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洪
“五·一”前夕,迎著燦爛的朝陽,我帶著“幫扶責任人”的神圣使命,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寧鄉市沙田鄉沈家組貧困戶沈正龍家中。我進門時,沈大爺在家忙著編竹筐。沈大爺已73歲高齡了,但仍精神矍鑠,步履矯健,除了聽力稍差,身體并無大礙。我向沈老請教養生之道,他的話簡單、樸實而富有哲理:身懶病欺人,身勤人欺病。
這3年來,我已跟沈老面對面或者電話里打過多次交道了,如同親人般無話不談。他的老伴常年患病。沈老有兩個孩子:女兒已經出嫁,兒子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沈老在本村是名副其實的留守老人。沈老不愿意增加兒女負擔,總是想辦法靠雙手增加收入,一天也不愿歇著。
這次走訪,我們聊到了核算收入這個話題,沈老扳著手指,逐項算來:3畝地糧食收成,除了自己的口糧和養2頭豬,余糧還可稍稍貼補兒女。養蜂11籠,最近已采蜂蜜40公斤,一天就賣完了,共收入4000元。靠著祖傳的篾匠手藝,每年編筐、背簍和籃子賣,收入約3000元,只是現在這些家什市場需求越來越小,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了。
對沈老的收入計算,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沈大爺,據我所知,養蜂戶都沒有這么高的產量,是不是您記錯了?”老人家說,40公斤蜂蜜只多不少,還給兒女們留了一點。他憑著多年摸索的經驗精心飼養這些蜂,每年產量都比別人高。蜂蜜除了營養高,還是“百草藥”,他看準市場需求,每年在養蜂上都要下一番大功夫。
說起竹器活兒,我建議沈老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編一些竹床、椅、席等。老人家說,他早有此意,還想編竹制手工藝品賣,目前在考察市場,琢磨編織技巧,打算從本村做起,力爭把產品銷到寧鄉市內。
我問沈老有什么困難需要協助解決,或者是有啥心愿想要實現,沈老意味深長地告訴我,他以前吃過許多苦,現在搭幫黨的政策好、暖人心,只要自己身體好,有力氣干活,就不給兒女和國家添負擔,多活幾年,多看看這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就已經很知足了。
坐在沈老對面,我在思考:這就是我們普通的貧困戶,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是一位勤勞、淳樸、善良而智慧的鄉親,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什么理由不竭盡所能去幫扶這可敬可愛的勤勞老人?
臨走時,沈老還在繼續編織竹筐,也是在編織生活、編織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