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編者的話:疫情還沒結束,各國已著手重啟經濟。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拉開了新基建大幕。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新基建新在哪?將帶來多大的經濟拉動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基建將面臨什么困難?《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探秘中國首個5G智慧工地
在位于北京的中國首個5G智慧工地,《環球時報》記者戴上一副AR眼鏡,望向對面的采訪對象。眼鏡中立刻用文字顯示出他的基本信息:趙燦振,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京東總部二期C座項目總工程師。這種科幻感讓人想起好萊塢電影《碟中諜》中的場景。趙燦振告訴記者,他會定期佩戴AR眼鏡,對工人進行安全檢查。在這個建筑業和通信業緊密結合的工地,AR眼鏡只是5G應用于新基建的案例之一。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布5G商用牌照。一個月后,中國建筑聯合中國聯通在打造5G智慧工地領域展開合作,確定京東集團總部二期2號樓項目C座項目為全國首個5G智慧工地試點?!绊椖坑?019年10月開始運行,目前已積累很多數據。”趙燦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很多國家,5G技術還不成熟,應用于建筑行業的案例就更少了。因此,該項目的實踐經驗對于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AR眼鏡確保安全用工
“現在不少建筑工地都存在非法用工問題,一些工人沒有簽訂正式合同就來干活?,F場六七百名工人我們不可能全認識,用它一掃描就OK了,”趙燦振指著手中的AR眼鏡說。戴上它后對工人進行人臉識別,就能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是哪家勞務公司的,有沒有違章記錄,基本健康狀況等。而傳統工地只能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工人進行安全檢查,存在隱患。
項目內,一間5G健康亭吸引記者的注意。趙燦振告訴記者,這間健康亭配備了5G可移動建筑職業健康分析系統,可對每一位進場員工進行體溫、血壓、血氧、心電等十多項生理檢測,以判別員工的健康情況是否符合作業要求。
5G工地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實現5G信號的全覆蓋。5G信號塔的高度一般為35米,但建筑工程有地下的,也有高層的,隨著建筑物的升高或進入地下的深度不斷增加,信號就一點點消退?!盀榇?,我們在現場建了一個魔方基站,可實現5G信號對工地的全覆蓋,并在項目的制高點布設了一個球機,對工地進行全景監控?!?/p>
在項目展示廳的大屏幕上,布滿了不同角度的實時監控畫面。“請佩戴安全帽再進入工地!”監控屏幕上,一名沒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攔了下來。據趙燦振介紹,項目主要出入口、閘機等位置都設置了AR攝像頭進行定點拍攝,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和辨識都在1秒鐘以內完成。
無人駕駛機械成為可能
大帶寬、低時延和廣連接是5G的三大特性,這些特性在該智慧工地都找到了用武之地。趙燦振舉例稱,大帶寬就是流量大,可提供每秒10G的傳輸速率。使用5G技術的建筑業,常用的普通BIM模型大概是10G左右,幾秒鐘就能下載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在傳統工地,BIM模型是無法下載和打開的。BIM模型相當于把平面的二維化圖紙變成三維立體式,建筑中所有的標高、尺寸都能看清楚,可有效指導現場施工作業。
5G的延時只有60毫秒,低延時使得無人駕駛機械成為可能。“在工地的一些危險區域操控塔吊風險很高,一旦發生塔吊傾覆事件,將直接威脅塔吊司機的生命安全。5G的應用可讓塔吊司機坐在辦公室中操縱遠處的塔吊,大大提高安全性。目前這一應用正在建筑工地進行測試。”趙燦振表示,無人駕駛機械系統已在青島港落成。
對建筑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在傳統工地,如果希望對某一區域拍攝高清畫面并實時回傳,需要在攝像頭后面架設一根光纖。人走到哪就要把光纖帶到哪,非常不便?!岸?G時代,只需一根電源線,就可以實時傳輸畫面,實現靈活部署,哪個地方有危險源,就把攝像頭放在哪個位置,大大提升監測的靈活性?!壁w燦振舉例稱,該項目開發了雙360度塔吊應用系統,就是在塔吊設備上安裝了一個隨吊鉤起降而伸縮的攝像頭,可避開塔吊司機的視野盲區,讓司機實時了解起吊物品的位置。而在傳統工地,當司機遇到視野盲區時,需要專門的信號工來指導司機,準確性很難完全保證。
5G應用還使專家遠程指導成為現實?!叭绻闶且晃缓笈_專家,在其他城市工作,希望看到工地上某一位置的具體情況,那么只需要讓現場工人戴上AR眼鏡到這一位置查看,你就能看到和工人一樣的畫面,就可以遠程指導現場如何施工了?!?/p>
趙燦振認為,新基建理念將對未來建筑業產生顛覆性影響,真正解決建筑行業現在的痛點,比如,大型設備無人操作、機器人建造、無人機巡檢、區塊鏈等。“5G應用于新基建后,很多工作都是機械化操作,可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準確性。此外,培育產業化工人是建筑行業大趨勢,通過5G技術對人員進行科學規范管理,將加速這一進程”?!?/p>
工業互聯網,中國不再被“卡脖子”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技術支撐,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是讓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機械、設備等實現聯網。它將給企業、消費者及國家經濟帶來什么改變?
