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華

過去的教育中,大多數的學校、教師更看重學生的分數,課堂上更多的是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本身。自1999 年起,中國實施素質教育,倡導課堂主體地位的轉換,我國教學工作的重心也從傳播知識轉移到對學生諸方面素質的培養。所謂素質教育,簡而言之就是從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發進行教育教學,并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實踐。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學工作的重心從教書逐漸傾斜向育人,新時代下的優秀學生一定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學工作的重頭戲,人文精神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語文課堂是人文精神學習的一個載體,教師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全方位的精神文化建設。
人文精神,簡單地說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肯定自我的價值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中學習一些人物事跡等,能讓學生建立自信心,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實現人生價值,這也是人文精神建設的重要步驟。學生通過在語文課堂中學習人文精神,并將這種精神實踐于學習生活中,可以實現更高的理想追求。
語文教學中,應該舍棄過去老舊的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將人文精神的教學理念貫穿于課堂的方方面面。對人的價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如何讓學生重視自己的價值?首先,要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語文課堂中,教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對教材中文字的學習以及文章的理解是課堂的基礎,基礎的學習過程不能忽略。在進一步的學習升華之后,還可以利用課堂學習其他一些人物傳記的相關文章,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這些人的優秀品質,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例如,學習張海迪精神。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張海迪的事跡:張海迪雖然高度截癱,沒有機會進入課堂,但是她仍然奮發學習,在家中不斷學習、汲取知識,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課程,并攻讀了研究生的課程。她前前后后翻譯了許許多多著名的文學作品,為我國的文獻翻譯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上天雖然給了她不完美的人生,但是她認真生活、努力向上,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了個人價值。接著,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探討她為什么能一步步實現她的自我價值,以及她是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的,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張海迪在不完美的人生中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最后,教師在學生對張海迪精神有一定了解、體會的基礎上,提問學生:“我們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有明亮的教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自身經歷,通過演講、回答等形式盡情發表自己的感想、感悟,讓學生在榜樣學習中對人文精神有進一步的了解。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初步了解接觸人文精神的內涵,肯定自我價值,除了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人物傳記,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播放人物紀實片,引導學生觀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是怎么一步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在學生觀看后,讓學生寫觀后感,使學生通過思考了解到,在一步步的努力中肯定自我,并付諸行動,就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轉化,進一步深化對人文精神內涵的理解。
讓學生對人文精神有簡單的了解之后,教師還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加深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感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課堂中教師應當多表揚、多肯定,在提問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從多方面肯定學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自我價值,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一種方法手段。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可以時時刻刻正向地、積極地對自我有清醒的認識,摒棄負面的想法,這也是在教學工作中實踐人文精神的一大裨益。
如果說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是讓學生肯定自我價值,那么中心價值理念便是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注重真善美。它的精神是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瞬間。生活中的美有千千萬,有美麗的風景,也有美好的心靈,教師作為領路人,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美好的點滴。比如,有些人是美好的,他們在平凡中造就偉大,雖默默無聞,但也是我們祖國建設者的重要一份子,他們亦是人文精神的實踐者。如凌晨五點,天才蒙蒙亮的時候,一些穿著黃色馬甲的辛勤的環衛工作者便開始為我們的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閉塞的山村,有許多鄉村教師為那兒的孩子們帶去知識的光芒,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心卻是甜的。他們是一座城市溫暖的力量,何嘗不是在實踐人文精神?他們關懷別人,為了實現人生價值而努力,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也許遇到了許許多多困難,但是他們卻從未忘記初心。他們是人文精神實踐者中平凡的一員,了解他們的生活,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之一。
在感受到關懷他人的美好之后,善于用眼睛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也相當重要。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可以以語文書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發現優美的文字、優美的句子。發現美、感受美是肯定自我價值的一劑催化劑,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完善品格以及全面發展。
教學工作中適當開展實踐活動也有很大的意義。實踐活動通常可分為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在課堂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通過一些小劇本,讓學生了解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價值,那些平凡的城市建設者、守護者,他們也是在一點一滴地實現自我的價值。讓學生明白個人只有在社會群體中才能實現更高的價值。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并關懷身邊的其他人,這也是實現人文精神培養的渠道之一,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僅要肯定自我,還要互相幫助、關懷他人。另外,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學生街頭義賣、去養老院送溫暖、參加志愿者活動,感受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鼓勵學生感受社會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在生活中養成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在語文課堂中,人文精神培養的主體雖然是學生本身,但教師在課堂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并且,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處于相對重要的地位,這就意味著教師也要具備相應的人文素養。不僅如此,也要進一步構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可以真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讓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互動,在學習中一起進步、成長。教師還要打破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刻板印象,提供平等且輕松的學習環境,讓語文課堂更加輕松愉快。并且,教師在課堂中還要適當提問,讓學生盡情盡興地思考回答。學生經常進行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能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當今時代,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至關重要。語文教學不再只是學習詩詞文章,而要在語文學習中學習榜樣精神,形成優秀的人文精神品質。學習人文精神對于小學生品質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通過學習人文精神可以令學生肯定自我價值、激發學習興趣,更善于發現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學會體諒他人、尊重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