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市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平均海拔高度1518米,年均氣溫10.3℃,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年均降水量327毫米,而蒸發量高達1600毫米以上,植被覆蓋率低,降水量少,自然生態脆弱。近年來,全市上下立足構建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以鞏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重點實施了“兩園(五泉山公園、白塔山公園)改造”“蘭州新區生態景觀工程”“城區綠地景觀整治提升”等項目建設和“百萬鮮花靚金城”活動,建設了一大批園林綠化重點項目,打造了一系列精品綠化示范項目,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城市環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7827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2.73%,綠化覆蓋率36.77%,綜合性公園15個,5000平方米以上游園綠地124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18平方米。
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目前城市園林綠化管護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根據蘭州的地理氣候環境,提出了一些適宜的植物種類和綠化管護技術,以期為城市園林綠化管護提供參考。
受到盲從“草坪熱”的影響,一些綠化部門過多、過頻、過大面積地使用草坪進行城市綠化,導致了綠化物遮蔭、消音、濾塵、防風等效果減小;園林綠化過程中為追求新奇偏好南方樹種,為突出現代城市氣息而忽視樹種的生態適應性。這些選擇只考慮了新、奇、異的效果,而忽略了科學合理的搭配,不但無法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而且管護成本也較高。合理的城市園林綠化樹種選取不僅要將品種不同的花木結合在一起,也應使適宜本地的各類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搭配選用,這樣既可節約管護成本,也可使城市綠化有層次感、美感。
園林綠化管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所謂“三分栽,七分管”,而現階段,很多園林管護人員對此缺乏正確的認知,重“栽”輕“管”,使得管護工作存在較多問題,影響了管護質量。由于對管護工作的重視力度不強,并未規劃合理的精細化措施,僅是通過除草、灌溉等方式來改善養護效果,使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等的影響,苗木長勢不一、參差不齊,難以形成景觀效果,進而破壞了整個園林的景觀質量。
園林綠化管護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一方面要做好從業人員管護技術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時完善更新管護設備。為了節約管護成本,管護單位往往會減少相關支出,從而導致管護人員技術水平跟不上、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等問題,無法取得良好的養護管理效果。
在適宜蘭州地區栽植的樹種中,選擇防風固沙、降塵、吸附懸浮物顆粒能力強,枝條不易折斷、抗旱耐寒的城市園林綠化樹種,在不影響主體景觀的前提下適當減少草坪種植面積,建立草、灌木、喬木,常綠葉與落葉結合的有效抗風沙多層次園林綠地系統,這樣不但可以節省種植管護成本,更能有效地調節周邊的小氣候,不僅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而且充分發揮出城市綠地空間的完美利用效果。
隨著蘭州市國家園林城市的成功創建,蘭州市園林綠化已步入全面發展階段,生態園林將是園林綠化的主體,本地既有樹種更是生態園林建設的基礎,應該予以廣泛運用。可以加大一些很有蘭州特色的植物如青杄、甘肅山楂、國槐、絲綿木、陜甘花楸、遼東櫟、玫瑰的運用。

表1 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中可參考選用樹種
1.制定合理的管護計劃
園林綠化管護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同的植被其管理要求也有不同,所以在進行園林綠化養護工作前,必須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護計劃,為園林綠化管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科學依據。園林綠化管護計劃包括植物施肥計劃、植物修剪計劃、病蟲害防治計劃等,并結合園林的特殊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便于更好地進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
其具體流程為:春季開展植物的補栽補植、施肥以及維護巡查工作,及時清理上一季出現的死亡樹木,并補栽補種;在夏季可以開展病蟲害防治、水量管理、樹木加固和剪枝工作,保證植物能夠健康生長;秋季則需要基部封堰灌冬水以及防寒處理落葉植物,避免溫度下降阻礙植物的生長;而冬季則需要實施積肥和積雪處理,為翌年的生長積累較多養分,加快其生長速度,以此增強園林景觀的觀賞性。
2.加大園林管護技術培訓
作為園林綠化管護工作的主體,管護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園林的具體情況,比如園林的植被類型、場地分布情況及管護技術手段等,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應熟練掌握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了解所在區域的氣候特征,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養護措施,讓植物健康生長。而這些都是園林管護技術培訓的重點內容,所以,在冬季管護任務較輕時期,管護單位要積極組織管護人員參加相關園林管護技術培訓,提升園林綠化養護的管理水平。
3.及時更新園林管護設備
傳統設備人工成本較高,工作效率較低,增加管護資金支持,及時更新園林管護設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如運用節水灌溉設施、除草設施、修剪設施等。
1.修剪技術
修剪是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完善植物觀賞效果的主要環節。在修剪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有短截和回縮2種,需根據植物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修剪技術,以保證植物生長中有足夠的陽光和通風條件,減少病蟲害侵蝕。
修剪需要在植物的生長期與休眠期展開,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可稍重剪,對處于休眠期的植物進行修建時,需要根據植物的形狀進行修剪,提高植物的美觀性,同時需要修剪植物的多余分支,冬眠期的修剪能夠有效減生長期的養護工作量。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

表2 不同種類植物修剪方式
2.澆灌技術
在水分管理時,可以結合區域內的氣候、溫度、布局等特征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強化養護管理效果。主要是苗木生長旺盛時期,樹葉蒸發量大,需水多,應勤灌溉,尤其是新植樹木、小苗、灌木的樹根較淺,抗旱能力較差,宜早、晚進行澆灌。蘭州地區冬季在土地封凍前灌一次水,以利于苗木越冬。灌水量要與樹種、品種,以及不同的土質、氣候條件、植株大小、生長狀況等結合。
3.施肥技術
在施肥時,要按照施肥計劃科學進行,結合氣候特征,可在春季施用有機肥,夏季追施氮肥,秋季注意施用磷鉀肥,從而促進植物根莖的良好生長,冬季結合灌水施基肥,增加土壤肥力,為來年苗木生長提供基礎營養保障。在施肥過程中,也要根據植物的特性規劃施肥方式,對于根系較發達的植物,施肥時范圍需要擴大,施肥不宜過淺;對于根系淺的植物,施肥范圍應相應減小。
4.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病蟲害管理前,先要明確掌握植物病蟲害特征,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減少病蟲害威脅。對引進的外來樹種,做好檢疫工作,以免病蟲害的傳播。同時根據園林植被的生長特性,保證環境的清潔程度,及時剪除病枝病葉,清掃落葉。蘭州園林綠化植物中病蟲害主要包括金龜子、天牛、木虱、介殼蟲以及潛葉蛾等,通常使用殺蟲劑來進行防治。常見的園林綠化植物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根腐病以及炭疽病等,采用濃度為800~1000倍液的多菌靈、托布津等進行處理。此外,要及時清除園林景觀中的雜草。通過預防優先、治理趁早,營造最佳的苗木生存環境。
5.防寒越冬技術
在蘭州地區,對于易受凍害的植物,要及時做好越冬防寒工作,喬木類主要方法有:樹干涂白法、主干包扎法等,花灌木類主要方法有:覆蓋法、全株包裹法、暖棚法等。
綜上所述,在城市園林綠化設計時,一定要充分依據當地自然條件,多選擇一些適宜當地環境的園林綠化植物種類,積極推廣本土樹種,科學搭配喬灌木,從而降低管護成本。在園林綠化管護技術中,注重水肥管理,科學合理修剪,加強病蟲害防治,做好防寒越冬,使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在園林綠化管護水平上,持續增加資金支持,加大管護人員培訓,合理制定管護方案,及時更新管護設備,從而提高管護精細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