“在新冠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對基建企業發揮重要作用?!庇扇患瘓F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路川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時,三一集團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啟動了應急調度管理平臺,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了最近的工程機械的位置,了解設備工況,并將設備按波次調度到施工現場。
工業互聯網給企業帶來的最顯著變化來自生產效率的提升?!肮澥?0%的設備,減少一半工人,產能增加兩倍。”黃路川以三一集團為例稱,該集團將生產線上的9000多臺設備全部聯網,通過工業互聯網分析發現,實際需要為8000多臺,對1000多臺不需要的設備進行封存。
工業互聯網還將幫助企業開源、節流。據黃路川介紹,廣州的定制家具產業有很多中小企業,有的只能做門板,有的只能做雕花,他們各自接訂單的能力很有限,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產業集群后,就可以做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如果平臺接到訂單,它可以分拆到不同的中小企業生產,做完后再把不同工廠的部件拼裝起來,運到客戶家安裝。這就是一個開源的過程?!?/p>
由于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的所有設備都進行了聯網,很多設備都可實現共享。在一個產業園區里,如果一個模具可以由不同企業共享,單個模具的使用成本就會從100元降低到10元,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就是節流了。“這種設備共享能直接讓消費者受益。比如很多城市洗一次車要四五十元,現在有的地區開始推出全自助式共享洗車機,消費者掃碼就能洗車。從車子開進去,到洗完烘干,都由洗車機自動完成。洗一次車的費用僅為1元?!秉S路川表示,在工業互聯網中,這臺洗車機作為商業資產會被標記身份,不僅有專門的維修人員定期進行維修保養,也有融資租賃公司給它做貸款,回收資金可以分賬。
據黃路川介紹,在工業互聯網方面,中國和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中國工業互聯網已實現自主可控,不被國外“卡脖子”?!爸袊I互聯網用新技術去實現迭代升級,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為發達國家存量的工業軟件會有很強的慣性和壁壘,會阻礙他們用新架構去實現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而我們工業軟件本身弱,有更多機會直接切換到新技術上去。”黃路川認為,未來中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會比較領先,因為中國應用場景較多,比國外有更多機會發展出豐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
如何防止落實時出現偏差
北京市近日發布新基建行動方案,圍繞六大方向提出30個重點任務。而中國各地針對新基建發展的重點方向紛紛出臺政策。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后疫情時代,新基建是中國經濟新動能的來源,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偏差。
“新基建首先是數字化產業,跟傳統基建相比,軟性的部分更多,無形資產、知識資產、數字資產的增加是新基建的一個顯著特點?!睒涓ヂ摷夹g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路川對記者表示,傳統基建更多拉動的是沙石、泥土等低端產業,會造成一定的城市污染。而新基建培養的是國家的尖端能力、核心競爭力,創造一批新高端就業崗位。
但在工業互聯網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黃路川表示,中國中小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較弱,接受并實施工業互聯網的理念需要一個過程。另外,中小企業的支付能力有限,即使知道工業互聯網是好東西,也花不起錢來搭建。但黃路川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成本高,主要原因是遠沒有到規模效應,一旦達到規模效應,成本可能會降到現在的1/10。
在新基建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防止市場出現偏差。中國未來5年將安排總投資48.6萬億元的新基建項目。黃路川表示,如果政府投入資金后,我們會有更便宜的云資源、更低的軟件開發成本,按道理講,可以結構性地降低供給成本,但如果人才發展結構沒跟上,導致從業人員工資暴漲,“最后結構性成本不降反升,物料成本再低也無濟于事”。
賈康表示,新一輪建設來臨后,最需要提防的是在資金使用方面。政府不能認為可以大包大攬,“一定要以政府有限的財力做引子,充分用機制創新調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境外資金一起來做綜合開發”。此外,還要防止一些管理部門、產業界人士形式主義地理解新基建,只是簡單表個態,然后把其他地區的實施方案照貓畫虎拿了一套就在本地區、本行業應用。“新基建應在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形成一個盡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解決方案”?!?/p>
環球時報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