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任務驅動型作文,由于題目類型和特點各異,審題立意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命題人怎樣變換題型,考生只要明辨“任務”,緊緊圍繞題目指定的“任務”立意行文,都是符合題意的。此外,考生在審題時還要特別關注不同題型所給出的“任務”的差異,根據不同的命題指向,有區別、有針對性地選好切入點,確保立意精準,全面完成命題指定的各項“任務”。
一、明確“指令”
具有“指令性”是任務驅動型作文最大的特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指令,包括文體指令、內容指令、思維指令、比較指令和對象指令等。很多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指令不止一個,考生在審題時注意不要遺漏。
1.文體的指令
所謂文體的指令,是指材料要求中已經或明顯、或隱含地規定了寫作文體。有些題目對作文文體的指令較為模糊,需要考生作出分析判斷。
2.內容的指令
綜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幾乎所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題都含有內容的指令,指令幾乎都會指向材料本身。
3.思維的指令
所謂思維的指令,是指在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題目中,其任務指向的材料會出現或矛盾、或對立、或引人深思的情境或問題,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或方案。這就需要考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對材料中有爭議、有分歧的問題進行探討,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
4.比較性指令
比較性指令是指題目所給任務中,蘊含二到三種不同的人、事、方法等,要求考生進行比較分析,并闡釋觀點或理由。行文時不能只談其中一種而對另外兩種選擇性忽視,但也不可平均用力、通篇比較。
5.對象的指令
對象指令是指材料作文在任務指令中明確了寫作的接受對象,即讀者。讀者不同,作文的選材、行文也應有所不同。
二、完成“任務”
1.善于鑒別,精于比較
對于比較類的材料,考生審題時務必辨明不同觀點、行為之間的優劣差異,從中精選出最符合自己觀點的思想傾向,以及最便于發揮自己特長的某一側面,再確定立意。
2.理性表態,冷靜發聲
有些題目以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入題,這些現象往往隱含著人們對其不同的道德評價。由于人們的世界觀、道德觀以及認知能力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評判標準自會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命題人要求考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考量其道德標準。考生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到科學、理性發聲。
3.斟酌輕重,辯證思考
有時命題人會將同質的幾個材料或人物并列呈現出來,讓考生自己從中選擇,并闡釋理由。針對這樣的命題,考生一定要細心掂量,用心斟酌,做出縝密的選擇。立意時務必注意突出一個“更”字,千萬不可因肯定一個而否定其余。
4.明確是非,準確判斷
有些材料內容所呈現的是非曲直已經非常明顯,材料中暗含著命題人的情感傾向和作文立意指向。如果考生不用心揣摩,很可能會造成審題立意的偏差。高考作文不僅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考查其是非分辨能力。作文立意一定要健康向上,弘揚正能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近來,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勇闖火海的“烈火英雄”等影視形象感染了眾多年輕人,興起了“燃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燃點”,可以是對社會無私奉獻,可以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還可以是在困境中不被擊倒……“燃文化”反映了當代青年自我定義、自我塑造的愿望。
請結合材料內容,以校長或學生的身份寫一篇在學校升旗儀式上的演講稿。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毛主席曾經說過:“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個精神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超越,一種不甘平庸、不甘屈從、不得過且過的血性和品節。“燃文化”可以激發這種精神,而這種精神對補充新一代青年的“鈣質”尤為必要。唯有“燃”,方能勃發“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氣;唯有“燃”,方能澎湃“鐵肩擔道義”的熱血;唯有“燃”,方能鍛造出“大國工匠”“鐵血戰狼”等時代的弄潮兒。
本文在具體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格式,包括開場白(稱謂語,問候語)、正文、結尾三部分。二是寫法,要注意內容的現實性、情理的說服性、情境的現場性和表達的口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