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2019年,在全省實地考核和脫貧摘帽第三方評估驗收中,漣源市教育扶貧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今年5月下旬,記者走進漣源,探尋“應學盡學”的漣源教育扶貧樣本——
“書記媽媽”帶頭勸學
“再過一年半我就可以頂崗實習,實現自己走上講臺的夢想。”5月31日,就讀于婁底幼兒師范學校的何惠婷興奮地告訴記者。
何惠婷的教師夢與師范院校出身的干媽媽有關。因為家庭變故,何惠婷和哥哥何韜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何韜輟學在家。2016年,中共漣源市委書記謝學龍走進何家勸學,成為兄妹倆的干媽媽。“干媽媽很忙,但她會經常發微信、來電話關心我們,我要以干媽媽為榜樣。”干媽媽給予的愛時刻溫暖著兄妹倆。如今,何韜已經走進軍營,立志報效祖國。
在“書記媽媽”帶頭勸學的感召下,漣源越來越多的干部踏上控輟保學之路……
2019年4月,漣源市楓坪鎮黨委書記毛杰在一次扶貧調度會上了解到,該鎮學生小謝初三沒畢業就隨姑姑到新邵縣務工了。毛杰帶領村支部書記和校長趕到新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小謝回校完成初中學業。
“難啃的硬骨頭,我都是親自去。”毛杰多次在扶貧調度會上表態,控輟保學工作始終堅持底線,不僅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輟學的孩子進行勸返,對非貧困戶家中輟學的孩子也同樣要勸返。毛杰的勸學路越走越遠,前不久還到了廣州。
勸返、送教上門……記者從漣源市教育局了解到,該市多管齊下,書記、校長身體力行,上下齊動,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實現“應學盡學”“一個不落”。
2020年春季學期返校復課前,該市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共走訪排查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生124人,非貧學生180人。
扶困助學蔚然成風
2019年9月,漣源市退休老人肖光盛被評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
募集800多萬元,幫貧助困1100多名學子,是這位年過九旬的退休老人最光輝的成績。
1991年,退休的肖光盛去看望鄉下一名70多歲的農民朋友吳堯升。當時,因為貧困,與老吳相依為命的兩個孫子輟學在家,但他們的心愿是“要上學。”肖光盛當即掏出僅有的500元錢交給老吳,并許下承諾:“只要孩子想上學,我就一幫到底。”
從那一天起,肖光盛便開始奔走在愛心之路上……
“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只要能發動愛心人士一起行動,就算把我當成叫花子,也要完成愛心計劃。”如今,肖光盛已91歲,但他仍心懷夢想:到2021年資助200名貧困學生完成博士、碩士學業,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肖爺爺,我剛參加工作,工資不高,這次先捐1000元。”近日,肖光盛曾經幫扶過的貧困學子盛斌打來電話,讓他將這筆錢轉給急需學費的孤兒小梁某。貧困學子的反哺,拉長了幫扶的溫暖“戰線”。
盡已所能,幫助需要貧困學子也成了漣源人民的共識。
2018年,漣源市異地扶貧搬遷項目選址楊市鎮賽里社區。為滿足隨遷子女就近入學,楊市鎮中心小學一次接收扶貧搬遷學生51名。“他們大多缺少自信,老師們都是盡可能地多關注他們。”該校教師封飛燕告訴記者,去年“六·一”前學校組織學生表演節目,封飛燕推選內向的小肖參加表演,“她很開心,眼里放了光一樣。”但是第二天,因買不起表演服,小肖悶悶不樂地表示要退出表演。封飛燕立馬和數學老師肖莉給小肖購買了表演服。經過舞臺的洗禮后,小肖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變成了班上的文藝積極分子。“今年,我又給她送了一條裙子當兒童節禮物,她可開心了。”封飛燕說。
漣源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朱智華說:“漣源有著扶貧幫困的優良傳統,在當前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我們倡導社會多層面幫扶,多渠道資助貧困學生,力爭做到‘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數據顯示,2019年,該市共資助學生(幼兒)116994人次,資助資金達到6583.67萬元。2014年以來,漣源市關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以及全市17個助學獎學基金會和各鎮村累計捐資助學超過3.2億元,助力教育扶貧工作的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