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 袁齊
摘? ? 要:裝配式建筑施工作為國家大力發展的新型綠色建筑施工方式,正在大規模推廣應用。部分地區從政策引導逐步轉為強制實施。不過大量施工總包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并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工程安全質量存在一定隱患。為確保所裝配式項目質量可靠,施工過程中安全快捷,結合大量實際工程案例,總結裝配式施工的安全質量管控要點,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前言
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取得了相應的進步與發展,在建筑行業,出現了一種新型綠色建筑施工方式即裝配式建筑施工,國家大力推廣應用此種新型建造方式,部分地區從政策引導逐步轉為強制實施。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對于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大量施工總包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并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工程安全質量存在一定隱患。下面將針對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結合工程實踐,總結常見的安全質量管理要點。
2? 預制構件運輸階段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預制構件運輸加固方式不合理:構件運輸單位多為第三方運輸車隊,少數廠家配備專用運輸車輛。因此運輸過程存才安全隱患。拆放式運輸方式安全隱患最大,由于構件自身質量較大,難以有效固定,拆放存放時重心偏高,在經過急轉彎位置時,易發生重心側偏,從而引發車輛傾覆。
應對措施:預制外墻運輸采用靠放架運輸形式,構件與地面的傾斜角度大于80°,構件對稱靠放,每側不大于2層,構件底部設置防滑措施。
板類構件運輸時疊放不宜大于6層不應大于10層,根據構件長度,設置枕木避免構件彎曲變形。構件運輸過程中應設置綁帶或鋼索將構件與車輛進行有效加固,保證構件運輸過程中不會出現掉落及失穩導致車輛傾覆。
3? 預制構件進場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3.1? 構件卸車及倒運方式及管控不到位
預制構件自重大,構件吊裝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工程,預制構件卸車過程中應做好安全防護及人員機具的準備,構件運輸車輛卸車地點宜設置在施工現場場地以內,如在場區以外,需設置警戒線,及安全員現場監督。預制構件卸車前,應檢查吊具、吊索的質量,以及吊重是否與所卸構件的重量相對應。吊裝時應使用吊裝梁,并檢查吊點數量,吊索與吊點數量相對應。豎向墻體構件卸車時,應設有專人維持墻體的穩定,避免磕碰。
3.2? 構件堆放方式及車庫頂板堆放安全措施不到位
制構件堆放應按原受力方向放置,豎向墻體應采用定型插放架進行構件堆放。水平構件堆垛場地應平整硬化,宜有排水措施,堆垛時疊合板底板與地面之間應有一定的空隙,不宜大于6層不應大于10層。為了確保堆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預制外墻現場應使用排架存放,排架應牢靠穩固,與地面應有固定措施,同時排架應具備足夠鋼度。預制外墻底部需通長設置100mm[×]100mm木方,外立面與擋桿之間應墊放100mm[×]50mm木方,所有木方應墊平、墊實。外墻宜按次序對稱放置與取用。水平構件不同板號應分別堆放,堆放時間不宜超過兩個月。需在車庫頂板上進項構件堆放時應注意,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重點應包括堆放區域,支撐方式,設計荷載、堆放荷載、明確是否走車及汽車吊。堆場位置宜選擇柱帽頂部區域,車庫荷載需設計進行明確。構件底部應設置通長枕木,增大整體受力面積。應明確標注區域。
4? 預制構件安裝前主要管控要點
轉換層是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最關鍵的施工節點之一,需要重點把控其施工質量。
