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勢下,口罩是目前全球市場需求量最大的產品之一,而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不少有資源的跨境賣家想借機“蹭流量”。但是,賣口罩真的如賣家所想,盡是紅利嗎?
全球范圍內,口罩的需求量急速上升,“低成本高利潤”的商機讓不少賣家“眼紅”,越來越多的賣家開始涉足;但是,隨之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疫情自2019年12月開始以來已經持續了3個多月,到現在為止,口罩依然是供不應求。不少企業開始私下生產加工,借機獲利,導致許多假口罩在市場上流通。在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中顯示:過去一個多月,全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8066萬只。
各國疫情日益嚴重,導致全民“搶購潮”,再加上跨國信息的不對稱,助長了部分賣家的“利欲熏心”。短期漲價、強制搭售等現象頻發,逼迫顧客花高價錢一次性購買。
出口、運輸存在不確定因素。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家加強了人、貨流通的管制;印尼、泰國已經明令表示將限制防疫物資的出口,同時,加強了進口貨物的排查力度。雖然,商務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支持口罩等醫療物資出口,為全球防疫作貢獻。但貨物要順利進入接收國,并安全送達顧客手中,還需要經過多道程序,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會斬斷正常交易。
其次,國家自上而下管制平臺不得不加以限制,因為口罩市場存在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諸多“不滿”消費者投訴的情況越發嚴重,國家不得不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同時,因為很多沒有資質的賣家“跟風”上架口罩,導致口罩價格不斷攀高,對平臺的秩序產生了影響。所以,平臺也開始采取了更強硬的措施,以進一步對賣家進行管理。
現在口罩的紅利擺在面前,不論是新手賣家還是職場老手,都有可能實現快速贏利,這對賣家來說,確實是非常大的誘惑力。但它依然存在很大的風險。與其“眼饞”口罩不如將目光放長遠,畢竟口罩屬于階段性需求產品,且功能較單一,這就決定了它在市場的生命力可能不會太長。盡管現階段擁有突出的競爭優勢,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口罩的競爭力肯定比不上賣家正在持續經營的產品。所以,口罩可以作為賣家的輔助性產品,重心還是要放在原有的主營類目上。
想要實現盈利,首先就要把好質量關和物流時效,必須要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和運輸,這樣才能順利完成交易。物流方面,很多市場要求防疫物資進口需要提供相關證明,且越來越多國家的交通因疫情開始受到限制,物流的時效會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另外,確保更多盈利的最關鍵的在于售后,如果因為質量問題被顧客投訴,賣家的損失可能會更大。
其實,除了防疫物資的需求正在上漲外,還有不少因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被激發而呈現出上升趨勢的產品。比如室內健身、居家娛樂、空氣凈化、個人衛生護理、養生方面的產品,不少消費者都表現出了比較強的購買意愿。而且,口罩的需求越大,產生速度也會進一步加快,國內不少企業加快了復工復產的速度,貨源緊缺的情況也會逐漸得到改善,口罩的紅利空間就會被壓縮。到時候,賣家的競爭力還是要靠長期需求類產品來支撐,只有這樣才能長久發展,不會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