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轉業十余年,但俞建明生活中依然保持著軍人的作風——喜歡穿一身迷彩服上班,辦公室床上的被子還是疊成方方正正的 “豆腐塊”,所有物品都擺放整齊。 “我在部隊時主要從事管理工作,來園林綠化局工作前,對于園林綠化的印象還停留在書本上的‘植樹種花’上。”俞建明說,轉業后,為了盡快熟悉業務知識,他決心挑戰自己。他找來相關專業書籍開始自學,并向有經驗的園林綠化工程師 “取經”。漸漸地,俞建明對園林綠化職業有個新的認知。
2013年5月1日,時任區園林綠化局四海消防中隊中隊長的俞建明還在備勤,就接到了森林消防大隊要求長途支援千家店撲滅山火的指令,便迅速組織隊員整裝出發奔赴火場。由于千家店山高、坡陡、林密,車輛無法直接到達火場,他便帶領隊員們徒步5公里到達火場,經過1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順利將山火撲滅。大家還沒來得及休息,所有隊員又被調往椴木溝火場。 “火情就是命令。”俞建明二話不說又率隊奔赴火場,經過1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他們提前到達了最高火點。根據火場發展的形勢,他果斷決定,采取多點撲打、齊頭并進的戰術。經過不到兩小時的奮力撲救,終于撲滅了最高火線,并撲滅了多個火點。為了防止火場復然,他又帶領尖頭班在山下看守,直到深夜。

“在四海森林消防中隊工作期間,我和隊員們經常連續奮戰在撲火一線。”俞建明告訴記者,在撲火作戰路上,餓了,就吃挎包的火腿腸和壓縮餅干;渴了,就喝隨身攜帶水壺的冷水;累了,就頭枕車座打個盹。春、秋、冬三個季節漫長的防火期需要長時間的崗位值守,夏季進入汛期要做好防汛工作。 “延慶區從每年10月15日至來年6月15日進入防火期。在防火期里,除了森林防火備勤外,我們還擔負四海地區的社會消防和應急救援等任務。我們沒有節假日,回家團聚也只能是在下雨下雪天。平時就怕孩子打電話問‘今天怎么又沒來接我放學’,我只能哽咽地說: ‘兒子,爸爸在值班,等我休息時去接你’。中隊隨時都在備戰備勤,但是每一次成功的森林滅火和社會救援后,能夠及時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財產,總會讓我有一種成就、充實和滿足感。”
2014年,俞建明開始擔任延慶區平原造林管護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延慶區7.9萬畝平原造林后期管護管理工作。
為滿足市民對平原生態林的不同功能需求,管護中心對區內平原造林分類探索,研究適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生態林與新修道路節點配套成型養護技術,以提升全區綠化景觀效果。對平原地區造林養護新事物一無所知的俞建明,每天起早貪黑深入一線,每周都與管護公司一起現場查看管護情況。 “植樹造林三分造、七分管。”俞建明回憶,為了做好平原造林后期養護工作,他親自參與制定各項制度,明確管護責任,并安排專職管護小組,定期檢查公司日常管護工作,做到有檢查、有通報、有整改,以制度促進管理。同時,他還加強管護人員平原造林基本養護知識培訓,大大提高了一線員工的整體管護水平。
為了有效提升管護工人的技術水平,俞建明做出決定:管護工人上崗前必須到區部隊軍訓基地進行崗前封閉式實地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操守、規矩意識和林木修剪、森林植物檢疫以及森林防火等。 “管護中心還與北京市農廣校、延慶農廣校合作,免費為職工開設為期三年的中專班,所設課程包括森林防火、職業道德與法規、專業拓展等共計近20門課程。”俞建明介紹,職工還可以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進一步提高管護技能。為了提升管護隊伍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的積極性,俞建明主動報名參加 “金剪子修剪”培訓隊伍,在提升自身管護一線工作職業技能的同時,也把管護中心及下屬兩家公司的上千名職工帶動起來。2015年,延慶區平原造林管護中心在全市平原造林管護檢查中排名第二;2017年,秋季外業管護檢查全市排名第一;2018年,春季管護驗收全市排名第三;2018年,參加市園林綠化局金剪子技能比賽獲得優秀組織獎。
延慶區承辦2019年世園會和2022年冬奧會兩大盛事。他不僅負責管護中心的管護工程,使各項管護措施均達到市區管護標準,還要負責兩大盛事前期相關綠化基礎設施建設,如陜京四線、延崇高速、世園大道、高壓電網、市政工程等。 “我和工作人員深入一線,加班加點對每個地塊的樹種進行前期調研和分析。”俞建明說,調研期間,工人們冬天冒著嚴寒,滿身是土;夏季頂著烈日,汗流浹背,為區相關工作部門提供準確的工程數據,為以后的移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延慶區所有園林綠化工作者的堅守和努力下,延慶由綠景向美景轉變,成為了北方 “園藝之都”。
2019年7月起,俞建明擔任四海鎮永安堡村第一書記。原打算這個春節回江蘇老家陪老母親過年的他,得知疫情形勢已非常嚴峻時,果斷放棄回家陪伴親人的機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回到工作崗位的俞建明立即召開永安堡村 “兩委”干部防控工作會,安排村 “兩委”干部帶班村口值守。在防控過程中,考慮到防控形勢,按各級防控要求,他和村書記、副主任進村對每家每戶進行人員摸底,經統計后發現,全村221戶、315人,大多數為留守老人,其中殘疾人45人。 “考慮到有不會使用手機和看不到聽不到新聞的老人,村里就立即啟動廣播滾動播放疫情動態和注意事項,時刻提高全體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識。” 俞建明告訴記者,他要求村民和外來人員,主動向村委會報告自己或他人近期有無出京行為。“做到不管是本村的,還是租房的;不管是常住的,還是流動的,只要在村里的地盤上,就逐戶排查,一個不漏。”2月13日晚,在北京將降大雪前,俞建明緊急為全村參加應急值守的一線人員送去60個口罩、4箱方便面、4箱火腿腸等食品。 “只要疫情不退,我們堅決不撤。”
轉業到地方工作十幾年來,俞建明也獲得了諸多榮譽:北京奧運會園林綠化系統窗口行業先進工作者、首都綠化美化積極分子、市優秀內保干部、市優秀軍轉干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17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蔡家河地區做為示范區,組織全市各區相關單位到蔡家河地區召開專題管護現場會,各區園林部門多次到此實地參觀學習。《綠化與生活》雜志社等十多家媒體還對蔡家河市級示范區景觀提升工作進行了跟蹤報道,在全市產生較大影響。
“十幾年的地方工作,讓我收獲頗多。榮譽代表過去,未來還需開拓。”俞建明說,自己愿做耕耘在媯川大地上的林海使者,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名軍轉干部,能夠從事園林綠化這個行業,并與綠色結緣,我自豪、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