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首都勞動者優秀代表出席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十八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向首都各界勞動者致以節日的祝福,向仍然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和助力復工復產、復市復業的勞動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北京市總工會介紹了工會系統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相關情況,首都勞動者代表講述了各自的戰 “疫”故事和勞動故事。
發布會上,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新聞發言人趙麗君代表北京市總工會,向奮戰在各行各業的首都廣大職工致以誠摯的問候!

她說,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鄭州圓方集團職工回信,勉勵廣大勞動群眾,堅定信心、保持干勁,弘揚勞動精神,克服艱難險阻,在平凡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這是總書記對新時期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殷殷教導,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溫暖。
趙麗君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市總工會第一時間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各級工會累計投入近3億元,購買防疫物資、開展慰問幫扶、支持中小微企業。兩年內將全額返還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將新冠肺炎納入 “非工傷意外傷害險”范圍;把在職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住院部分最高報銷額度從8961元調整至17647元;設立 “溫暖武漢”公益項目,廣大職工和相關單位捐贈款物4196萬元;開通12351心理熱線和線上法律咨詢;推出 《戰 “疫”工會課堂》等技能培訓課程,為職工提供24小時“隨身服務”。
市總工會還專門投入1000萬元支持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投入1000萬元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力度;投入5000萬元支持科技園區、商務樓宇中的小微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建立消費聯盟,搭建企業生產、職工消費的對接平臺,助力企業發展,滿足職工需求。繼續加大 “首都職工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力度,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全額貼息、免擔保費等服務,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困難。依托 “工會就業服務號”,發布涵蓋261家單位的5.3萬人的用工需求,提供 “點對點”的就業直通車服務。
北京援鄂醫療隊:一戰到底 全勝而歸

北京市援鄂醫療隊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患者,生命至上,日夜堅守 “醫者戰場”。
1月27日,來自13家市屬醫院的隊員緊急受命馳援武漢,在重癥定點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連續奮戰65天,成為去得早、回得晚的醫療隊之一。
北京醫療隊和武漢協和醫院共同承擔三個病區150張床位重癥患者救治任務,累計收治患者345人,年齡最大的91歲,重癥、危重癥占88%,治愈出院患者220人,醫務人員零感染。北京醫療隊榮獲全國新冠肺炎防控先進集體,2名隊員榮獲先進個人稱號。
在鄂期間,醫療隊制定了會診、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18想核心制度,保障了醫療質量安全;在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患者,開展患者心理干預;快速推進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等治療手段;與北京開展5G遠程會診,最大限度利用北京專家資源救治患者。這些舉措有效提高了收治率,降低了死亡率。 “醫療隊員發揚醫務人員職業精神,形成戰 ‘疫’文化,建立了醫療質量管理的 “北京模式”,提出了院感防控的 “北京方案”,總結了輕癥、重癥患者救治的 “北京經驗”……一戰到底、全勝而歸。”北京援鄂醫療隊隊長劉立飛說。
王月鵬:守護“千家萬盞燈”

“我所從事的帶電作業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職業,不僅帶電工作,而且工作電壓等級高達一萬伏,是家用電器電壓的50倍。”王月鵬說。
疫情來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屆“北京大工匠”、國網北京昌平供電公司帶電作業班班長王月鵬和同事們在小湯山工程建設一線加班加點,電網調控運行人員連續92天集中封閉、異地值班,上萬名電網職工堅守崗位……
疫情期間,為保證昌平地區31個隔離點、17條防疫保障線路以及為市民不間斷供電,從春節到現在,王月鵬和同事連續作戰,完成帶電作業335次,減少停電時間900余小時。
遇到險情,王月鵬和同事隨時可能被短路所產生的巨大火球吞噬,但他們無所畏懼, “小小一度電,千家萬盞燈,連接著所有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電力人的承諾就是不負人民的信任,以自己的用心換大家的安心。”王月鵬說。
劉博強:首鋼工人的冬奧夢

劉博強最近在學英語,42歲的年紀重新學習,為的是能和國際一流制冰大師更好地交流,學習最先進的制冰技術。
制冰,但干起來很難,因為制冰對水溫、潔凈度、pH值都有嚴格的要求,不同的比賽項目對冰的軟硬、薄厚和溫度要求也不一樣。這對劉博強這個 “半路出家”的制冰師來說,難度很大。
在成為制冰師前,劉博強在首鋼做過軋鋼工,當過煉鋼維檢工。2016年,冬奧組委進駐首鋼園區,原來的車間被改造成冬奧訓練場館,他也轉型成為一名技術含量很高的制冰師。為了摸清冰場的運行規律,他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場館內外分別放了溫濕度表和測溫箱,每天早上五點半他就跑到冰場,每隔兩小時做一次記錄,同時記錄冰面的溫度,反復測算溫度、濕度值。經過連續一個月的測試比對,終于總結出了最合適的溫度、濕度值,掌握了冰場的運行規律。
疫情突至,劉博強和同事也跟國家隊一起進入封閉狀態。 “為避免發生交叉感染,我們工作時穿上防護服,行走路線和進出場館的時間也要和運動員錯開,嚴格保證安全。每天兩點一線,工作時間在訓練場館,休息時間在臨時酒店。兩個多月沒回家,說實話,真的很難熬。”劉博強說,他還是覺得值得。他期待著,在2022年,以首鋼 “制冰大工匠”的姿態,出現在保障北京冬奧會的現場,實現一名首鋼工人的冬奧夢。
張輝:有困難,找工會!

“有困難,找工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職工董事、工會主席張輝講述了疫情之下集團工會的暖心做法。
疫情爆發之初,北汽工會按照市總工會總體要求,第一時間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從七個方面進行針對性部署,形成了疫情期間工會工作機制,讓職工真正感到疫情之下,工會是可以依賴的家。北汽新能源工會針對滯留湖北的員工,還開展了 “藍谷等你回家”系列關愛活動,讓職工倍感溫暖。同時,將科學指導和真心關愛結合起來,幫助職工解決困難。編發 《新冠肺炎職工防范知識讀本》,形成一萬余字的詳細防護指導,率先提出 “有困難,找工會”!北汽春節離京人數為35327人,其中前往湖北地區518人,給節后返京防控帶來很大壓力。工會積極配合行政,對返京職工開展 “衣食住行心”全方位關愛,幫助無法進入租住小區的職工安排臨時酒店,為從高風險地區回京的職工安排觀察周轉房,開啟臨時超市,盡最大努力為職工提供生活便利,為復工復產奠定基礎。
此外,北汽還創新了工會工作方式,運用“互聯網+”思維,充分發揮網絡職工之家的作用。依托 “幸福北汽”職工線上服務平臺,開展網上練兵活動,累計線上學習已超過80萬人次。同時,注重宣傳引導,講好職工故事,利用微信公眾號傳播防疫知識和職工戰“疫”事跡,推出 《疫情當前看擔當》 《凌晨兩點半,你不知道的 “老孟”故事》等60余篇一線戰 “疫”報道,堅定廣大職工戰勝疫情的信心。北汽還開展了多種云端職工活動, “實現了疫情可以隔離空間,但工會關愛不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