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仿佛給社會按下了暫停鍵,很多農產品譬如水果、蔬菜、家禽、水產品都出現滯銷現象。除了自怨自艾,對廣大養(yǎng)殖戶來說,如何自救才是最現實、最迫切的命題。

面對突發(fā)疫情,很多村莊實施“封路”策略,導致外面的經銷商無法進村。但“船小好調頭”,對于很多散戶而言,就近低價售賣不失為及時止損的一種現實策略。
河南省范縣的一家肉雞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了3000只肉雞,一般來說,年前會進行批量處理,但今年年前肉雞價格偏低,他抱著等價格回升的想法沒有出售。沒想到突發(fā)疫情后,年后根本沒有貨車出入。除了干著急之外,他心里開始盤算,當下肉雞大小、重量已經達標,3000只肉雞養(yǎng)在棚里,每天吃飼料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為了減少損失,他決定低價售出,定下100元8只肉雞的價格,每只都有4斤多重。本村的購買力有限,他還在附近村里借助大喇叭宣傳。剛好村民們年前屯的糧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此物美價廉,自然交易不斷,3000只肉雞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清空。
規(guī)模越大,任務越大。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農戶、合作社、企業(yè)而言,就近售賣無異于杯水車薪,需要更有組織、更有力量的策略,也需要政府來協助做好產銷對接。
湖南永州江永縣數千畝上千萬斤的砂糖橘滯銷在果園里,無人問津,急壞了當地果農。當地縣政府了解到情況后,迅速行動起來。江永縣電商辦第一時間與合作商戶聯系,動員江永縣內外100多家電商企業(yè)和3000多個微商,幫助果農線上將砂糖橘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砂糖橘鮮紅漂亮,皮好剝,肉好吃?!苯揽h縣長唐德榮也親自在鏡頭前做起了主播,為江永縣的砂糖橘代言,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和經銷商。經過努力,江永縣砂糖橘被更多人知道,也一批一批地走出了果園,走向了市場。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保證質量和口碑。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走電商渠道的滯銷農產品,一定要保障質量,做好品控工作。泥沙俱下式的售賣行為,無異于飲鴆止渴,失了消費者的信任,砸了自己的招牌。
此前,“日照海虹滯銷愁壞養(yǎng)殖戶”的消息引發(fā)社會關注,海虹就是貽貝,是一種常見的貝類海鮮。元宵節(jié)后正值日照海虹上市的季節(jié),卻始終沒有一家采購商前來。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當地漁民向某電商平臺發(fā)出了求助信息,該平臺與當地政府確認后迅速達成合作。
當地政府部門非常重視海虹品質問題。他們認為,短期來說,“愛心助農”項目是“救災”;但從長期來看,希望這次合作,通過電商平臺扶優(yōu)汰劣的治理機制實現逆襲,在解決銷路的同時,把海虹這一區(qū)域產業(yè)品牌打出去。
為了品質保障,最終確立了現場質檢和遠程監(jiān)督的雙重品控機制。
每天清晨,日照嵐山的海虹被收割出水、運送上岸。當地海洋發(fā)展局的工作人員都會在現場查驗發(fā)貨品質,現場查驗時還會特意拍一段視頻,發(fā)給電商平臺對接人,平臺的工作人員會協同現場的海洋漁業(yè)工作人員進行“遠程視頻品控”。
據介紹,針對“愛心助農”項目,該平臺不僅嚴控商家的平臺準入,優(yōu)先挑選信譽好、品質高、物流和售后服務能力強的商家,還利用算法技術、人工巡視和商品抽檢等方法,主動發(fā)現并攔截發(fā)貨率低、品質差的商品。自上線后,日照海虹在電商平臺以每天5萬斤速度出貨。
面對突發(fā)狀況,唯有找到適合的方法,才能把滯銷的農產品“救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