還能夠進一步對Ryanodine受體以及二氫吡啶受體進行促進和作用,經過相關研究結果表明,Ryanodine受體以及二氫吡啶受體二者能夠在興奮收縮耦聯中相互作用,進一步加強抗Ryanodine受體抗體自身的鈣離子以及通道的開放性和釋放程度。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分別為80.0%、70.0%、77.5%,對照組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分別為12.5%、7.5%、5.0%,觀察組的陽性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根據不同類型的觀察組疾病可以分成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比較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類型患者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發現早發型重癥肌無力患者在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方面的陽性率分別為40%、45%、50%,要低于晚發型重癥肌無力患者(60%、55%、60%)。在張晨紅等[8]的研究中,其研究結果為重癥肌無力患者血清抗AChR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R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8.13%(124/182)、64.29%(117/182)和 67.03%(122/182),高于 OND 組(均 P=0.000)和對照組(均P=0.000);3種血清學標志物同時陽性,診斷重癥肌無力的靈敏度為41.21%,特異度達99.40%。
綜上所述,對重癥肌無力患者進行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Titin抗體和抗Ryanodine受體抗體進行檢測對于疾病的輔助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提高重癥肌無力疾病的診斷效果,也有利于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