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
讀黃華兆的水彩畫,可看到一個由外向內、由形到神的轉化過程。華兆的水彩畫功夫不錯,用色透明清新,用水明潔潤澤,用筆準確肯定,把水彩畫用水及水色的特點發揮得相當到位。前些年,他用這種訓練有素的正宗水彩畫技法,在表現自然風景中頗有效果。
我們一提到水彩畫,就想到這個與中國畫用水相似的外來畫種已形成特色的風景、靜物畫。人物畫在水彩畫中主要是頭像、肖像一類。水彩畫由于自身用紙用水的特點,畫幅一般不大,所以題材一般也較單純,一個小境、幾個靜物組合、一個頭像或半身肖像,即使風景場面大一些,畫得也較簡潔單純。畫面復雜了,水彩畫的技巧難度頓時加大若干倍,一些水彩特點也容易喪失。這就形成了水彩畫的小品特點。華兆過去畫的小品風景,也具這個常規水彩畫的特征。例如,他的《故鄉的船》就是這類作品。場面雖然簡潔單純,但技法純熟,落筆準確肯定,色彩干濕并用,或趁濕點染,柔和而豐富,或干筆疊加,肯定而透明。加上造型中精致的留白,使華兆的水彩風景小品意味純正而優美。
但華兆似乎沒有滿足于這種正宗傳統的水彩畫法。他試圖通過水彩這種樣式,去表現更具精神性的內涵。他直接去表現西藏藏傳佛教的內容。在《金色陽光》和《靈光》系列中他以藏傳佛教的喇嘛和佛教徒為表現對象,在煙霧繚繞迷離恍惚之中,試圖表現藏傳佛教神秘深邃的宗教氛圍,而強烈的紅褐色調,更烘托出西藏密宗寺廟的神秘之感。如果說,華兆的這些作品表現出他不滿足于傳統水彩小品風景和靜物的創作模式,而試圖加強精神性表現,那么,華兆采取的也仍然是水彩畫中傳統的單個人像的方式。他的這些人像畫得很寫實,包括環境中的墻面和木門,都畫得一絲不茍,一些細小的紋理也作了細致的處理,顯示了華兆在水彩畫寫實技藝上堅實的基本功。
當看到華兆最近的一批作品時,覺得他似乎找到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以《天語》系列為代表的華兆的系列作品,顯示出這位青年水彩畫家多年的探索和思考。這批水彩畫作品以傳統文化的多種器物和藝術樣式的組合為畫面。畫面的物象組合并非是完整的物象,有時以物象之局部或碎片,在虛擬空間中作平面的組合。因其虛擬,故自由,因其平面,故構成性強,因其虛擬與平面,故水彩畫水色的淋漓、滲化、滴淌、浸潤及色塊的疊加、罩色,諸般技法特色均可隨意處理,使畫面形式感十分突出。盡管虛擬,但華兆又在一片虛擬之中刻意精雕細琢畫龍點睛于個別局部。如《天語流脈》之菩薩、青銅鼎與明式木椅,那是精而又精,不僅以色彩直接描繪,而且高度寫實再現。這樣,這種局部的色彩的寫實性形象,與畫面占據大部的虛擬的單色的物象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不僅如此,畫面中一抹與單色背景形成補色關系的構成式色彩塊面,更以其非現實的符號特點,消彌了畫面場景的寫實性乃至真實性,讓你只能在這個虛擬的超現實的藝術的空間中,去體悟作者精神表現的境界。值得指出的是,華兆訓練有素的寫實性水彩畫技藝在這種大寫意的水彩畫作品中仍然起作用。你看他畫的那些真實精巧的古琴、鳥籠、木椅,那一片淋漓的水色中為造型而留下的精巧的留白……
顯然,華兆在他的近期作品中,在虛擬與寫實、平面與立體、單色與色彩、寫意與寫實、具象與符號種種矛盾而和諧之中構成一種超現實的精神境界,一種對傳統的思考與反省。華兆顯然成熟了。他的《天語》系列作品《天宇》獲第九屆全國水彩畫展提名獎,我想,這是水彩界前輩對他多年探索的一個鼓勵。華兆今后的進步應當更大。因為,他已在前行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