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熠
摘? 要:禽腺病毒病是家禽生產中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腺病毒有很多種血清型,可以引起多種病癥,對養禽業的危害十分嚴重。本文主要介紹由腺病毒引起的雞產蛋下降綜合征和雞包涵體肝炎的診斷與防控,以期為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腺病毒;雞產蛋下降綜合征;雞包涵體肝炎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2-0020-02
腺病毒于1956年被正式命名,屬于腺病毒科腺病毒屬,目前已經定型的禽腺病毒有21個類型,其中12個類型可以感染雞。根據病毒的血凝性、抗原性和致病性,腺病毒可分為三個群,分別為Ⅰ群腺病毒、Ⅱ群腺病毒和Ⅲ群腺病毒。Ⅰ群腺病毒為常規腺病毒,普遍存在于禽的糞便和組織中,主要引起胃腸炎、雞包涵體肝炎和呼吸道綜合征等疾病;Ⅱ群腺病毒主要引起火雞出血性腸炎和雞大脾病等;Ⅲ群腺病毒主要引起雞產蛋下降綜合征(Egg Drop Syndrome—1976,EDS-76)等。根據甘肅省定西市家禽感染腺病毒后引發的疾病類型,筆者主要介紹雞EDS-76和雞包涵體肝炎的診斷與防控。
1? 雞產蛋下降綜合征
雞產蛋下降綜合征是由Ⅲ群腺病毒引起的一種以產蛋母雞產蛋率下降為典型特征的傳染病。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發生,隨著疫苗的推廣應用,發病率有所下降。
1.1 臨診檢查
Ⅲ群腺病毒的自然宿主有鴨、鵝、多種野鴨和多種鳥類,但是這些宿主感染后都不表現出臨床癥狀,雞感染后會引發產蛋母雞產蛋下降綜合征,一般24~26周齡的產蛋母雞多發。腺病毒可以垂直傳播,也可以水平傳播,以垂直傳播為主。雛雞也可以感染,但不表現出臨床癥狀,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血清抗體為陰性;到開產前,血清抗體轉為陽性;進入產蛋期,表現為產蛋率下降,可降低20%~30%,甚至可達50%,同時畸形蛋的數量增加,雞蛋品質下降,種蛋的孵化率下降。減蛋的持續時間為4~10周,后可逐漸恢復。
1.2 病理學檢查
病雞一般無明顯的病理變化,有的病雞表現為卵巢發育不良和輸卵管萎縮,少數病雞出現子宮黏膜水腫,子宮腔內有灰白色的滲出物,卵泡出現變性或出血。
1.3 病毒分離培養
首先,無菌采集病料,以發病母雞的輸卵管部位為佳。病料經粉碎后用生理鹽水制成1∶5的組織勻漿,反復凍融3次,然后離心20 min,取上清液,加抗生素后放入0 ℃的冰箱中保存備用。處理好的病料接種在孵化第10天的種鴨蛋鴨胚絨毛尿囊膜,每胚0.2 mL,孵化48 h后將死亡胚丟棄,120 h后收取成活胚的尿囊液和羊水,檢測尿囊液、羊水和絨毛膜的血凝滴度。尿囊液血凝滴度最高(可達18log2以上),其次是絨毛膜和羊水,含毒量最少的是胚體。
1.4 血清學檢測
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方法有血凝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如采用血凝試驗,病料應用生理鹽水在微量反應板中稀釋,然后加入0.5%的雞紅細胞? ?50 μL混合均勻,在室溫下作用30 min。如果出現凝血并且凝集價很高,這說明分離到了病毒。用瓊脂凝膠擴散試驗檢測,如果檢測到血清孔,同時抗原孔中間出現了灰白色沉淀線,則可以判定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1.5 防控
目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的雞場可以在蛋雞的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來提高它們的抵抗力。本病可用疫苗進行預防,效果明顯。常用的疫苗有EDS-76油乳劑滅活苗和雞減蛋癥蜂膠苗等,母雞開產前2~4周接種0.5 mL,可保護一個產蛋周期。為了防止本病的傳播,種雞場要采取凈化措施,以防止經蛋傳播。
2? 雞包涵體肝炎
雞包涵體肝炎是由Ⅰ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又稱為貧血綜合征,典型的癥狀是發病雞嚴重貧血、黃疸和肝臟腫大,死亡率很高。
2.1 臨診檢查
本病主要發生在3~6周齡的肉仔雞上,偶爾會出現在種雞和產蛋母雞上。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和帶毒雞,病毒可通過糞便排出。分泌物污染外界環境,健康雞通過接觸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結膜感染,也可以垂直傳播。本病的發生具有季節性,春夏發病較多。病雞痊愈后可以獲得終身免疫。
本病的潛伏期為1 d~2 d,雛雞感染后會出現嚴重的貧血,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為2%~10%。如果發病后繼發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死亡率可達30%~40%。成年雞和種雞感染后主要表現為隱性感染,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產蛋率和種蛋孵化率降低。
2.2 病理學檢查
本病的典型病理變化是肝細胞內出現圓形均質紅染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少數病例也會出現嗜堿性的包涵體。病雞的肝細胞明顯腫大、變性和壞死,腎臟和脾臟腫大,皮下組織、脂肪組織、胸肌以及腿肌等部位有明顯的出血點。
2.3 分離培養
無菌采取病料(肝臟、法氏囊、腎和糞便),樣品病料經粉碎用生理鹽水稀釋制成1∶5的乳劑,然后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在37 ℃的環境下作用2 h,然后除菌過濾,供試驗使用。處理后的病料接種在單層的雞胚肝細胞或腎細胞內,培養7 d、盲傳2代,可發現細胞變圓、折光性增強和脫落。處理的病料接種在雞胚卵黃囊中,雞胚在2 d~10 d后會出現死亡或發育停滯,肝細胞內會有核內包涵體。
2.4 血清學檢測
常用的血清學檢查方法有中和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和熒光抗體試驗等。這些方法檢測速度快,操作方便,已被普遍推廣。
2.5 防控
目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沒有有效的疫苗可用于預防,主要通過加強飼養管理來預防本病的發生。首先,雞場要加強飼料管理,飼料的營養組成要全面,尤其不能缺乏維生素K和微量元素;第二,雞場要加強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避免傳染病的發生;第三,雞場要做好引種和凈化工作。本病可以通過種蛋垂直傳播,要謹防引進病雞或帶毒雞,定期做好雞群的抗體檢測工作,發現陽性雞要及時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