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輝
站在連綿西去的汨羅江大堤上,看江水靜靜西去。江邊幾漁夫席地而坐,一邊呡著酒,一邊談天說地,那些泊在柳蔭下的漁舟,搖搖蕩蕩,自由自在地任陽光翻曬。日上三竿,陽光透過淡定的云層,鉆出來漫步茫茫的草地,小草們放出青春的光芒。充滿禪意的濕地,仰止間如流動在江邊的綠瀑,橫空三千里;對岸的玉笥山松勁桂翠,白鷺婷婷,布谷和鳴。透過叢林可隱約窺覬屈子祠的遺風。在飽覽風光之余,便有一種思緒自由飛翔,一種遠離塵埃的平仄在跳動。
“日光微漏潭見底,水氣上薄云成堆。”這是一個春天與陽光邂逅的日子。暖陽一步步逼近,那光芒灑在臉上,是那么親切,風度翩翩,草尖在露滴欲干的層面上吸吮著溫情的嫩綠。我獨坐于濕地中的一塊石頭上,不遠處一棵半殘未老的柳樹與我相依。就在眺望遠方的時候,我的眼睛從碧綠無間的盡頭發現有一片微波蕩漾的水澤。澤旁一位少年鞭著一群白鵝,鋪張的綠草地上便生動了許多,仿佛有白云飛渡的感覺。水澤顯得很從容,像在靜靜地等待著一次即將蒞臨的浪漫。那少年鞭子一揚,悠揚的口哨聲掀開了如雪的翅膀,鵝們興奮得努力用紅掌拍打著綠地,接著爭先恐后地撲向心愛的水面,羽翼下的快樂,讓整個濕地的花草為之一振。紅掌紛紛撥動清波,剛才靜好的一洼碧水,瞬間把沉浸在水中的太陽爛成一池碎片。那少年悠閑地靜坐于綠色版塊之中,欣賞著白鵝戲水的絕作,隨口吟出駱賓王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那純真而悅耳的童聲給濕地增添了幾分雅致的詩意。
春天用自然的旋律呼喚著萬物復蘇,并于天地之中營造一個將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都糅合在一起的生態共同體。陽光就像一個藝術家,用最浩瀚的氣魄潑灑一幅斑斕有致、靈秀而幽美的水墨人間。我就這樣,如同一個不買門票的游客,在一毛不拔的吝嗇中盡情地享受陽光的溫存、草地的遼闊、生命的神奇和詩意般的恬謐,品味著湖光山色、野花盈香、少年逸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置身其間,隱約聽到風騷楚韻從古祠的鐘鼓聲飄來,便有詩意涉江而來,楚楚動人。
“淺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參天蔭翳長。”陽光的親昵在詩意視覺的沖擊下,紛至沓來的靈感我有點捕捉不住。只能閉著眼睛默默地聆聽風的聲音,身邊的小草卻調皮地攜著風一個勁地往我懷里鉆,弄得我心神不定,如掉進一個個顫動的林莽之中。我意欲將身旁的水草吟成江南小調,生硬套上平仄的袈裟,醞釀成一盅老酒,那醇香一直蔓延進我的心靈,并渴望共鳴著一串唐詩宋詞。詩興隨之流動著、跳躍著,楚楚而來,仿若女子香荑執扇,對著青銅古鏡理容,是那么清純,那么多情。眼前一切擁有無限的優美和誘惑,欣欣然,喚醒汨羅江畔的香草美人和激流中劃龍舟的號子。
陽光的激情從容斂步,夕陽就準備回家。對著半明半暗的山水調子,濕地與江水默契得天衣無縫,妙曼的詩句纏綿,晚霞中幾片無憂的風箏飛向遠方,追趕奔流不息的江水。
感謝陽光和春風贈我一頁豐碩的詩箋。我的詩歌從清晨出發,從容自若,走向夕陽。
(作者單位:“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辦公室)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