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林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畜牧業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其產值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者的飲食結構也不斷發生轉變,特別是對豬肉的需求量不斷提高,這同時也對豬的飼養技術提出了新要求。規模化豬場的出現有效地緩解了豬肉的供應壓力,但是保育豬的生長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而會影響豬肉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分析并探討了小規模豬場保育豬飼養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飼養技術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豬場;保育豬;飼養技術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4-0043-02
我國的養豬業經歷了幾十年快速的發展,然而,時至今日大部分小規模豬場仍在采用傳統的飼養技術。隨著消費者對豬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利用傳統的飼養技術已經無法生產出足夠數量的豬肉來滿足這種需求。另外,傳統的飼養技術存在一些漏洞,不符合新時代的養豬理念,常會導致保育豬死亡率增高,使豬場陷入經濟受損的局面。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化的飼養技術已經被大量投入使用,小規模豬場可以將兩者有機結合,采用科學、合理且有效的保育豬飼養技術,提高豬肉的產量和質量。
1? 保育豬的飼養現狀
1.1 飼養環境管理不當,應激反應普遍存在
作為哺乳動物,豬在很多方面與人類相似。由于保育豬是剛斷奶的仔豬,如同剛離開母親的嬰兒,它們需要有一個熟悉周圍環境的過程。但是,大多數小規模豬場主普遍缺乏這方面的認識,認為仔豬斷奶后即為長大了,不需要特別的照顧,隨后直接將它們抱離母豬,與其他窩的仔豬混群飼養。這種做法往往會強烈影響保育豬的心理,使其產生應激反應,甚至還會影響它們的新陳代謝,使其無法健康生長。另外,小規模豬場所用豬舍和豬圈的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規模化飼養使豬圈的生豬飼養量偏多,如果不及時清理糞便和尿液等臟物,骯臟的生活環境會加快致病菌的繁殖,造成保育豬感染率和發病率上升,最終導致保育豬出現交叉感染。
1.2 飼料管理不當,阻礙保育豬的生長
剛斷奶時,保育豬的機體以及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發育相對較慢,故對飼料有嚴格的要求。大部分小規模豬場主往往會忽略保育豬的這一生理特點,認為只要給保育豬喂給足夠多的飼料即可,而不考慮飼料的質量和營養水平,甚至喂給與成年豬相同的飼料,這容易導致保育豬消化不良和消化系統受損,影響正常采食,從而阻礙其健康生長。
1.3 缺乏扎實的專業知識,導致錯誤百出
大多數小規模豬場主文化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養豬理論知識,缺乏對豬全面的了解,因此在生豬飼養方面基本上是借用他人的飼養方法。另外,農村的小規模豬場大多采用小規模飼養方式,無專業的技術人員或技術顧問,不能時刻關注保育豬的變化;再者,飼養人員較少,無法照顧到每一頭豬,因此飼養中錯誤百出。
2? 保育豬飼養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政府相關部門應多引進人才,傳播專業知識,定期培訓
大部分小規模豬場主缺乏養豬的專業理論知識,一味地認為只要給豬提供飼料即可順利飼養,因此幾乎談不上采用科學的養豬技術。然而,大規模養豬企業則不同,他們擁有先進的養豬技術,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和技術顧問,對保育豬進行精細的照料,并時刻關注保育豬的生長情況和生理狀況,實現優質化養豬。因此,要改善農村小規模豬場的飼養方式,讓他們生產出優質的豬,鄉鎮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引進專業養豬人才著手,對豬場主進行定期技術培訓,從根本上轉變豬場主的養豬理念,加強他們對豬的了解,認清傳統飼養模式的不足,促使他們采用科學合理的飼養方式來提高保育豬的存活率和質量。
2.2 改善環境和飼料質量,提高保育豬的免疫力,加快生長速度
由于剛剛斷奶和身體尚未發育成熟,保育豬對致病菌的抵抗力較弱。然而,小規模豬場人手匱乏,無法及時清洗豬圈環境,導致保育豬的飼養環境惡劣,致病菌滋生。在這種情況下,保育豬極易感染有害細菌并發病。小規模豬場主應意識到環境衛生對豬生長的重要性,及時清理豬圈以保持清潔衛生和減少致病菌的滋生。另外,小規模豬場主還應該時刻關注保育豬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病豬,應及時將其與健康豬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其次,豬場主還應關注保育豬在轉入新環境時是否出現不適,一旦發現應及時給予撫慰。最后,小規模豬場主要對飼料進行科學的管理,精心配制保育豬專用飼料,并關注豬群采食后是否有不良反應,從而確保它們健康生長。
3? 結語
規模化豬場的出現減輕了豬肉市場的供應壓力,是未來生豬生產的發展趨向。但是,規模化飼養的生豬一旦發生疫情,豬場會遭受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對生豬進行規模化飼養時,豬場應控制飼養規模,采取科學的飼養技術,加強飼養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確保保育豬能夠健康生長,從而可以向市場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豬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