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釀
受疫情影響,人們進小區、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的時候,都得接受體溫檢測。工作人員用來測體溫的儀器,通常是一把槍型的體溫計,拿它對著額頭隔空點一下就能測出體溫,所以又叫額溫槍。明明叫“額”溫槍,為什么點手腕測體溫呢?

避免交叉感染(不用接觸被測者身體)、測溫速度快(畢竟大部分人的額頭是裸露的)是額溫槍的優點,因此特別適合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篩查有發熱癥狀的人,安全、迅速。
但額溫槍的弊端也很明顯。一是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的影響而產生測量誤差(比如北方寒冷的大風天,在室外使用額溫槍就可能影響測量準確度);二是暴露在外的額頭皮膚溫度并不穩定:一個健康的人剛跑完5公里,額溫槍測出來的皮膚溫度很可能偏高,在北風中被吹了半小時,測量數值可能偏低,要是被測者的額頭被頭發、汗水、油脂污垢蓋住,也會影響額溫槍度數的可靠性。
對于額溫槍測溫容易受環境影響的問題,可以靠多測幾次取平均值解決,或者把額溫槍和水銀溫度計測得的腋下溫度進行比較。
具體來說可以這樣操作:確定自己體溫正常;用額溫槍測量自己體溫,記下讀數,比如36℃;測他人同一部位的體溫,如測量結果明顯高于36℃,有必要對此人進行進一步檢查。
至于額頭本身的問題,建議被測者在測溫環境中待幾分鐘再測量,讓人體適應環境溫度;也有額溫槍廠家建議,除了測額頭,還可以測腹部、胸口和肩胛等溫度更穩定的部位供參考。但趕路途中被迫停下,和在公共場合撩衣服,對各方來說都不現實。
折中一下,用額溫槍快速測一下手腕溫度能行嗎?
在2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如果要用額溫槍測量從室外進入室內的人的體溫,或者在室外進行體溫測量時,最好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讀數會更準確一些。
除了有衣物保溫之外,手腕本身的溫度也相對穩定。在清醒的時間里,腕部溫度的變化幅度在1℃左右,比起暴露在外、風吹日曬的額頭,體溫波動不算太大。
用額溫槍的麻煩不少,為什么還要用它呢?
用于測量腋下溫度的水銀體溫計(或電子體溫計)便宜、準確,但一方面測量時間長,另一方面因為測量過程接觸人體,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消毒,平添了工作量。此外,如果打碎了水銀體溫計,就會產生碎玻璃渣和對身體有害的汞(即水銀)。
還有一種伸進耳洞里測量鼓膜溫度的耳溫槍,準確度也比較高,但同樣有身體接觸的問題。雖然可以在耳溫槍探頭上使用一次性保護套,但成本很高。
因此,面對傳染病和大量易感人群,額溫槍不失為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場所用額溫槍測溫只是篩查發熱的第一道防線。要確定自己是否發熱,最好再用更精準的水銀體溫計或電子體溫計,或者做好防護措施去醫院的發熱門診,不要過于依賴額溫槍的測量結果。發熱并不是新冠肺炎乃至其他傳染病的唯一癥狀,不能僅因為體溫正常,就對洗手、通風、消毒等預防措施掉以輕心。