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鉆石周刊》6月12日文章,為什么中國老年人“孤獨死”的情況比日本少日本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孤獨死”情況很多,已成社會問題。中國的高齡少子化也在快速加劇,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億。若單從數據看,中國像日本那樣頻發“孤獨死”并不奇怪。但實際上,中國卻很少出現“孤獨死”情況,這是為什么呢?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傳統地緣社會已改變,城市高樓林立,人情關系變淡薄。對此,中國政府加速社區居委會建設。近年來“老年人互助養老模式”也備受關注。為了不讓老年人悶在家里,各地還開辦老年大學,設有各類保健和文化課程。我參觀過幾次這類學校,校園寬敞,老師水平很高,學生們快樂學習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相關政策支持,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也造就中日不同。比如,很多中國老年人喜歡聚集在公園里練習太極拳和體操、跳廣場舞、唱歌,或坐在長椅上閑聊。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像日本那樣完備,自發性質的活動表現出中國老年人“不僅僅依賴政府”“自己的健康自己守護”的意識。
雖說近年來中日社會一樣,核心小家庭成為主體。但“家庭第一”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多數情況下,年邁父母與子女都住得較近。即使離得遠,也會利用視頻電話或頻繁走動來聯絡感情。
而且,50%以上的中國老年人退休后會開啟照顧孫子的“第二人生”。中國老年人十分疼愛孫輩。在中國的學校門口,經常看見老年家長的身影。疫情停課期間,也是老年人陪伴孫輩上網課、給孫輩做飯的情況居多。而日本的老年人不太樂意長時間照顧孫輩。
中國老人中很多還愛炒股。常聽見他們熱火朝天地交換股票信息。街頭巷尾還有很多老人搓麻將。這些不僅鍛煉大腦,還能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而日本人性格較為內斂含蓄,一般不怎么與陌生人交談。▲
(文卉譯)
環球時報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