應制作鋼筋定位器,可用鋼板定位套筒或鋼框架定位套筒,需一面墻制作一個鋼筋定位器,轉角墻及帶窗墻體對應定位器不可斷開。鋼筋定位器安裝,在模板或疊合板安裝加固完畢以后進行。應在疊合板或模板上測量放線,要求標出定位器端部邊線以及300mm控制線。鋼筋定位器底面距離結構完成面50mm~100mm,應使用鋼筋將定位器與桁架筋或附加筋進行電焊加固。定位插筋的位置及錨固長度,外伸長度需經過設計確認,與預制構件對應位置相符。插筋外伸長度滿足設計要求。鋼筋按圖插入金屬套管中,在金屬套管處使用扎絲或綁帶綁扎?;炷翝仓?,需控制流速,大面墻體澆筑可高速澆筑,頂部插筋處宜減速,緩慢澆筑。避免對插筋沖擊過大,導致歪斜甚至下沉丟失。澆筑時需振搗密實,應安排專人看筋,若鋼筋丟失或歪斜過大,應及時進行整改。
5? 預制構件吊裝階段管控要點
5.1? 吊點設置、吊裝及人員要求
預制構件吊裝是產業化項目重大危險源之一,為保證施工安全,需遵守以下幾點要求:疊合板吊點宜設置專用吊環,如吊裝桁架筋,吊點處應設有明顯標識。墻體構件吊點優先使用吊環吊裝,吊環應經過設計驗算,并充分考慮施工過程中不限于翻板,起吊,懸停等多種工況下的受力驗算。起吊過程中應使用模數化吊裝梁,根據吊點數量,構件長度,合理調整吊繩數量及長度,豎向構件應確保垂直吊裝作業。施工作業人員包括信號工、吊裝工、塔司應最少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技術交底,人員更換時,新進場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施工過程中正確操作,保證吊裝安全。
5.2? 墻體臨時固定要求
墻體臨時固定多采用斜支撐的方式進行固定,斜支撐是墻體安裝過程中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不僅如此,為防止灌漿后的墻體擾動,斜支撐也是必要的加固措施,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墻板上部斜支撐,其支撐點距離底部的距離不宜小于高度的2/3, 且不應小于高度的1/2。每個預制構件的臨時支撐不宜少于2道,建議使用四道進行加固。預制外墻板安裝就位后,可通過斜支撐對構件的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灌漿前各道斜支撐應緊固,不得松動,避免灌漿后擾動墻體。斜支撐必須在套筒灌漿施工和疊合板后澆混凝土施工完畢,并經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拆除。
5.3? 疊合板臨時固定要求
疊合板安裝,采用定型獨立鋼支撐,可有效加快施工速度且保證施工質量。使用獨立定型鋼支撐時,立柱間距需經過計算得出。獨立支撐設置方向應垂直于板帶方向。豎向支撐層數不宜小于兩層,且上下層支撐宜對準。疊合板吊裝完成后應對板底接縫高度進行校核,當疊合板板底接縫高差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重新起吊,調節立桿高度后,再次安裝。獨立支撐拆除應在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拆除。
6? 預制構件灌漿的管控要點
裝配式剪力墻結構的豎向連接節點質量控制核心是灌漿質量,常溫現場灌漿應注意以下幾點:按照廠家提供的水灰比使用量杯嚴格控制用水量,灌漿料每袋分兩次倒入攪拌桶內。使灌漿料充分攪拌,攪拌時間不得低于5分鐘,直到產生順滑和稠度均勻砂漿為止?,F場為保證灌漿的連續性,需準備2個以上的攪拌桶進行連續攪拌作業。漿液攪拌完成后,需靜置3分鐘,直到無氣泡從漿液內冒出為止方可使用。每個班組每天首次灌漿前應對攪拌完成的漿料進行流動性檢測,漿液流動性應大于300mm小于380mm。待流動性檢測合格后方允許進行灌漿施工。每次攪拌完成的漿料需在30min內使用完畢,超時漿液作廢,不得加水二次攪拌。灌漿施工時,應選擇灌漿倉中間部位的灌漿孔進行灌漿,漿液從出漿孔流出時使用橡膠塞進行封堵,宜使用錘子對橡膠塞進行敲擊加固。所有出漿孔均出漿后應加壓2s~3s,保證灌漿飽滿度。灌漿過程中應進行全程錄像,錄像應清晰反映整個灌漿過程,包括流動性檢測過程、灌漿工人、灌漿施工部位及編號、監理旁站、各出漿孔出漿情況。對于影像資料,應定期根據各樓棟,各層、各構件規格進行收集整理。
7? 結束語
總之,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是全新的建筑施工技術,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正在逐漸普及,但總的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管控要點,不斷解決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施工工藝,進一步優化裝配式施工作業環境,全面提高工程作業整體的穩定性,保障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