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群
龍巖市海德馨汽車有限公司 福建龍巖 364000
追根溯源,方艙技術是根據軍隊打仗需求發展起來的,上世紀50年代戰爭期間,戰場地面各種設備,如雷達裝備和槍械裝備,多以散裝形式運輸抵達戰場,安裝、調試完成后,用卡車或吉普車等運輸設備投入戰場使用。
后來軍隊將各種設備安裝于集裝箱內并調試完成后運抵戰場,形成方艙雛形。為適應現代戰場和未來戰場的需求,方艙技術必將進一步發展,并將發揮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的作戰功能作用[1]。
經過多年探索,方艙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從剛開始時的廂式機構,只能承載通訊設備,發展到更高層次,增加了許多應用。
方艙分類有許多種類,主要按用途分類可以更加明確說明方艙用途。方艙分為軍用方艙和民用方艙。
軍用方艙有醫療方艙、通訊方艙、雷達控制方艙、野戰維修方艙、信號干擾方艙、指揮方艙、淋浴車、餐車、電源車等很多種類。
民用方艙有電源車、擴展宿營車、多功能照明車、應急排水車等很多種類。
70年代時,方艙開始用于軍隊的后勤運輸,從而使整個后勤和技術裝備系統的機動性大大提高。
此后隨著戰場作戰要求的不斷變化得到迅速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后,除英、美、法、德等國家相繼研制出各種高機動性能和高防護能力的方艙外,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新加坡等許多國家都研制、裝備和采購了各種類型和性能的軍用方艙。并廣泛應用于軍事指揮、通訊、軍需、軍械、醫療衛生等各部門。
我國的方艙研制工作,從70年代起步、80年代研制、90年代列裝,經過近40年的發展,方艙裝載體制在我軍裝備中得到廣泛應用。
1967年5月,原四機部組織了雷達通信車輛部隊使用情況調研,決定車廂和汽車底盤分離,開啟方艙發展的新紀元。
七、八十年代經過軍隊專家孜孜不懈的努力,方艙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為以后方艙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2]。
1991年,軍用方艙標準總體規劃獲得通過,列出了軍用方艙標準體系表;
1993年,遼寧陸平機器股份有限公司(705廠)率先引進我國第一臺大板式方艙生產線;
1995年,天津衛裝所組織設計生產野戰醫院,使方艙技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2003年,龍巖市海德馨汽車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電源車,使方艙技術在民用發展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方艙技術在民用有很多特點和優點,下面簡單介紹幾項:
方艙醫院由多組醫療方艙及保障設備組成,主要由手術方艙、急救方艙、X線方艙、藥械方艙、滅菌方艙、通道方艙、通訊方艙、電站方艙、洗消方艙、傷員收容帳篷等組成。機動方艙醫院配置專業醫療器械。
由于需要醫療的病人很多,將傷員收容帳篷改為體院館或大型會議廳等能容納更多人的場所。
2020年2月,為了應對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國家衛健委及相關單位在武漢建立了武漢火神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以及13所方艙醫院。截至2020年2月15日,武漢開放了9個方艙醫院。
2020年3月3日,湖北將有序推進醫療秩序分區分級管理,分類分步實施,根據疫情防控實際逐步縮減新冠肺炎收治的定點醫院,有序關停方艙醫院,分批分布逐步恢復正常醫療秩序。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電源車主要有承載底盤、消音降噪方艙、發電機組、電纜盤等組成。隨著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我國電力、電信、移動、網通 的加大建設與投入需要,電源車正是為這些行業需求而設計的一款帶電應急工作車。可用于通信、電信、煤礦、油田的相關應急用電工作,特別對于突發事件所產生的斷電搶修、供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
宿營車主要承載底盤、擴展方艙、折疊床鋪、靜音發電機等組成。宿營屬于后勤保障車,改善救災抗險等保障能力。在各種搶險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保障作用。
應急排水車重要有承載底盤、方艙、發電機組、大排量排水系統、夜間照明系統等組成。集成了大功率自吸泵、多臺排水泵,重要對城市排澇、市政管網搶修排水、地鐵隧道應急排水等多種特殊場合排水。車上還配有大功率發電機組,可實現應急供電功能。
多功能照明車有承載底盤、柴油發電機組、升降照明燈系統等設備組成。為應急搶修和搶險燈場合提供照明保障、電力保障及部分搶修設備,滿足通信、煤礦等部門事故突發性、分散性、復雜性的應急救援需要。
方艙技術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綜上所述,方艙技術在軍用和民用交替使用,引進技術和資金支持創新研制和軍工產業發展,充分調動城鄉需求以及增加用來消費的資金。發展新技術和新能源,實行多方面投資,實體經濟的制造產業是主要方向。引進技術和資金進行創新,支持制造產業發展。調動私企閑散資金用在制造產業投資上,發揮國企帶頭作用,國企帶動私企,推動軍事和經濟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