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亞
《火燒云》一文以“變”統領,處處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整體之“變”。課文一開始先講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用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兩頭小白豬等五個明“變”和喂豬老頭兒的胡子是金胡子一個暗“變”,形象而概括地寫出了日落時分火燒云的動態之美。最后作者用“燒著了”集中表現火燒云的整體變化。
顏色之“變”。文中用“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句,說明火燒云的顏色多樣。接著用“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不僅進一步突出了顏色的多,而且強調了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快。
形狀之“變”。在寫了火燒云的顏色之變后,作者濃筆重繪,突出了火燒云的形狀之“變”:先是“一匹頭南尾西跪著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接著“又來了一條大狗。那狗十分兇猛,在向前跑,后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這里把火燒云想象成了馬、狗、獅子等動物,突出了火燒云變化的趣味性,表明了火燒云形狀變化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